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乐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货币
  • 5篇金融
  • 5篇经济发展
  • 5篇货币需求
  • 4篇微观经济
  • 4篇货币政策
  • 3篇银行
  • 3篇货币需求理论
  • 3篇股票
  • 3篇股票市场
  • 2篇信贷
  • 2篇银行企业化
  • 2篇融资
  • 2篇企业
  • 2篇企业化
  • 2篇专业银行
  • 2篇专业银行企业...
  • 2篇资本
  • 2篇资本市场
  • 2篇金属货币

机构

  • 22篇西南财经大学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金融研究...

作者

  • 31篇邓乐平
  • 2篇冯用富
  • 2篇孙从海
  • 2篇张永任
  • 1篇赵天荣
  • 1篇刘锡良
  • 1篇窦登奎
  • 1篇冉易
  • 1篇皮天雷
  • 1篇刘锡良
  • 1篇任渝

传媒

  • 5篇金融研究
  • 4篇银行家
  • 4篇经济学动态
  • 4篇金融与经济
  • 3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财贸经济
  • 2篇财经科学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西南金融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0
  • 5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7
  • 7篇1986
  • 2篇198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筒论生产范畴的历史性演变
1986年
如何认识生产范畴的涵义,特别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范畴的特定内涵,是经济学上一个争论较大的课题。我认为:总的说来,生产范畴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同产品形态及需求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分配范畴也正在改变着自己的内涵。我的依据主要在于:
邓乐平
关键词: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历史性
论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几个问题
1986年
专业银行企业化,已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政策的中心课题之一。对此问题,大家较为关心的是:(1)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否有足够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这样做,基层银行会不会由于奉行"利润最大化"原则而盲目扩张信贷? (8)这一改革有助于还是有碍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节及控制?本文拟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邓乐平
关键词:专业银行企业化企业化改革微观经济经济杠杆银行改革基层银行
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理论与经验的考察被引量:47
2001年
创新理论及新经济增长理论阐述了源于科技创新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作用 ,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现代经济实践及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考察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高度相关性似已表明 :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科技创新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风险资本市场并以此推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邓乐平孙从海
关键词:资本市场风险投资
风险企业证券融资的悖论被引量:1
2002年
整个 90年代 ,在“新经济”带动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启示是 :发展类似NASDAQ的证券市场 ,为高科技企业的生成与发展提供持续的融资渠道。但是 ,在中国转型时期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中国二板市场的建立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 ,这是发展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一个“两难选择” ,其最优选择寄希望于深化改革“那一片蓝色的天空”。
冯用富邓乐平
关键词:证券融资二板市场股票市场
重建我国的货币需求理论——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思想的再认识
1989年
一、关于货币流通规律或必要量理论1.1 问题的提出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需要重新评价与认识我们既有的一些经济理论。在宏观金融理论方面,一个重要的课题是:重建我国的货币需求理论,为制定合宜的货币政策提供可行的依据。
邓乐平
关键词:货币需求理论金属货币货币流通规律劳动价值论商品流
论货币供求及总供求的关系
1989年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不存在失衡的问题,只有在货币经济取代实物经济之后,才出现了总供求失衡的各种可能。货币因素虽然不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的终极原因,但是货币的运动对社会总供求的失衡与平衡具有能动作用。货币的供求状况、利率等,都直接地影响到社会总供求的状况。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既不能夸大,也不宜贬低,货币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既取决它自身的合理和强健,又取决于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来的某种倾向性要求。
邓乐平
关键词:社会总供求货币存量均衡利率实物经济
文化与金融研究评述被引量:7
2012年
文化与金融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个金融研究分支,并逐渐引起金融学者的广泛兴趣。近年来国外文化与金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迅速,在文化模型、理论分析、研究方法和实证结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富有意义的学术成果。鉴于此,本文从经济、金融中的文化定义、文化与金融以及文化维度、文化层次和文化层级对金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整理、归纳和评述,得出"文化与金融"必将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与金融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邓乐平冉易
关键词:文化维度文化层次金融新制度经济学
论双向调节货币政策的选择
1989年
作者通过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弊病的分析,提出一种间接的、双向的供求调节的货币政策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金融市场是货币政策运作的中介,利率是调节的重要手段,既调节货币的供给面,也调节货币的需求面,货币政策调节金融市场的需求,金融市场和利率引导货币需求。作者认为这种调节方式备有软刹车装置,可以避免急刹车式的一刀切带来的负作用。
邓乐平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
论一段时间以来的银根及紧缩银根问题被引量:2
1990年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银根及紧缩银根等问题,人们对我国的货币发行,信贷规模及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之说,但据笔者陋见,此中一些观点孤立地从货币供给方面立论,而对制约货币供给的两个更深层的因素——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即转轨时期的特殊条件和特殊要求;在此背景下货币供求关系尤其是货币需要量反映出来的一些新的特点——则较少涉及。笔者以为,若不联系到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及其相关的货币供求关系,要说透这个问题是不容易的,单方面地谈论货币供给可能陷入琐碎的事务性讨论,甚至表现出一种理论与政策讨论上的“短期行为”——本文考察与立论的依据即在于此。
邓乐平
关键词:紧缩银根货币
重新认识现金指标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
1984年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一直是以现金作为首要指标的。货币必要量、价格、银根松紧等有关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都是以现金为对象进行的考察的。我们认为:这一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若干弊病,需要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改革。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初步的看法: 对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认识把现金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其理论依据在于多年沿袭下来的"生产资料非商品"和存款非货币"这两个论点。此外,这一理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即认为存款的增加总是代表着生产的实际增长,在计划调节下,不可能出现存款的诞生和虚增等问题。因此。
刘锡良邓乐平
关键词:货币政策现金投放存款货币购买力金融领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