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鸿冰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盆地
  • 1篇大油气田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解释
  • 1篇地质
  • 1篇断层
  • 1篇断层识别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田
  • 1篇油气系统
  • 1篇中段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盆地演化
  • 1篇气田
  • 1篇气系统
  • 1篇前陆
  • 1篇前陆盆地
  • 1篇裂变径迹
  • 1篇龙门山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台湾大学

作者

  • 4篇贺鸿冰
  • 3篇何登发
  • 1篇孙衍鹏
  • 1篇王兆明
  • 1篇樊春
  • 1篇鲁人齐
  • 1篇孟征
  • 1篇温志新
  • 1篇高金尉
  • 1篇李英强
  • 1篇文竹

传媒

  • 2篇地质科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米苍山东河地质大剖面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及其对上扬子北部陆内俯冲机制的约束被引量:6
2013年
米苍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受秦岭造山带由北向南挤压作用的影响,构造变形特征复杂,深入研究米苍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对陆内造山作用以及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米苍山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对地表产状进行详细观测,建立了米苍山地区东河地表地质大剖面,并且利用等倾角区划与轴面分析,对东河剖面进行构造解析,建立了米苍山造山带构造几何学模型,通过构造楔模型分析了米苍山扇形隆升机制,通过不整合面分析,对四川盆地北部米苍山构造变形时间进行了研究。米苍山南缘基底发育4个构造楔,是影响米苍山南部地层抬升的主要原因,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底部滑脱层为元古界变质岩,前缘单斜带由嘉陵江—雷口坡组膏岩层作为滑脱层产生的反冲断层控制,寒武系滑脱层与震旦系滑脱层共同影响了大两会背斜的形成,而米苍山北缘则发育单个构造楔,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元古界变质岩为底部滑脱层;通过对米苍山地区不整合面研究,米苍山造山带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印支期与燕山期两次大规模的隆升。因此,米苍山前表现为多期次多层滑脱的构造特征。
文竹何登发樊春李英强孙衍鹏贺鸿冰
关键词:滑脱层构造楔不整合面
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被引量:7
2012年
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包括蒂曼—伯朝拉盆地和伏尔加—乌拉尔盆地。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发现大油气田28个,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应用含油气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对乌拉尔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并对典型油气田进行剖析,探讨了主要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在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快速沉降时发育良好的多马尼克组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岩、泥灰岩,为整个盆地带最主要的烃源岩;储集层主要为泥盆—二叠系浅水陆架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受海西期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影响,盆地不断抬升,二叠系空谷阶发育良好的区域性膏岩盖层;该盆地带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其次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受盆地差异沉降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同,最早的油气生成期为早石炭世;油气主要沿断裂和不整合面运移;油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其周围斜坡带。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处于勘探中期,但蒂曼—伯朝拉盆地的海域部分,伏尔加—乌拉尔盆地的中部、北部和南部勘探程度较低,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贺鸿冰何登发温志新王兆明
关键词:盆地演化大油气田含油气系统
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汶川M_S8.0地震同震破裂断层识别及其浅、表构造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在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是该地震产生的第二大地表破裂带。综合应用地质、钻井以及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利用横贯前山带的多条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对彭灌断裂带产生同震破裂的断层进行准确识别和解释。研究表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是一套由3条主要断层和次级广泛发育的断裂组合构成,浅层表现为叠瓦构造样式,断裂之间发育小型双重构造。汶川M_S8.0地震在彭灌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是由该断裂带前缘③号主断层活动产生的。彭灌断裂整体看上陡下缓,为轴面多次转折形成断坪一断坡式组合样式。分析认为彭灌断裂初步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晚侏罗世之后大规模逆冲推覆,新生代继续活动,是多期次继承性断层。根据浅表地质主要断裂构造以及同震地表破裂特征,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沿走向可分为白鹿和汉旺两个次级构造段。对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的浅、表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可为进一步认识前山带主要断裂构造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约束。
鲁人齐何登发John Suppe孟征高金尉贺鸿冰
关键词:地震解释地表破裂龙门山中段
华蓥山构造带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及其对川东与川中地块作用关系的启示
华蓥山构造带北起宣汉-黄金口,向南经合川、宜宾至金川,为四川盆地川中低缓隆起与川东高陡构造分界线。通过对华蓥山构造带的构造样式在空间上展布特征及其过渡关系、两个地块在华蓥山位置是否有位移传递,以及华蓥山构造带的形成时间等...
贺鸿冰
关键词:几何学裂变径迹四川盆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