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朝霞

作品数:76 被引量:353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血液
  • 14篇中毒
  • 13篇综合征
  • 10篇血液灌流
  • 10篇灌流
  • 10篇百草枯
  • 9篇急性肺损伤
  • 9篇肺损伤
  • 9篇出血
  • 8篇多器官功能
  • 8篇多器官功能障...
  • 8篇通气
  • 8篇器官
  • 8篇器官功能
  • 8篇器官功能障碍
  • 8篇脑出血
  • 7篇血液净化
  • 7篇中毒患者
  • 6篇多器官功能障...
  • 6篇多器官功能障...

机构

  • 76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6篇邓朝霞
  • 49篇文亮
  • 33篇刘明华
  • 32篇熊建琼
  • 16篇向强
  • 16篇张雷
  • 15篇谢先会
  • 12篇王涛
  • 9篇徐世伟
  • 9篇晏怡
  • 8篇谢兵
  • 8篇李晓萍
  • 8篇唐文渊
  • 7篇吕发金
  • 7篇刘斌
  • 6篇何盛琴
  • 6篇杨刚
  • 5篇张晓军
  • 5篇蒲友敏
  • 4篇袁建国

传媒

  • 8篇第十一次全国...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6篇重庆医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预测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清学指标(sRAGE、CC16、Ang-2、sICAM-1、PAI-1、Su PAR、HMGB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危ARDS患者发展成为ARDS危险因素和影响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比较单个危险因素或联合多个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警及ARDS死亡预后的预测效果,计算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共纳入ARDS患者59例,ARDS高危患者41例。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MGB1、sICAM-1、Ang-2、CC16、PAI-1。其中HMGB1预测效果最好(AUC=0.908),其次根据AUC大小顺序为CC16(AUC=0.861),Ang-2(AUC=0.858),PAI-1(AUC=0.801),sICAM-1(AUC=0.773)。单指标分析中,敏感度最高的单指标为HMGB1与sICAM-1,皆为79.7%,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MGB1、CC16与Ang-2,皆为87.8%。在联合预测中,HMGB1与Ang-2联合预测,特异度最高,为95.1%,其AUC也为最高(0.92)。HMGB1、Ang-2与PAI-1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9.9%。多指标联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ARDS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RDS预后分析,sRAGE与Ang-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AUC=0.791)比Ang-2(AUC=0.67)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效果好。两指标联合可以提高ARDS死亡预测的特异性。结论在ARDS高危患者中,HMGB1、sICAM-1、Ang-2、CC16、PAI-1是其发展成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与Ang-2联合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HMGB1、Ang-2与PAI-1联合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对于ARDS患者,sRAGE与Ang-2的增高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性。
王冉张巧马千里杨旭赵生涛王熠杰邓朝霞刘明华蒋东坡周建李琦王长征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
控制性肺膨胀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肺气体交换及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通过观察控制性肺膨胀 (SI)同小潮气量通气模式结合对急性肺损伤 (ALI)患者肺气体交换及氧代谢的影响 ,探讨SI的疗效及其最佳压力值。方法 选择严重创伤并发ALI的患者 31例 ,确诊ALI后 2 4h内入重症监护室 (ICU)予机械通气治疗。先予小潮气量通气模式 (基础阶段 )通气 1h ,然后分别给予 2 0cmH2 O× 30s(SI1 )、30cmH2 O× 30s(SI2 )、40cmH2 O× 30s(SI3)、50cmH2 O× 30s(SI4 )的SI各通气 1h ,在基础通气 1h、SI后 1h以及回到基础通气 1h各时点监测肺气体交换及氧代谢指标。结果 与基础通气模式相比 ,SI1 及SI2 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 ,SI3和SI4 后氧分压 (PaO2 )显著提高 ,分别由(92 0± 1 4 2 )mmHg上升至 (1 2 1 3± 1 6 9)mmHg和 (1 2 0 4± 1 7 0 )mmHg ,P <0 0 1 ,氧输送指数 (DO2 I)也显著提高 ,肺内分流率(Qs/Qt)显著减少 ,而当SI结束后 ,所有数据均回到基础通气状态。并且我们发现SI3和SI4 对氧合的改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I同小潮气量通气模式结合治疗ALI患者时 ,可显著改善肺气体交换及氧合功能。 40cmH2
邓朝霞文亮刘明华
关键词:控制性肺膨胀小潮气量通气急性肺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脑胶质瘤侵袭性被引量:8
2009年
背景:胶质瘤侵袭能力的量化对于指导治疗或筛检肿瘤侵袭因子均有重要意义。在实验研究中有较为成熟的方法进行量化,但尚无很好的临床量化胶质瘤侵袭力的方法。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脑胶质瘤的侵袭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量化分析,于2005-10/2007-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放射科、病理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幕上脑胶质瘤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73岁,平均51.3岁。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行内减压,获取瘤周水肿区的组织标本,病理检查作肿瘤细胞计数和细胞密度分析,建立肿瘤脑浸润程度的病理标准。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测量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5个兴趣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和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将不同兴趣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和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与肿瘤病理脑浸润程度作相关分析。结果:①肿瘤分量各向异性值由瘤体区向外呈递增趋势,依次为0.055±0.017,0.107±0.037,0.255±0.064,0.376±0.070,0.396±0.099,其中最大增幅出现在瘤周水肿区和水肿外区之间。②瘤周水肿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与胶质瘤病理脑浸润程度呈负相关性,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在瘤周水肿区明显增高,但在其他区域的增减变化无规律。结论:瘤周水肿区分量各向异性值可作为脑胶质瘤侵袭性的量化指标。
晏怡唐文渊邓朝霞吕发金谢兵刘斌杨刚钟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胶质瘤
静态肺压力-容积曲线确定最佳呼气末正压的比较性试验研究
目的:通过静态肺压力-容积曲线(P-Vcurve)法和最大氧分压(PEEP trail)法确定不同PEEP 对急性肺损伤家兔模型肺机械力学、氧代谢、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方面的影响,探讨最佳PEEP(Best PEEP) 的...
邓朝霞文亮刘明华熊建琼
文献传递
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对712例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及37例并发ARDS患者的血气、PaO2/FiO2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RDS在重伤患者中的发病率与在轻...
邓朝霞熊建琼文亮王涛
文献传递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期间的监护及并发症处理
近些年来,应用血液灌流进行中毒救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血液灌流期间的监护和并发症处理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分析了142例中毒进行血液灌流的病例,就血液灌流期间的监护和并发症处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
徐世伟张晓军文亮刘明华熊健琼邓朝霞张雷
关键词:中毒救治血液灌流并发症
机械通气治疗严重创伤后ARDS的护理
2003年
孙溦邓朝霞文亮
关键词:创伤机械通气呼吸道护理通气模式抗休克治疗
Fascin-1表达与颅内肿瘤脑浸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检测fascin-1在不同颅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研究其与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和浸润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颅内肿瘤30例(12例脑胶质瘤,10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ed tensor imaging,DTI)测量其脑浸润程度;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肿瘤fascin-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比较分析不同颅内肿瘤间表达的差异,并将其表达量与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间比较:fascin-1在三类肿瘤中表达存在两两差异(P<0.05),其中脑转移瘤、胶质瘤、脑膜瘤呈递减趋势;在不同脑浸润力肿瘤间比较:fascin-1在胶质瘤组与脑膜瘤组表现出与脑浸润程度良好的相关性(fascin-1蛋白:r=0.87,P<0.05;fascin-1 mRNA:r=0.92,P<0.05);在胶质瘤组中,其表达与脑浸润程度呈正相关(fascin-1蛋白:r=0.69,P<0.05;fascin-1 mRNA:r=0.86,P<0.05);但与全部脑肿瘤组内的脑浸润程度间无相关性(fascin-1蛋白:r=0.39,P>0.05;fascin mRNA:r=0.28,P>0.05)。结论 fascin-1的表达与颅内肿瘤侵袭能力差异有相关性,但与颅内肿瘤侵袭方式的差异无相关性。
晏怡邓朝霞唐文渊吕发金谢兵刘斌杨刚钟东
关键词:脑肿瘤细胞迁移FASCIN-1
脑出血血肿冲洗液炎性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动态观察脑出血血肿冲洗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 80例中的重度 (出血量 >3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连续监测血肿冲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1- β(IL - 1β)的动态变化。 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 6h血肿冲洗液中即已检测出TNF -α、IL - 6、IL - 1β ,在出血急性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后的病理过程 ,其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转归有关。
向强文亮刘明华徐世伟邓朝霞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冲洗液炎性细胞因子
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2000年
邓朝霞文亮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本科生带教方法医学教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