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芃

作品数:36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隧道
  • 9篇抗震
  • 9篇混凝土
  • 7篇无限元
  • 6篇破坏模式
  • 6篇方钢管
  • 6篇钢管
  • 5篇隔板
  • 5篇方钢管混凝土
  • 5篇钢管混凝土
  • 4篇有限元
  • 4篇载力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4篇极限承载
  • 4篇极限承载力
  • 4篇荷载
  • 4篇承载力
  • 3篇低周
  • 3篇低周反复

机构

  • 34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天津大学
  • 1篇山东矿业学院
  • 1篇遵义职业技术...

作者

  • 36篇邓芃
  • 20篇刘艳
  • 8篇王来
  • 3篇毕继红
  • 3篇都浩
  • 3篇黄一杰
  • 2篇王忠颖
  • 1篇李楠
  • 1篇王铁成
  • 1篇杨青
  • 1篇孔凡营
  • 1篇李莹
  • 1篇肖祥
  • 1篇马栋
  • 1篇高秋梅
  • 1篇杜荣强
  • 1篇王涛
  • 1篇王崇革
  • 1篇孙跃东
  • 1篇张鸿

传媒

  • 3篇工业建筑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混凝土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钢结构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工程与建设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筑拆除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
孙跃东庞俭孙黄胜赵修明邓芃李云峰高秋梅肖祥王涛李莹韩福东王钊
该成果是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处理和再生利用,主要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通过对废弃混凝土的加工破碎,形成符合级配要求的再生骨料,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以及再生骨料的强化,形成符合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的再生混凝土,应...
关键词:
关键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
方钢管混凝土K型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对1个方钢管K型节点试件和主管填充混凝土的6个K型方钢管节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研究支管尺寸、支管间隙等参数对方钢管混凝土K型节点破坏模式和延性的影响,并与K型方钢管节点试件进行对比。主管填充混凝土的K型方钢管节点的破坏模式包括支管与主管之间的焊缝破坏、支管受拉断裂、支管鼓曲以及主管撕裂;支管间隙较大的试件更容易出现主管撕裂破坏。主管填充混凝土后,其径向刚度显著提高,支管与主管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程度也有所改善,节点的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受压循环的峰值荷载提高幅值达到60%以上。主管填充混凝土后,K型方钢管节点试件的延性以及耗能系数都有所降低。
王忠颖邓芃邓芃姜德乾刘艳
关键词:低周反复试验破坏模式滞回性能
带内隔板方钢管T型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2017年
通过2个T型方钢管节点和4个内隔板加劲节点的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内隔板加劲节点的破坏模式、节点的承载力、延性变形能力和节点局部刚度的变化规律。试验中2个未加劲T型节点试件在受拉时主管出现剪切破坏、节点延性差。设置内隔板后,节点试件的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明显增大;在受拉状态下,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后的承载力削弱缓慢、试件的变形能力明显增强;在受压状态下,加劲节点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大,但节点试件节点区焊缝和主管板件的开裂,导致试件的延性有所降低。
陈恒超邓芃王忠颖刘艳李浩
关键词:破坏模式延性系数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隔板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2
2005年
本文设计了一榀三层两跨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梁柱节点采用内隔板节点型式。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隔板节点的荷载-位移曲线、节点延性、节点破坏机制和破坏特点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隔板节点的抗震性能较好。
王来王铁成邓芃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延性抗震性能
方圆相贯内隔板加劲T型和K型节点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箱型柱内隔板加劲的原理,提出了方、圆相贯T型和K型节点内隔板加劲的措施.通过T型节点的对比试验,证明了内隔板加劲节点仍表现为主管表面塑性破坏的模式,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较非加劲节点提高明显,同时也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值分析探讨了T型、K型节点内隔板加劲板的位置、数量、加劲板的宽度和厚度对节点破坏模式和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内隔板加劲板的构造要求和节点极限承载力取值等设计参数,避免了盲目加大加劲板尺寸对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
邓芃马张永刘艳韩娜
关键词: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
冷弯薄壁拼合Ⅰ形截面构件腹板压屈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腹板无加劲肋的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在横向集中荷载或反力作用时极易发生压屈失效。对24个由自攻自钻螺钉连接的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拼合Ⅰ形截面构件在跨中双翼缘(ITF)荷载条件下的腹板压屈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形槽钢拼合试件比Ⅰ形槽钢拼合试件的承载力更高、延性更好;腹板中线上布置的自攻螺钉是引起试件整体性能削弱的主导因素。
郭建勋邓芃高兵张显代其磊
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
主方支圆空间KT形管节点空间效应和极限承载力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矩形钢管为弦杆、圆管为支杆的混合空间钢管结构因形式新颖、相贯线切割简单而在大跨空间结构中逐渐得以应用,但因支杆的几何效应和荷载效应,导致混合型钢管空间相贯节点承载力计算比较复杂。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应用自动步长增量法研究了主方支圆空间KT节点的空间几何效应和荷载效应。理论分析表明:相比杆件的几何效应,荷载效应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更为明显,T形支杆上较大的轴力将使K形支管处极限承载力显著下降。通过对空间KT形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分析,绘制平面K形、T形节点和空间KT形节点承载力相关曲线,并提出计算公式供设计人员参考。
邓芃王来刘艳
关键词:荷载效应极限承载力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由于爆炸荷载具有峰值压强大、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钢筋混凝土梁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较为复杂。为了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爆性能,应用瞬态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型中钢筋混凝土采用分离式模型,并且考虑了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已有文献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承受爆炸荷载的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爆炸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峰值压力的增加,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由弯曲破坏转变为剪切破坏。
都浩邓芃杜荣强
关键词:爆炸荷载钢筋混凝土梁动力性能破坏模式
地震工程中的Conventional Pushover和Adaptive Pushover分析法被引量:2
2005年
阐述了ConventionalPushover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固定侧向力加载模式的缺陷;由于AdaptivePushover分析法考虑了结构刚度退化、高阶振型的影响、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及SRSS或CQC振型组合的综合作用,同固定侧向力加载模式相比,对结构受力状态的模拟更加准确。指出Pushover分析法尚存在的问题。
邓芃王来刘艳
关键词:地震工程反应谱理论刚度退化高阶振型
主方支圆内隔板加劲T型节点破坏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箱型柱加劲隔板的构造,提出主方支圆T型管节点采用内隔板进行加劲的措施。通过T型节点静力加载试验,揭示合理的构造措施将使得加劲节点表现为内隔板首先塑性破坏、继而发展至主管上翼缘塑性破坏的模式,加劲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明显,而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T型节点单内隔板和双内隔板加劲的构造措施、节点破坏模式和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发现内隔板加劲可能导致相贯线变形不均匀以及支管局部屈服破坏的现象更易发生。针对主方支圆T型管节点,提出内隔板的构造措施,并通过数值分析,拟合轴向力作用和平面内弯矩作用下内隔板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避免因盲目增大加劲板而带来的危害。
邓芃王来刘艳何莎莎
关键词: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