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晶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气候
  • 5篇ENSO
  • 3篇热带
  • 3篇降水
  • 3篇海温
  • 2篇印度洋偶极子
  • 2篇预报量
  • 2篇再生能源
  • 2篇增暖
  • 2篇正交函数
  • 2篇能源
  • 2篇年代际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模式
  • 2篇气候预测
  • 2篇全球变暖
  • 2篇均方根误差
  • 2篇可再生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空间分布型

机构

  • 18篇国家海洋环境...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中国交通建设...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18篇谭晶
  • 9篇陈幸荣
  • 7篇黄勇勇
  • 6篇蔡怡
  • 5篇张海东
  • 4篇王彰贵
  • 3篇李熠
  • 3篇姜华
  • 2篇潘丰
  • 2篇邢如均
  • 2篇周韶雄
  • 2篇刘克威
  • 2篇白光弼
  • 2篇黄荣辉
  • 1篇巢纪平
  • 1篇万日金
  • 1篇尹朝晖
  • 1篇林鸣
  • 1篇张志华
  • 1篇潘蔚娟

传媒

  • 5篇海洋预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2007年中...
  • 1篇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雨季降水异常的热带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云南地区32个站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月平均大气环流资料和ERSST V3b的海表温度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影响云南雨季降水的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分布模态,并讨论了ENSO和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对云南雨季降水多寡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最后讨论了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分布型对云南雨季降水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ENSO和热带印度洋IOD对云南雨季降水多寡均有影响,但是热带印度洋IOD的影响更为重要。当热带西印度洋海温偏高明显(IOD正位相)时,在热带印度洋上有一偏东风,热带西印度洋上为一气旋性距平环流,其上的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向北进入大陆,然后经由高原南侧并由北向南进入孟加拉湾,从而抑制了孟加拉湾南支槽的发展和孟加拉湾暖湿空气向我国云南地区的输送,使得云南上空为水汽通量辐散区,降水偏少;当热带印度洋海温偏低且热带印度洋东西海温梯度表现为IOD负位相时,热带印度洋上没有偏东风,孟加拉湾槽偏强,向我国云南地区的水汽输送也偏强,云南上空为水汽通量辐合区,降水偏多。
谭晶王彰贵黄荣辉陈幸荣蔡怡黄勇勇
关键词:雨季降水ENSO印度洋偶极子
2012年夏赤道东太平洋弱增暖过程分析
2016年
利用OISST海表温度资料、GODAS次表层海温资料、TAO实时观测的热带纬向风和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2012年夏赤道东太平洋弱增暖过程中赤道太平洋纬向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及热含量发展的一些特点,并与El Nino事件时期这些要素的发展特点做对比,分析这次增暖过程没有发展成为El Nino事件的原因,为今后的业务预报提供经验。
谭晶姜华黄勇勇尹朝晖
关键词:海表温度次表层海温西风爆发热含量
厄尔尼诺现象及预测现状被引量:5
2005年
厄尔尼诺现象是目前发现的最明显气候异常信号。本文简短地介绍了厄尔尼诺的研究和预测现状,指出厄尔尼诺的预测水平还很低,其主要因素是:一、没有建立起全球立体的厄尔尼诺监测网;二、研究局限于热带太平洋或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三、缺乏多尺度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另外,本文描述了厄尔尼诺发生前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环流异常的几个特征。
王彰贵刘克威陈幸荣谭晶文岩
关键词:厄尔尼诺
基于CESM气候模式的同化模拟实验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nudging方法将GODAS次表层海温资料同化到"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中,并分析了同化后的海温、降水、海表面气压等海洋、气象要素。结果表明,同化后的模拟结果与GODAS、NCEP、GPCP等资料的结果较为一致,较好的再现了中低纬海洋和大气的平均特征和随时间演变的规律,NINO3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90。但模拟结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大西洋西边界流偏强,赤道辐合带降水偏多等。
李熠陈幸荣谭晶黄勇勇蔡怡
关键词:次表层海温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海域潮汐调和分析与预报被引量:6
2020年
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海域2013年的潮汐观测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发现该海域潮汐特征为不正规半日潮,以M2分潮为主,其次为K1、O1、S2和P1等分潮;利用调和常数做预报时,分潮个数的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分潮由5个增加至25个可以明显改进预报效果,再增加几乎没有改进。选用25个分潮建立调和预报模型预报2014—2016年的潮位,同时对2012年的潮位做了回报,并与实测潮位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潮位与实测潮位趋势一致,大小基本吻合,3a平均的均方根误差为0.16m,可以作为施工潮位窗口的选择依据。对调和预报误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误差主要来源于径流和风的影响,台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以达到1.33m。
尹朝晖尹朝晖巢纪平林鸣潘丰林鸣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潮汐预报
月相对江南春雨年际变率的可能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验证华南气候谚语“六月逢双暑,有米无柴煮”的符号正确率达到90%,其内部隐含的物理本质可能反映的是月球相对于地球的位相(月相)的年际变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况,求得月相与华南前汛期降水以及江南春雨的相关分布图,表明相关显著,特别是与江南春雨的关系更为密切。计算了月相与江南春雨的30年滑动相关,发现该相关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小波分析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2~3年显著周期,说明它们之间内部可能存在物理联系。因此,月相可以作为江南(华南)预测春季(前汛期)降水的一个重要的预报参考判据。月相对降水影响的内部物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日月的引潮力的年际变化引起的。
万日金谭晶潘蔚娟
关键词:月相汛期降水周期
两处滨海核电拟选址站历史水温特征分析及全球变暖背景下水温预估被引量:1
2014年
核电站最终热阱通常指接受核电站排除余热的大气或水体,或两者的结合。由于核电厂的热效率比火电厂低,因此核电厂冷却水量比同样容量的火电厂大。一般核电厂均建在有充分水源的江、河、湖、海边。本研究通过对两个滨海候选核电厂址——广东乌屿和广西防城港历年夏季日最高水温累积频率的分析以及用皮尔逊-Ⅲ型方法对乌屿站30年年最高水温进行频率和重现期分析,最后通过用CCSM3耦合模式对未来70年两站的水温变化进行预估,结果可为核电站最终热阱设计提供输入依据。
谭晶陈幸荣张志华
关键词:全球变暖核电站水温
基于CESM气候模式的ENSO后报试验被引量:6
2015年
基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本文设计了nudging次表层海温的同化方案,进行了后报实验。对1982-2011年后报结果的分析表明,通过nudging同化,模式对ENSO现象有一定的模拟和预报能力,对赤道太平洋SST、纬向风、降水等海洋、大气要素等的后报结果与GODAS和NCEP再分析资料较接近,可以较好地重现历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中异常东传的过程,超前1、3、6个月时,模式预报的Nio3指数与CPC指数的相关性分别达到0.88、0.81、0.70。但模式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春季预报障碍,秋季起报的后报效果最好,春季最差。对1982/1983和1997/1999两个厄尔尼诺事件的分析表明,模式后报的纬向风、热通量、风应力等大气变量的响应较实际滞后,而海洋的变化与实际情况相似,这与我们的同化方案设置有关,即模式只同化了次表层海温,进而强迫大气的响应,从而导致大气的变化较滞后。
李熠陈幸荣谭晶黄勇勇蔡怡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时空结构与ENSO的关系
时间尺度在10天以上,100天以内的大气运动的变化称为大气低频变化.包括季节内(30~60d)振荡和准双周(10~20d)振荡.Madden和Julian利用Canton岛的观测资料,首先发现热带太平洋地区的风场和气压场...
谭晶王彰贵陈幸荣刘克威
关键词: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季节内振荡向外长波辐射气压场
文献传递
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1951—2015年NOAA气候预测中心的SST扩展重建资料(ERSST V3b)、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我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各气压层的水平风速、垂直速度和比湿资料,研究了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年秋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少),但当东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的程度显著提高;当中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西南地区降水转为偏多,其他南方地区降水仍然偏少;当中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一致增暖型海温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整个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少,且偏少的幅度要显著高于不考虑印度洋海温异常的情况。此外还对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的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
谭晶王彰贵王彰贵黄荣辉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秋季降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