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仕斌

作品数:67 被引量:70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肝炎
  • 20篇纤维化
  • 17篇乙型
  • 17篇肝纤维化
  • 16篇乙型肝炎
  • 15篇慢性
  • 13篇血清
  • 13篇病毒
  • 12篇衰竭
  • 11篇肝衰
  • 11篇肝衰竭
  • 9篇肝组织
  • 8篇慢性乙型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肝病
  • 7篇蛋白
  • 7篇毒性肝炎
  • 7篇终末期肝病
  • 6篇疗效
  • 6篇急性肝

机构

  • 4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5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67篇谢仕斌
  • 31篇高志良
  • 15篇柯伟民
  • 14篇姚集鲁
  • 14篇崇雨田
  • 14篇朱建芸
  • 10篇张英
  • 10篇彭亮
  • 10篇陈幼明
  • 9篇谢冬英
  • 9篇林炳亮
  • 8篇张绍全
  • 7篇赵志新
  • 6篇彭晓谋
  • 6篇郑荣琴
  • 5篇顾琳
  • 5篇张晓红
  • 5篇黄仰甦
  • 5篇李建国
  • 4篇谢东英

传媒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新医学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中华临床感染...
  • 3篇广东医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新中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前后对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共157例,5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在其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前,抗病毒治疗后的第1、2、3、4周,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RT-PCR法检测HBVDNA,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IgM和C3、C4、总补体(CH50)、C反应蛋白(CRP)。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组患者的IgA、IgM明显高于慢乙肝组(P%0.01)。三组间c3、C4、CH50、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C3、IgM、IgG及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中,高HBVDNA水平的患者与低水平HBVDNA患者相比,其IgA、IgM、C3和CH50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患者中,高HBVDNA水平的患者与低水平HBVDNA患者相比,Ig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抗病毒治疗,三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HBVDNA较治疗前下降,补体系统较前回升,在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的水平与C3呈负相关(r=-0.78,P=0.021)。HBeAg定量与C3呈正相关(r=0.87,P=0.01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CRP、C3、C4和CH50可以反映肝脏炎性活动状态;C3的变化可以预测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谢婵谢俊强张宇锋谢冬英谢仕斌彭亮林炳亮高志良
关键词:核苷类抗病毒药免疫球蛋白类补体C3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系统比较。方法对存活组203例和死亡组19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MELD评分,同时选择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肝性脑病、并发感染、血清总胆红素、肝脏大小和胸腹水量等7个肝功能衰竭相关的临床指标,按严重程度以1~4分评分,并合计总分,再采用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来比较这两种预后评分系统的异同。结果采用本预后评分系统的存活组为(8.07±3.14)分,死亡组为(16.91±3.5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5,P〈0.01),存活组81.32%的患者总分为3.91~12.23分,死亡组81.32%的患者总分为12.23~21.60分,两组分界点在12.23分。采用MELD评分系统存活组为(26.43±5.58)分,死亡组为(40.16±10.22)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6,P〈0.01),存活组61.02%的患者MELD评分为21.49~31.19分,死亡组61.02%的患者MELD评分为31.19~48.94分,两组分界点在31.19分。本预后评分系统和MELD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95%可信区间为0.944~0.977)和0.886(95%可信区间为0.852~0.920),两者95%可信区间无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预后评分系统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评估,且敏感性近似于MELD预后评分系统。
刘添皇朱建芸张绍全谢仕斌柯伟民高志良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共施行28例:采集、分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和肝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
高志良彭亮崇雨田彭晓谋谢仕斌林炳亮谢东英陈幼明李建国顾琳黄仰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终末期肝病
文献传递
脑裂头蚴病1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脑裂头蚴病临床较为少见。该文对1例脑裂头蚴病患者进行了报道。该例患者以反复抽搐伴右下肢乏力为主要表现,在外院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经抗结核治疗无效,转另一综合性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血清裂头蚴抗体弱阳性,遂转送笔者所在医院。该院对外院多次头颅MRI片进行会诊,结果提示脑裂头蚴病可能性大。予吡喹酮驱虫治疗,疗效欠佳,遂行脑裂头蚴取出术及周围炎性肉芽肿清除术。术中取出一可活动线状物,经鉴定为裂头蚴,送检脑组织病理检查亦示符合寄生虫性肉芽肿形成。术后半年复查头颅MRI提示原环形强化影消失。该例提示,临床医师须提高对脑裂头蚴病的认识水平,重视患者病史及脑脊液等辅助检查结果。影像学增强扫描及追踪随访对脑裂头蚴病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雷姿颖朱建芸谢仕斌柯伟民
关键词:脑裂头蚴病磁共振成像寄生虫疾病
核苷(酸)类似物对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预后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似物对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肝、对症治疗的同时,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mg/d)、阿德福韦酯(10mg/d)或恩替卡韦(0.5mg/d)。另选取同时期仅行常规护肝、对症治疗的41例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肝癌、肝移植、死亡或拒绝继续治疗者停止随访。随访结束时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sh分级的变化及临床结局。结果治疗组ALT、AST、球蛋白(Glb)和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Alb及胆碱酯酶(CHE)较治疗前升高,43例(81.1%)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ALT、AST、Glb和TBi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H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5,P〈0.01)。2组Child-Pugh分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6,P〈0.0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肝癌比例分别为0.0%和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7,P〈0.01),但在病死率及需要接受肝移植的比例方面2组的差异不明显。结论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有可能降低肝癌的发生机会。
谢仕斌曾丽娇张英朱建芸马超高志良
关键词:乙型失代偿性肝硬化核苷(酸)类似物预后
原位肝移植术后乙肝暴发型复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附2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OLT)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暴发型复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预防及治疗乙肝复发的方法。方法总结2例OLT术后出现乙肝暴发型复发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OLT术后乙肝复发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体会。结果①2例均为暴发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OLT术后第22日及第24日。②2例术前均较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术前检测HBVDNA及YMDD变异株均为阳性。③乙肝复发时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HBsAg、HBVDNA阳转及肝功能异常。④病理改变特点广泛融合性的肝细胞坏死,小胆管增生,胆汁淤积,汇管区有纤维化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示HBsAg及HBcAg过度表达。⑤积极治疗仍不能阻止2例迅速再次出现肝衰竭,1例死亡,另1例行第2次OLT术,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至今存活。结论①对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OLT手术前后选用合适的抗HBV药物,重视YMDD变异株的产生,对预防其乙肝复发及复发后病情进展尤其重要。②终末期肝病患者一旦出现OLT术后乙肝暴发型复发,则病情进展迅速并可短期内出现肝衰竭,预后极差,必要时可行第2次OLT。
崇雨田曹红吴元凯谢仕斌赵志新高志良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病理
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率被引量:50
2019年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慢性HBV感染者随机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肝穿刺标本采用Ishakscore盲态判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改善情况。对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Test及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hi-squared检验方法分析;Spearman分级检验法分析双变量相关性。结果治疗78周后肝纤维化改善率为36.53%(80/219)、进展率为23.29%(51/219)。肝纤维化改善与基线纤维化程度和治疗方法相关(P<0.05)。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且基线肝纤维化评分(F)≥3的患者中,肝纤维改善率(54.74%,52/95)显著高于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者(33.33%,16/48),P=0.016;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进展比例(13.68%,13/95)在数值上低于单独治疗组(18.75%,9/48),P=0.466。在基线F<3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改善和稳定的患者比例(68.08%,32/47)高于单独治疗组(51.72%,15/29)。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率,并有提高肝纤维化稳定率和降低进展率的趋势。
苗社杨婉娜董晓琴张占卿谢仕斌张大志张绪清成军张国张国谢青谢青刘映霞马安林李军尚佳曹立华曹立华李家斌李家斌吕福东刘晖张明香张明香梁伟锋高慧高慧赵鸿赵鸿
关键词:肝纤维化
一种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评估并且优于MELD的预后评分系统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评估并且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的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对存活组203例和死亡组19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进行MELD评分,同时选择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肝性脑...
刘添皇朱建芸张绍全谢仕斌柯伟民高志良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性及与无涎糖蛋白受体的关系
2010年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肝细胞诱导过程中对HBV的易感性及无涎糖蛋白受体(ASGPR)对BMSC感染HBV的作用.方法 体外使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表皮生长因子,将BMSC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检测乙型肝炎患者BMSC的HBV感染情况,并对原代及诱导培养后的BMSC进行体外HBV感染实验,检测BMSC感染后的HBsAg、HBcAg表达情况,并检测BMSC诱导前后ASGPR的表达.每个实验采用来自不同的5个标本,分别重复3次,数据统计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诱导培养第6天开始,BMSC开始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和Alb,并随着诱导时间延长,CK18及Alb表达逐渐增多,而AFP则逐渐减少,并具有糖原合成、尿素分泌及Alb合成的肝细胞功能.BMSC在体内及体外都不能被HBV感染,经过向肝细胞诱导之后,仍然不能被感染,ASGPR在BMSC向肝细胞诱导后表达增多,但是与对照组HepG2细胞相比,仍然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BMSC在体内外能抵抗HBV感染.ASGPR可能是导致HBV不能感染BMSC的重要原因之一.
谢婵谢仕斌张绍全谢俊强林炳亮高志良
关键词:骨髓细胞间质干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逃逸期肝纤维化Ⅰ~Ⅳ期HBsAg水平的动力学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逃逸期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HBsAg水平以及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HBsAg水平的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和两两比较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HBsAg的水平;并且,进一步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并且两两比较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HBsAg的水平。结果 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6 482.86±2 725.05)COI/mL、(7 558.18±2 011.60)COI/mL、(6 212.00±2 483.61)COI/mL和(6 053.81±2 958.06)COI/mL,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进行分摊,在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的HBsAg水平分别为(9 812.11±4 124.49)COI/mL、(12 050.66±3 207.26)COI/mL、(10 528.81±4 209.51)COI/mL和(11 409.36±5 574.93)COI/mL,无论分摊前和分摊后4期之间无明显差异(F分摊前=1.244,P=0.307和F分摊后=0.862,P=0.46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逃逸期肝纤维化从Ⅰ期向Ⅳ期进展,即使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前提下,HBsAg表达仍然保持稳定的水平。
刘婷谢仕斌吴泽倩张立伐闵筱辉柯伟民高志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SAG水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