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佳德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佛教
  • 5篇中国佛教
  • 4篇哲学
  • 4篇民国
  • 3篇晚清
  • 3篇晚清民国
  • 2篇教理
  • 1篇大运河
  • 1篇心灵
  • 1篇心灵故乡
  • 1篇养病
  • 1篇哲学模式
  • 1篇哲学内涵
  • 1篇哲学批判
  • 1篇哲学史
  • 1篇知行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13篇邵佳德
  • 3篇王月清

传媒

  • 2篇中国宗教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2篇佛学研究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法音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中国佛教徒的赴日考察及其意义
2019年
晚清民国以来,中国佛教面临内忧外困,僧团内由此掀起了一股改革的风潮,希望通过革除弊端达到复兴之目的。在这一近代的危机和变革过程中,中国佛教亟须处理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因应现代性带来的重重挑战。
邵佳德
关键词:佛教徒中国佛教晚清民国
大运河文化与近代中国佛教的区域性、跨地域性和世界性
2024年
在近年的近代中国佛教史研究中,区域佛教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以地区、省份、城市等为范围的研究纷纷涌现,并且在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自觉上逐渐突破了原有地方佛教史料汇编的局限,为重新拼绘一幅完整而全新的近代中国佛教版图奠定了基础。但是,正如每一种研究视角均有其优势和不足一样,区域佛教史的方法也不可能展现佛教历史的全部面向。
邵佳德
关键词:佛教史史料汇编
佛教与哲学的近代相遇——以晚清民国的中国哲学史撰述为中心被引量:1
2019年
在中国哲学史草创和发展的历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国佛教在其中的位置。这种中国佛教与哲学在近代东亚文化中的相遇,至少形成了三种交汇方式:以西方哲学模式谈中国佛教的宇宙论、存在论、认识论、伦理学等问题,以中国哲学模式谈中国佛教在心性、体用、天人、知行等层面与儒道之互动,以佛法自身系统谈缘起、空性、真如、唯识等佛教教理和宗派思想。这一曲折的相遇过程涉及概念转译与文化碰撞、社会思潮与民族情绪、学科形塑与视域融合等多重问题,也超出了纯粹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围,体现在佛教哲学、佛教史、佛教概论等不同形态的著述中。中国佛教与哲学的相遇,是佛教中国化在近代的体现之一,也为今后的佛教研究和中国哲学探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发。
邵佳德
关键词:中国佛教中国哲学史
宋代理学家排佛思想初探
2009年
宋代理学家在"儒门淡泊"的情形下继承前代已有的排佛思想,通过建立新儒学体系,开辟了一条通过形上领域的哲学、义理层面,如世界观、心性论、人生观、体用观等方面来排斥佛教思想的新路径,这是宋儒排佛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是,始终以华夏文明正统自居的宋儒在批判佛教时难免流于本位化、情绪化、盲目化,出现了许多对佛教的误读。不过从排佛的实际效用看,新儒学的建立,却有力地振兴了儒门道统,间接地打击了佛教势力。
邵佳德
关键词:宋代理学家排佛哲学批判
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评《佛教现代化与化现代》(圣凯著,金城出版版社)
2014年
佛教与晚清民国以来“现代性”的相遇,是其在之后一百年以及更久的将来要面对的关键议题.不论认为现代性会导致佛教衰落还是复兴,都不能否认其给传统佛教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因而佛教不得不正视之.当然,相遇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佛教并非全然被动适应,从近代的状况看很多僧人居士就以其宗教实践引导甚至塑造了中国的现代性.时至今日,佛教界任然面临相似的问题,用圣凯法师新著的标题来说就是:佛教的现代化与化现代.
邵佳德
关键词:中国佛教出版金城晚清民国
佛教与哲学的近代相遇
2020年
在中国哲学史草创和发展的历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国佛教在其中的位置。这种中国佛教与哲学在近代东亚文化中的相遇,至少形成了三种交汇方式:以西方哲学模式谈中国佛教的宇宙论、存在论、认识论、伦理学等问题,以中国哲学模式谈中国佛教在心性体用、天人、知行等层面与儒道之互动,以佛法自身系统谈缘起、空性、真如、唯识等佛教教理和宗派思想。
邵佳德
关键词:哲学模式空性教理唯识存在论知行
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呈现、思想基础与当代意义
2023年
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包容性,在中国历史的文化繁荣、伦理秩序、民族和谐、信仰多元、生活多彩等层面均有体现,塑造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绚丽景象。包容性特点的形成,建立在传统文化对事物之多样性与同一性关系认知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的哲学基础上。通过对这一特性的历史梳理、结构把握和当代转化,能够对锻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
邵佳德
关键词:包容性和而不同
从借医弘道到悲田养病——试论汉唐之际中国佛教医学的发展及其贡献被引量:4
2009年
佛教医学传入中国后,通过早期僧人的行医,为佛法初传作出了贡献。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中土其他医疗资源的挑战,佛教医学通过调整治疗方法及无条件救济底层民众,改变了初传时的不利状况,到唐代时更是融入了国家的救济体制。佛教医学在汉唐之际发展极大,为佛教的发展争取到了信众和统治者的支持,同时也影响了中土医学的发展方向。
邵佳德王月清
关键词:佛教医学
静思精舍 慈济人的“心灵故乡”
2010年
车开到静思精合时,太阳刚升起不久。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近在眼前的中央山脉上,洒在精合白色的外墙上。盘根错节的榕树下,松鼠和蜥蜴不时会露下头,让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隐隐透出些神秘而祥和的色彩。
邵佳德
关键词:静思故乡心灵世外桃源蜥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两重历史脉络被引量:1
2018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我国当下和未来的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思想来源看,该理论有两条主要的历史脉络:一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党早期宗教工作的政策和方法;二是我国传统宗教观念、政教模式及治理经验。通过对两重历史脉络的梳理,可以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工作实践的发展方向。
王月清邵佳德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历史脉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