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良
- 作品数:3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三维联动”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以双高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地下工程监控量测”为研究对象,从“三教改革”内涵入手,基于教学活动关键要素,创新提出了“三维联动”的课程改革理念,围绕“人”(教师与学生)、“事”(教学与研究)、“果”(专业目标与德育目标)三维度、六要素,阐述了其内在的逻辑及改革创新的策略,以实现专业课程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 贾良王爱钰
- 一种盾构机双液浆用活塞杆导向结构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盾构机双液浆用活塞杆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架、滑块和转轮,所述导向架的左右两端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且左侧的双向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转轮转动连接在导向架的下端内部,且转轮...
- 张媛周江涛毛红梅贾良曾宇翔高攀科路颜王文建陈岑岳
- 泥岩隧道仰拱底鼓变形加固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泥岩隧道仰拱底鼓变形加固装置,包括若干组用于沿泥岩隧道延伸方向排列的拼装单元;每组拼装单元包括两个相对卡接设置的加固单元,每个加固单元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推动机构,底座内部设置连接机构,连接机构连接辅助连接机...
- 赵涛张福龙栾日高毛红梅王斌文杨天贾良拜颖乾贺旭涛郭任杰蔡文杰
- 校企互动 把地下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实处被引量:2
- 2013年
- 以"四级对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基础,与企业深度融合,多举措互动,构建基于隧道、地铁施工与维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试行"双轨轮换、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开展以典型项目贯穿于专业各学习领域的"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与工地课堂,实施学校与工地双环境育人,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了实处,对同类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毛红梅宋秀清贾良郭亚宇
- 关键词:工学结合
- 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土钉墙支护应用技术
- 2016年
- 通过对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基坑土钉墙支护工程的设计施工、现场监测及分析研究,总结在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时,基坑地表裂缝、土钉墙坡顶位移及墙体顶部变形的规律,为兰州地区类似基坑支护工程积累一定工程经验。
- 张福龙贾良梁潇文郭亚宇
- 关键词:土钉墙支护
- 一种隧道粉尘浓度监控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粉尘浓度监控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拱形防尘架以及设置在拱形防尘架上的防水箱和喷淋装置,防水箱内设置有粉尘浓度监控电路,粉尘浓度监控电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和电源模块,以及与微处理器模块相接的晶振电路...
- 贾永博杨波毛红梅姜留涛盛万盟王刚院杨旭贾良郭军
- 文献传递
- 一种盾构机刀盘
- 本发明属于隧道掘进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盾构机刀盘,包括主体,通过弹簧与推杆的设置,从而达到使推杆推动顶板与刀片接触;通过弹性片的设置,使磨砂板与刀片紧贴合,从而达到对刀片的刀刃进行有效的打磨,从而避免因刀片与石头产生摩擦...
- 毛红梅贾良姜留涛郭军
- 高铁隧道的实训基地模型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高铁隧道的实训基地模型。;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高铁隧道模型。;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右视图。
- 毛红梅焦胜军姜留涛贾良宋秀清张晓玮李昭晖杨波李根庆欧阳艳刘锦高攀科王小凤
- 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开挖至一定层面后发现了瓦斯气体,为了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及时调整施工技术措施,同时对原定方案进行修正,在隧道进行通风改造,针对施工层面发现的瓦斯等气体,在通风过程中,瓦斯等气体的排出保持一种动态过程,随着通风时间的增加,隧道中瓦斯浓度逐步变化,为确保矿井内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对隧道内通风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实际建立仿真模型,同时也对隧道内风速、瓦斯浓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最佳的通风方法。
- 贾良王爱钰
- 关键词:高瓦斯隧道数值模拟仿真模型
- 基于产教融合的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当前,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方略之一,文章以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为例,阐述了该专业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途径,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助推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