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靓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煤粉
  • 2篇燃烧
  • 2篇煤焦
  • 2篇颗粒物
  • 2篇PM
  • 1篇一氧化碳
  • 1篇燃烧反应
  • 1篇燃烧反应性
  • 1篇热解
  • 1篇热解过程
  • 1篇中密度
  • 1篇细微颗粒物
  • 1篇煤粉燃烧
  • 1篇煤粉热解
  • 1篇煤焦结构
  • 1篇煤焦燃烧
  • 1篇煤燃烧
  • 1篇矿物质
  • 1篇褐煤
  • 1篇N2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赵靓
  • 4篇徐明厚
  • 4篇温昶
  • 4篇于敦喜
  • 3篇占中华
  • 3篇王建培
  • 2篇姚洪
  • 2篇莫鑫
  • 1篇周科
  • 1篇何兰兰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煤粉与煤焦燃烧时颗粒物的生成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在实验室沉降炉中进行煤粉热解制焦、煤焦燃烧及煤粉燃烧实验,研究了煤焦燃烧过程对颗粒物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焦燃烧生成的PM_1和PM_(10)浓度均低于煤粉燃烧时,说明热解制焦过程对PM_1和PM_(10)生成的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由1073K升至1573K,煤焦燃烧生成PM_1浓度与煤粉燃烧生成PM_1浓度之比减小,而PM_(1-10)之比增加,表明随燃烧温度升高,矿物元素气化、细小矿物直接转化机理受抑制增大,破碎、聚合机理受抑制较小;相比原煤,中密度煤的煤焦与煤粉燃烧生成PM_1之比更小,而PM_(1-10)之比更大,其浓度比的差别主要来自于煤粉燃烧生成的PM_(10)浓度的差异。
温昶徐明厚王建培赵靓占中华于敦喜莫鑫
关键词:煤焦燃烧颗粒物
煤粉O_2/CO_2燃烧时PM_(2.5)及其Fe、S的生成特性被引量:12
2011年
沉降炉实验研究了煤粉O2/CO2燃烧时PM2.5的生成特性和主要成灰元素中危害较大的Fe、S元素生成特性。实验用DT烟煤、NMG褐煤和XLT褐煤,实验温度1300℃,在O2/CO2=1∶9,1∶4,3∶7和O2/N2=1∶4气氛下燃烧。低压撞击器(D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9.8μm共分为13级,分别收集燃烧后的PM10。实验结果表明,O2/CO2燃烧生成的颗粒物均成三模态分布,分别存在于0.15μm附近、1.58μm附近和3μm以上;相比O2/N2,O2/CO2燃烧可有效减少PM2.5的生成,O2/CO2燃烧适当降低氧含量也可有效减少PM2.5的生成;O2/CO2燃烧方式有效地降低了PM2.5中Fe、S元素的生成浓度;Fe、S在PM2.5中总浓度均较大,超细模态和中间模态颗粒物中S的浓度均较大,中间模态中S的总浓度甚至可能大于超细模态,Fe主要存在于中间模态颗粒物中;不同煤种生成的PM2.5中S的浓度随燃烧方式和氧含量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
温昶徐明厚于敦喜周科占中华赵靓姚洪
关键词:PM2.5O2/CO2燃烧
N2和CO2气氛下煤焦结构的显微学定量表征及其燃烧反应性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CO2减排已刻不容缓,而对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是实现CO2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O2/CO2燃烧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基于燃煤电站的碳捕集及存储(CCS)技术。相比于传统空气燃烧,O2/CO2燃烧方式...
赵靓
关键词:煤焦结构燃烧反应性
文献传递
褐煤热解与燃烧时矿物转化和细灰形成的CCSEM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在沉降炉中进行了一种典型中国褐煤的热解与燃烧实验,热解气氛为N2,燃烧气氛为O_2/N_2=21:79,采用CCSEM分析原煤、煤焦与煤灰。CCSEM分析结果表明,铁氧化物、石英、黄铁矿、伊利石和高岭土是煤中主要的矿物成分,同时也是主要的外在矿成分,褐煤中57.26%的矿物粒径小于10μm。在热解与燃烧过程中,煤中主要矿物发生了明显转化。富Si矿物和硅铝酸盐在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破碎;而富Fe矿物部分明显破碎生成细小矿物,部分外在矿直接转化,未发生明显破碎。细灰少量来自于细小富硅矿、石英和铁氧化物等矿物的直接转化,70%以上的细灰由Ca、Fe含量很高的混合硅铝酸盐组成。
温昶徐明厚何兰兰于敦喜王建培赵靓姚洪
关键词:褐煤煤燃烧矿物质
煤粉热解过程对PM_(0.1)内元素成分的影响
2011年
选取典型烟煤(PDS)及其分离出的含有机结合态金属较多的中密度(MD)煤样,在沉降炉中进行煤粉热解和燃烧收取颗粒物的试验,研究了热解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结合态金属对典型烟煤燃烧生成的PM0.1中元素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5μm以下热解颗粒中无机元素成分分布与燃烧生成的PM0.1中元素较接近,显示出有机结合态金属分解对PM0.1的贡献;SEM-EDS分析表明,热解颗粒主要由碳质和挥发性金属组成,粒径略大时,挥发性金属含量降低;PDS原煤与其MD煤样相比,Ca、Fe在其内在矿和外在矿的分布形式和含量的不同导致了其在热解颗粒和PM0.1中含量不同;对于含有机结合态金属较多的MD煤样,在温度较低时,PM0.1多由有机结合态金属分解、气化生成,在温度较高时,难熔元素的气化对PM0.1的贡献有所增加.
温昶徐明厚王建培赵靓于敦喜占中华莫鑫
关键词:细微颗粒物煤粉热解煤粉燃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