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莉

作品数:22 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镇痛
  • 11篇超声
  • 9篇超声引导
  • 6篇术后
  • 5篇术后镇痛
  • 5篇麻醉
  • 4篇神经传导阻滞
  • 4篇手术
  • 4篇罗哌卡因
  • 3篇神经阻滞
  • 3篇筋膜
  • 3篇关节
  • 3篇臂丛
  • 3篇臂丛神经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手术
  • 2篇镇痛效果
  • 2篇神经刺激
  • 2篇探头
  • 2篇切除

机构

  • 2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22篇许莉
  • 11篇王庚
  • 8篇林惠华
  • 8篇周雁
  • 5篇伊军
  • 4篇杨庆国
  • 4篇袁嫕
  • 2篇徐铭军
  • 2篇张昊华
  • 2篇赵丽云
  • 2篇郑少强
  • 2篇种皓
  • 2篇蔡楠
  • 2篇赵尧平
  • 1篇杨进
  • 1篇闫松华
  • 1篇胡焱
  • 1篇李露
  • 1篇张文超
  • 1篇孙可

传媒

  • 3篇中国医刊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麻醉安全与质...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与单纯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IIIH)神经阻滞是否可以改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选取4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TAP阻滞组(T组)和TAP阻滞联合IIIH神经阻滞组(C组),各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T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每侧给予0.5%罗哌卡因20 m L;C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IIIH神经阻滞,给予0.5%罗哌卡因10 m L。所有患者术后每6小时口服双氯芬酸钾50 mg至术后48 h。若服药间期最高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4分,静脉给予曲马多或肌注杜冷丁镇痛。患者术后48 h内评估静息及运动NRS评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记录首次下地及排气时间;记录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腰Petit三角处解剖结构在超声下均清晰可见。C组除2例患者在髂前上棘(ASIS)附近IIIH神经均清晰可见,这2例患者在ASIS内侧1~3 cm处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可视及旋髂深动脉,在超声下无法视及IIIH神经时将局麻药注射于旋髂深动脉附近即可。C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单侧股神经阻滞症状,并伴有直腿抬高不能,运动阻滞于术后8 h时消退,而股神经支配区感觉阻滞持续至术后24 h。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及运动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间隔(0~12 h、〉12~24 h、〉24~36 h及〉36~48 h)比较,曲马多及杜冷丁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排气时间、患者对镇痛方式满意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阻滞时联合使用IIIH神经阻滞并未改善TAP阻滞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
周雁许莉种皓王庚
关键词:妇科镇痛
颈椎后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2014年
局部麻醉药切口浸润镇痛已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手术术后镇痛。随着术后镇痛的发展,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越来越受青睐。现将我科40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应用切口周围局部浸润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辛哲李露许莉张晓光
关键词:颈椎后路手术多模式镇痛护理局部麻醉药静脉自控镇痛
开胸前后超声引导胸椎旁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比较开胸前后单次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全麻下行侧卧位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开胸前组和开胸后组。选择切口对应胸椎旁间隙进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单点注射0.5%罗哌卡因30 m L。开胸前组阻滞在全麻诱导后、术野消毒前进行,开胸后组阻滞在手术缝皮结束后、气管拔管前进行。所有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1、4、8、12、24、48 h静息及运动(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开胸前组术后8 h静息VAS评分[M(Q)][2.0(1.0)比3.5(1.0),P〈0.01]及运动VAS评分[2.5(1.8)比5.5(2.8),P〈0.01]、12 h静息VAS评分[2.0(1.0)比3.0(2.0),P〈0.01]及运动VAS评分[3.0(1.8)比5.0(2.0),P〈0.01]均低于开胸后组。两组其余各观察点(术后1、4、24、48 h)静息及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后组舒芬太尼首次觅求时间明显早于开胸前组[(476.5±103.3)min比(999.8±115.9)min,P〈0.01],开胸后组术后0~12 h和12~24 h舒芬太尼消耗量也明显高于开胸前组[(14.7±4.3)μg比(6.6±2.4)μg,(23.6±6.3)μg比(15.8±4.4)μg,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呼吸困难。两组术后镇静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前及开胸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均可为开胸手术提供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但开胸前胸椎旁间隙阻滞镇痛时间更长、镇痛效果更佳。
许莉周雁袁嫕林惠华伊军王庚
关键词:镇痛超声引导开胸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非心脏手术中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被引量:14
2020年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盟(WHO-WFSA)在2018年颁布的“麻醉安全国际标准”里提出了术中监测的最低标准[1],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也明确要求手术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况等均应该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2],二者均重点强调循环监测的精准与及时。除去基本无创循环监测指标外,常见的有创循环监测指标包括有创连续动脉压、CVP、肺动脉压和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等。其中,超声技术凸显价值,无论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还是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均可直视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前负荷状态等,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CO值变化的原因,从而提高循环处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赵丽云徐铭军朱斌许莉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非心脏手术麻醉安全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监测肺动脉压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下行择期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用药为0.2μg.mL-1舒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对照组(n=30)为0.2%罗哌卡因。分别记录两组用药量、静息和运动VAS评分、PONV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间静息和运动VAS评分、PONV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0.2μg.mL-1的舒芬太尼不能增强0.2%罗哌卡因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
许莉张昊华王怀江林惠华李世忠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胸椎旁阻滞组(P组)和腰硬联合组(E组)各30例。P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E组实施蛛网膜下隙阻滞联合第11、12胸椎(T_(11~12))硬膜外间隙置管,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成功率、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及平均动脉压变化率(ΔMAP)。结果 P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17.1±3.2)分钟]明显短于E组[(18.7±2.3)分钟](P<0.05)。两组患者麻醉完成时M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P组AMAP明显低于E组[(-0.25±1.69)%vs(-1.50±2.27)%](P<0.05),而手术开始和结束时两组MAP及ΔMA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镇痛效果较好,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程龙周雁许莉王庚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蛛网膜下隙阻滞
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的解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总结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神经支配、走行及阻滞方法,为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镇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以"髋部骨折""神经阻滞""髋关节""神经支配""解剖""髂筋膜"和"hip fracture""nerve block""hip joint""innervation""anatomy""fascia illaca"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1年11月之前发表的有关髋关节神经支配及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研究的文献1722篇,通过阅读文章标题与摘要,剔除与研究方向不符、内容重复、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共纳入文献43篇,并查阅解剖学著作2部,进行研读与分析,重点是总结与髋部骨折区域阻滞相关的解剖学成果。结果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涉及的组织结构之支配神经来源于腰丛、骶丛及脊神经,选择髂筋膜间隙阻滞或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完成围术期镇痛。结论髋部骨折病变部位及手术区域的神经支配明确;进行有效的区域阻滞可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建议临床推广。
郑少强许莉周雁王庚
关键词:髋骨折神经传导阻滞髋关节神经支配
不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面罩给氧的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疝修补术非肥胖患者胃进气量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不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面罩给氧的全麻诱导期间使用肌松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疝修补术非肥胖患者的胃进气量。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疝修补术的非肥胖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10组、P12组、P15组,每组25例。全麻诱导后置入口咽通气道并用双手托下颌法扣面罩,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行面罩通气2 min,P10组、P12组、P15组通气压力分别预设为10、12和15 cmH_(2)O。采用超声测量面罩通气前、气管插管后胃窦部横截面积(CSA)和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胃胀气评分两种方法评估患者胃进气量。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面罩通气30 s、60 s、90 s、120 s时的潮气量,观察并记录面罩通气120 s时的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结果P10组患者面罩通气前和气管插管后胃窦部CSA相比,P>0.05。P12组、P15组患者面罩通气前和气管插管后胃窦部CSA相比,P均<0.05。P15组患者胃胀气评分显著高于P10组(P<0.05)。P10组在面罩通气60 s~120 s时,潮气量>6 mL/kg且<10 mL/kg;P12组在面罩通气120 s内,潮气量均>6 mL/kg且<10 mL/kg;P15组在面罩通气120 s内,潮气量均>10 mL/kg。三组患者面罩通气30 s、60 s、90 s、120 s时的潮气量均随着通气压力的增高而明显升高(P均<0.05);三组患者面罩通气120 s时的P_(ET)CO_(2)随着通气压力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对于全麻诱导期间使用肌松剂的非肥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疝修补术患者,采用不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面罩给氧的通气压力预设为10 cmH_(2)O可减少胃进气量,同时提供适宜的肺通气。
鄢文佳许莉毕敬涛王庚
关键词:肌松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连续胫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连续胫神经阻滞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择期行跟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A组)、胫神经阻滞(B组)。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0.2%罗哌卡因背景量为5 ml/h。置管后12、24、48 h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辅助用药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静息和运动12、24和48 h时点2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48 h内胫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均为90.0%,A组胫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0.0%,B组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48 h内腓总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为100.0%,B组为46.7%,A组腓总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90.0%,B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B组(P〈0.05)。2组患者48 h辅助用药和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胫神经阻滞可以为跟骨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同时可以降低腓总神经阻滞的发生率。
伊军许莉孙可胡焱刘雪冰林惠华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板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椎板阻滞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照组患者无特殊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情况: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椎板阻滞组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椎板阻滞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两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椎板阻滞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椎板阻滞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均未出现误入血管、刺破胸膜、气胸、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扩散、严重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能够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安全性较好。
王婧娴许莉赵尧平程龙王庚
关键词:超声引导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