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新
- 作品数:23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病理性近视线粒体DNA替代环区多态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 对病理性近视线粒体DNA替代环(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D-Loop区变异位点或多态性与病理性近视的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对127名病理性近视患者和104名正常对照者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双向测序,与修正的剑桥参照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变异位点.临床数据处理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变异位点频率差异使用x^2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检验.结果 在127名病理性近视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中发现变异位点168个,3个为新的变异位点,其中有53个变异位点只在病理性近视中出现,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变异位点数目为1270个,平均每名病理性近视患者为10个;T152C在病理性近视中占19.7%(25/127),在正常对照中占31.7% (33/104),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412,P=0.036),但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性近视线粒体D-Loop区为高度变异区域,为一个变异热点区域,线粒体D-Loop区变异位点是否与病理性近视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赵福新周翔天张娟娟薛安全瞿佳管敏鑫
- 关键词:近视退行性线粒体变异位点
- C57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巩膜COL1α2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水平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C57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和恢复期巩膜COLlα2 mRNA表达及其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水平。方法实验研究。单眼形觉剥夺建立C57BL/6小鼠近视动物模型和恢复期动物模型,分别单眼遮盖4周(48只)和单眼遮盖4周恢复1周(24只),另外设立正常对照组小鼠36只。实验前后分别用红外偏心摄影验光仪测量小鼠眼球的屈光状态,OCT检测小鼠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RT—PCR检测巩膜COLlα2 mRNA表达水平;硫化测序聚合酶链式反应(BSP)检测C57BL/6小鼠巩膜COLlα2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水平。同一小鼠的实验眼和对侧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形觉剥夺4周,实验眼相比对侧眼形成明显的相对近视(t=-2.64,P〈0.05),并伴有眼轴和玻璃体腔延长。形觉剥夺4周恢复1周后,相对近视和延长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都获得恢复。形觉剥夺4周后,实验眼和正常对照眼相比COLlcα2mRNA表达明显下降(t=3.05,P〈0.05),形觉剥夺4周恢复1周实验眼与正常对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觉剥夺4周,实验眼和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COLlα2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单眼形觉剥夺4周可诱导出相对近视,巩膜内COLlα2 mRNA表达明显下降,但该改变与其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无关.
- 矫诗明郑帆应黄芳黄芙蓉赵福新瞿佳周翔天
- 关键词:近视启动子DNA甲基化
- 线粒体ND1基因T3866C突变可能与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叠加综合征相关
- 童绎刘燕庄淑流瞿佳周翔天赵福新管敏鑫
- 线粒体T12338C突变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被引量:7
- 2011年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眼科疾病。文章报道了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分子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家系。首先通过对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进行眼科相关检查,发现两个家系成员中视力都仅有先证者一人损害严重,即外显率很低。经常规的方法对母系成员进行mtDNA测序及相关软件分析,结果发现携带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变异位点均属于东亚单体型F2。线粒体DNA ND4 G11696A是一个已知的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而T12338C位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I亚基ND5的第2个碱基,该突变使起始密码子由蛋氨酸转变成苏氨酸,并且紧连tRNALeu(CUN)的3′末端。这可能影响tRNA Leu(CUN)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以及起始密码子改变导致线粒体ND5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需求能量高的视神经受损和视力损害。因此,线粒体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突变可能协同作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是与LHON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但外显率很低说明突变本身不足以造成LHON的表型表达,提示其他修饰因子(核修饰基因、环境等)可能对这两个家系发病起协同作用。
- 冀延春刘晓玲赵福新张娟娟章豫周翔天瞿佳管敏鑫
- 关键词:外显率线粒体DNA突变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研究
- 瞿佳管敏鑫周翔天童绎韦企平胡咏武孙艳红赵福新吕帆陈洁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简称Leber病)是严重损害视力的一种遗传性眼病,早期诊断并干预对该病的诊治和预后尤为重要。该研究成果对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500余个Leber病家系的遗传性状、分子流行病学和临床等进行了系统性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性眼病发病机制分子流行病学
- 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a)C5601T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文章收集了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C5601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的家系,通过眼科检查和遗传学分析,发现7个家系的外显率很低,分别为9.5%、14.3%、4.5%、8.3%、10.0%、22.2%和25.0%。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对7个先证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家系均未携带G11778A、G3460A和T14484C这3个常见的原发突变位点,而在tRNAAla上发现了C5601T同质性突变,多态性位点分析分别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G2、G2a1、G2a1、G2、G2b、G2a1、G2。C5601T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Ala的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9位),可能引起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和ATP合成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因此,tRNAAlaC5601T突变可能是与LHON相关的线粒体突变位点。同时低外显率提示其他因素(包括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这7个中国C5601T突变家系的表型表达。
- 周晖晖戴显宁林蓓米慧刘晓玲赵福新张娟娟周翔天孙艳红韦企平瞿佳管敏鑫
-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突变视力损害TRNA
- 携带ND1基因G3635A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三家系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及其分子遗传致病机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3个ND1基因G3635A突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线粒体基因组中的突变位点,探讨其分子遗传致病机制。方法3个家系共88名成员纳入本研究。母系成员53名,非母系成员35名。分别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佳能眼底数码彩色照相、Humphrey视野计、俞自萍色觉图、德国罗兰电生理仪对所有成员行视力、眼底、视野、色觉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其中,确诊为LHON16例,未患LHON72名。选择135名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温州地区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检测ND1基因G3635A突变位点。采用扩增产物片段有重叠的24对引物,检测3个家系先证者线粒体单体型分型和基因组突变位点。结果3个家系先证者及母系成员均发现ND1基因G3635A突变位点,非母系成员和对照组受试者均未发现ND1基因G3635A突变位点。先证者线粒体单体型分型分别为东亚单体型N9a3、D4、R1la。先证者线粒体全基因组检测发现,除ND1基因G3635A突变位点外,D-Loop区存在12个变异位点,RNA编码区存在6个变异位点,多肽编码区存在36个变异位点。结论3个ND1基因G3635A突变家系先证者及母系成员均存在G3635A突变位点;G3635A突变位点是3个家系的分子遗传致病基础。
- 赵福新周翔天张永梅童绎张娟娟孙艳红管敏鑫
- 关键词:遗传性线粒体突变
- 线粒体tRNA^(Glu)A14693G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基因突变被引量:16
- 2010年
-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DNA测序分析,在tRNAGlu上发现了A14693G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位点分别属于东亚单体型Y1b、Y1和Y1,没有发现其他高度保守和有功能意义的突变位点。A14693G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Glu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4位),可能导致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所以,tRNAGluA14693G突变可能是与视神经病变相关的致病性线粒体突变位点。
- 张永梅冀延春刘晓玲周翔天赵福新孙艳红韦企平张娟娟刘燕瞿佳管敏鑫
-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视力障碍突变
- 中国人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ND1基因突变频谱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收集临床诊断为LHON患者894例和正常对照者134名,抽取受检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受检者线粒体N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修正的线粒体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筛查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突变频率。结果本研究在894例LHON患者的NDl基因中发现了7个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G3316A、T3394C、G3460A、C3497T、G3635A、G3733A、T4216C,携带这7个位点的患者共100例,占11.19%,其中与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共存者29例(3.24%)。这几个突变位点在病例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7%、2.23%、1.45%、3.80%、0.67%、0.11%、0.34%,其中G3316A、T3394c、C3497T、T4216C在正常对照者中也可检测到,分布频率分别为4.48%、2.99%、4.48%和1.49%,经分析在LHO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26,P=0.336;x2=0.052,P=0.820;x2=0.142,P=0.707;P=0.129),而其他一些在欧美人群中报道的位点,如G3376A、G3496T、G3700A、A4136G、T4160C、C4171A在中国LHON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线粒体NDl基因是中国人群LHON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约11.19%的中国LHON患者与NDl基因突变有关。G3635A、G3733A为中国人群中少见的致病突变位点,而G3316A、T3394C、C3497T、T4216C本身并不足以致病,但可能对LHON外显率和表型的表达起协同作用。
- 赵福新周翔天张娟娟瞿佳冀延春章豫周晖晖戴显宁管敏鑫
-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突变热点
- OPA1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关系的研究
- 张娟娟管敏鑫周翔天赵福新刘燕张永梅冀延春章豫
- 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autosomal dominant optic atrophy, ADOA),也称Kjer型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呈现进行性视力减退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该病常在儿童期发病,发病率为1:10,000-...
- 关键词:
-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组织病理学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