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大志

作品数:9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南海北部
  • 2篇水体
  • 2篇光学
  • 2篇海冰
  • 1篇动力过程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反射率
  • 1篇遥感反演
  • 1篇叶绿素A
  • 1篇叶绿素A浓度
  • 1篇叶绿素浓度
  • 1篇真光层
  • 1篇真光层深度
  • 1篇色素
  • 1篇生态监测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光学模型
  • 1篇水色
  • 1篇水色遥感
  • 1篇水体叶绿素A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9篇许大志
  • 6篇曹文熙
  • 5篇王桂芬
  • 2篇杨顶田
  • 2篇杨跃忠
  • 1篇张建林
  • 1篇孙兆华
  • 1篇刘胜
  • 1篇曲平
  • 1篇詹海刚
  • 1篇陈楚群
  • 1篇周雯
  • 1篇唐世林
  • 1篇刘大召
  • 1篇赵进平
  • 1篇李淑江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技术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生物光学模型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2003年至2005年秋季在南海多个航次的现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南海北部海区遥感反射率的变化,并分析了用于全球海洋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OC2和OC4模型在本海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域,OC2和OC4模型高估了叶绿素a浓度,高估范围一般约在80%—200%之间,其中最高可达640%,即OC2和OC4模型并不适用于南海海域。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测的表观光学数据,利用遥感反射率比值(Rrs(433)/Rrs(555))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两套能够精确反演南海北部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本地化经验算法———算法1和算法2,并利用其对南海北部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由本地化模型反演得到的叶绿素a浓度与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51%和53%,相关系数为0.75。
许大志曹文熙王桂芬
关键词:南海北部遥感反射率叶绿素A浓度
热带亚热带海湾特殊类型生态系统动力过程及其可持续发展机制
杨顶田杨跃忠王桂芬许大志周雯
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项目编号:KZCX2-SW-132)以热带、亚热带典型海湾特殊类型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研究目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以碳、氮循环为主线,开展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固氮过程及其对生态恢复的...
关键词:
关键词:海湾可持续发展
南海北部海区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的变化特性被引量:10
2007年
在2003年10月广东沿岸航次和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海北部水体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aNAP(λ))的变化。结果显示,沿岸水体的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斜率(SNAP)平均值为0.010 3nm-1(标准偏差=0.000 7 nm-1),随叶绿素a浓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南海北部开阔海域水体SNAP的平均值为0.009 0 nm-1(标准偏差=0.001 3 nm-1);沿岸水体受陆源性输入的影响较大,表层水体aNAP(440)随盐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总悬浮颗粒物(SP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aNAP(440)/SPM平均为0.045 m2.g-1;南海北部开阔海域水体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明显偏小,表层水体的aNAP(440)与盐度存在较弱的线性相关,与SPM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aNAP(440)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幂指数关系,表明外海水体浮游植物的降解是非藻类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王桂芬曹文熙许大志杨顶田
关键词:南海北部
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高的珠江口和广东沿岸的水体而言,色素打包效应较强,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0%和20%;对微型浮游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打包效应较弱,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影响平均仅为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除叶绿素a之外的辅助色素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蓝绿光波段,三个航次440 nm波长处对总吸收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4%,43%和53%,其中对珠江口和广东沿岸航次的水体主要是光合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贡献,而对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除了光合类胡萝卜素以外还要受到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由于河口、近岸和外海水体藻类粒级结构和辅助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海北部水体建立比较精确的生物光学模型时,需考虑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王桂芬曹文熙许大志杨跃忠
关键词:水色遥感
渤海海冰中太阳辐射的光谱特征观测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采用多光谱仪器,对渤海营口港一带的近岸固定冰进行了3个站位11个谱段的入射辐射、反射辐射和透射辐射随时间变化过程的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海冰中的反射辐射和透射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的谱分布有明显差别,而且有显著的日变化。文章确立了入射辐射、反射辐射和透射辐射随时间的变化与太阳高度角的正弦成精确的线性关系,海冰的积分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的正弦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可将不同时刻的观测值归算到正午时刻的辐射值,使不同时刻的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计算结果表明,海冰只衰减特定强度的辐射,衰减量与入射辐射光谱分布以及辐射的强度无关,导致绿光的透射辐射最强。该文是对渤海海冰透射辐射的初步尝试,所获得的结果对未来大范围海冰光学观测打下了基础。
曲平赵进平李淑江曹文熙许大志
关键词:海冰光学太阳辐射谱分布
南海北部海域的生物-光学特性及叶绿素α浓度反演模式
南海北部海域由于受到珠江的陆源输入、潮流、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其水体的光学特性非常复杂。对该海域的生物-光学特性以及其对水色色素遥感影响的研究,对于改善本地化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br>   本文所用到的...
许大志
关键词:海洋生物生态监测叶绿素浓度
南海北部水体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的变化被引量:39
2005年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测定了51个站点的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ap*h(λ)。分析表明,ap*h的数值和光谱分布都有较大的变化,且在沿岸和外海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ap*h的变化主要受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影响。外海水体微微型藻类占绝对优势,而沿岸水体中微型藻类和大型藻类的比例相对增大,相应地色素打包效应增强,ap*h减小。外海水体的ap*h光谱分布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且在上层水体的蓝红比较高,反映出辅助色素含量的相对变化对比吸收系数的影响。ap*h随叶绿素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呈现出较好的幂指数关系。
王桂芬曹文熙许大志刘胜张建林
关键词:叶绿素A南海北部
南海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被引量:24
2007年
海水真光层是指海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水层,海水真光层深度的反演有利于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介绍了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算法,并根据实测资料,通过经验拟合得到南海海水真光层深度与海水漫衰减系数Kd(490)的关系:zeu=2.784/Kd(490)。经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发现,与其它通过叶绿素估算真光层深度的算法相比,本算法的精度明显提高。利用遥感估算的Kd(490)数据计算2003年南海的真光层深度,结果表明,南海陆源营养成分的输入以及南海环流是影响南海真光层变化的主要因素。
唐世林陈楚群詹海刚许大志刘大召
关键词:真光层漫衰减系数光合有效辐射
辽东湾海冰光衰减特性被引量:7
2007年
根据渤海海冰多年的调查资料以及现场测量数据,建立辽东湾海冰的辐射传输模式,进而研究辽东湾沿岸海冰的光衰减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海冰中卤水泡的吸收(主要是短波400~600nm)、纯冰的吸收(主要是长波700~900nm)以及卤水泡和气泡的散射对海冰的光衰减系数有很大的影响。辐射传输模式的估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估算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该模式适用于辽东湾海冰的光学特性研究。
许大志曹文熙孙兆华
关键词:海冰光学特性辐射传输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