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长才

作品数:15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汉语
  • 6篇古汉语
  • 5篇中古
  • 4篇中古汉语
  • 3篇用法
  • 3篇语气
  • 3篇上古
  • 3篇上古汉语
  • 3篇问句
  • 3篇汉译佛经
  • 3篇佛经
  • 3篇副词
  • 2篇选择问
  • 2篇选择问句
  • 2篇学术
  • 2篇语气副词
  • 2篇语言
  • 2篇语言学
  • 2篇语言学研究
  • 2篇双音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5篇赵长才
  • 2篇杨永龙
  • 2篇祖生利

传媒

  • 10篇中国语文
  • 2篇文史知识
  • 2篇历史语言学研...
  • 1篇古汉语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古译经“或X”双音词的用法及演变过程被引量:2
2013年
中古译经中出现了一批以"或"为基础构成的"或X"双音节组合形式,这些双音节组合形式在中古译经的不同阶段经由不同的途径凝固为双音词,发展出种种不同的用法,本文考察"或X"双音词的各种用法,并着重探讨这些双音词的形成途径、语法功能及演变过程。
赵长才
关键词:语法化语法演变
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被引量:21
1995年
先秦汉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如:(1)颜如渥丹,其君也哉(《诗经·秦风·终南》)(2)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论语·阳货》)(3)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4)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5)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礼记·表记》)对这种两个或三个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前人早已有所认识。这在东汉赵岐、何休.唐人孔颖达、颜师古、宋人朱熹、王质等对先秦古籍的注疏中,以及清代刘淇、魏维新、课虚斋主人和王引之等的虚词专著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这些论述只是零星的,不成系统。
赵长才
关键词:句末语气词先秦汉语先秦时期王引之
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被引量:52
2002年
本文讨论带"得"的述补结构(V得C)产生的途径,着重探讨"V得C"格式中结构助词"得"的来源及虚化过程。魏晋六朝时期,"得"具有"使、令"义用法和功能,唐代"得"以"致使"义动词的身份进入到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的句法位置,形成"V得VP"格式。之后,"得"在该句法位置上进一步虚化为结构助词,原为连动结构的"V得VP"也就演变为述补结构"V得C"。文章最后对"得"产生"致使"义的原因提出了解释。
赵长才
关键词:结构助词述补结构句法位置连动结构谓词性成分魏晋六朝
中古汉语选择连词“为”的来源及演变过程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对中古汉语选择问句中连词"为"的来源及演变过程进行讨论,在承认选择连词"为"的源头是系词的前提下,认为"为"由系词发展到选择连词,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具体体现为:当系词"为"不再联系两个名词项以表明二者之间的同一或类属关系,而是出现在动词性成分之前时,"为"表联系的功能就会弱化,只表示对动作或行为事件的认定、确认或推断,从而由系词虚化为表认定或推断的语气副词。而出现在中古各类疑问句中表探究、测度、反诘等语气的副词"为"又是从其表认定或推断的语气副词进一步引申发展出来的。在选择问句的语境中,"为"原有的探究义会受到抑制,乃至完全被语境所消弭,进而只起到关联选择项的作用,才最终真正演变为选择连词。
赵长才
关键词:语气副词中古汉语选择问句
中古汉语选择问句系统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2022年
汉语选择问句从上古到中古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古汉语选择问句系统提出了新的句式分类框架,并对各类中古时期存在的选择问句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文章就中古汉语选择问句系统中选择连词的确定和来源作了进一步探讨,分析了中古汉语选择问句式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情况,对中古选择问句系统理论分类中未出现的几个句式尝试作出了新的解释。
赵长才
关键词:选择问句中古汉语历史演变
上古汉语“诸”的再探讨
2022年
本文回顾了自东汉以来一直受到学者较多关注的“诸”的研究情况。前人对“诸”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以北宋为界可以较为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诸”合音说(或称兼词)是在北宋以后才形成的一种主流观点。文章在对上古时期代表性的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中的“诸”及相关句式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尝试从语音、句法的角度对前人认为“诸”表示合音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认为合音说不能成立。从与“V诸NP”和句末“V诸”相关的句法格式来看,“诸”与“之”在这些格式中的句法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做宾语,都是用作回指的代词。
赵长才
关键词:句法格式句法功能
汉语反复问句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及相关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
2021年
汉语反复问句从上古到中古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对先秦两汉反复问句研究状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做了简要概述。然后着重根据中古时期本土文献和汉译佛经文献所反映出的反复问句的实际情况,对中古时期汉语反复问句提出分类标准并建立了新的分类框架。文章对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学者们在这些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和看法进行了分析,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赵长才
关键词:反复问句上古汉语中古汉语汉译佛经
对汉语负面排他标记来源的再探讨——以中古译经文献为中心
2020年
本文以中古汉语译经文献为主(兼及本土文献)对汉语"除舍"类负面排他标记的来源、在中古时期的使用情况以及一些相关的具体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认为佛经传入之前汉语已经存在负面排他范畴,使用的标记形式为"自(非)",而"除舍"类负面排他标记虽然在东汉译经中已有萌芽,但主要是在魏晋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除舍"类负面排他标记的产生主要是汉语"除舍"义动词自身语义演变的结果,佛经翻译以其口语性强的优势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古时期"除"的追加用法也已经产生,而非此前学者们认为的唐宋以后才产生。至于追加用法产生的途径,显然是由其表排他的用法自然引申而来的,而非经由对反问句的重新分析才产生。
赵长才
关键词:中古汉语汉译佛经语义演变
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后置词“所”和“边”被引量:5
2009年
中古汉译佛经里的"所/边"在"Prep.+NP所/边+VP"或"VP+Prep.+NP所/边"结构中,当NP主要是指人的身份名词或代词(少数为其他名词)时,通过转喻操作和重新分析,由方所词语法化为表示对象关系的后置词,从而具有格标记的功能。"所/边"的这种后置词用法,主要是在汉语内部相关语言成分自身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也与来自译经原典语言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赵长才
关键词:处所后置词格标记
她把学术看得很重(下)——江蓝生先生访谈录被引量:1
2008年
问: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外一些著名的语言学著作和较成熟的语法理论、方法被引进到国内的语言学研究中来,您在这方面身体力行,不仅亲自翻译介绍了许多著作,而且在将国外新的理论方法运用到汉语史的研究方面,也始终站在学术的前沿。请介绍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工作和代表作品。
赵长才杨永龙祖生利
关键词:学术访谈录语言学研究语法理论汉语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