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冠军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原地重熔
  • 4篇重熔
  • 3篇花岗岩
  • 2篇地质
  • 2篇岩体
  • 2篇成矿
  • 2篇成矿作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证据
  • 1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地质证据
  • 1篇岩浆
  • 1篇岩浆系统
  • 1篇野外
  • 1篇云母
  • 1篇下白垩统
  • 1篇陆壳
  • 1篇矿田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作者

  • 5篇许冠军
  • 4篇李宏卫
  • 4篇娄峰
  • 3篇唐煜坤
  • 2篇陈震
  • 2篇杨燕娜
  • 2篇陈国能
  • 2篇付潮罡
  • 2篇陈小月
  • 1篇杨志军
  • 1篇胡文烨
  • 1篇彭卓伦
  • 1篇姜莲婷

传媒

  • 3篇地学前缘
  • 1篇矿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的野外地质证据
@@花岗岩起源于壳内岩石部分熔融的认识已逐渐成为地质界的共识。问题是花岗岩深部源区形成的岩浆,为何到达地壳浅部?传统认识是岩浆离开源区并向上入侵到地壳浅部。另一种认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出现的“原地重熔·壳内对流”说.该假说...
姜莲婷陈国能陈震徐智盼许冠军付潮罡陈小月杨燕娜
关键词:花岗岩原地重熔
多次重熔的成矿作用:对甘肃中川岩体成岩成矿过程的再认识被引量:12
2011年
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理论的基础上,对甘肃中川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中川花岗岩体的形成是该区地壳于早中生代两次原地熔融或重熔的结果。陆壳的多次熔融(重熔)不但造成复式岩体的同心圆状构造和岩体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变化,同时造成不同元素的成矿作用。富金地层被卷入的中生代早期的地壳熔融事件,使印支—燕山早期的成矿作用主要形成金或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根据岩体内部发育的NNE向破裂体系特征及沿断裂发生的热液活动,推断该区深部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尚发生过一次重熔事件或尚存在重熔岩浆。晚期的重熔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f(O2),此为铀元素在热液中大量存在的必要条件,因而本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导致铀的富集,在岩体内部的断裂中形成脉状的"花岗岩型"铀矿床。
李宏卫娄峰许冠军陈震陈小月
关键词:复式岩体成矿作用
陆壳多次重熔的成岩、成矿作用——以甘肃中川岩体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李宏卫陈国能娄峰娄峰付潮罡唐煜坤付潮罡
关键词:成矿作用原地重熔黑云母花岗岩陆壳岩浆系统
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形成与重熔界面的形态演化被引量:4
2011年
根据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壳内对流"理论,对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该复式岩体的形成是该区陆壳中生代多次熔融(重熔)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该区不同期次重熔界面形态。研究表明,早侏罗世重熔界面总体自南向北倾斜,因而在同一剥蚀面下,岩体自南向北依次出露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的岩性;晚侏罗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基本局限于早期岩体内部,故该期岩体普遍比早期岩体偏酸性,本期岩浆界面自北向南倾斜。早白垩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形成了石英正长岩和次英安斑岩两类不同的岩石,两者岩性的较大差异与卷入的源岩有关,本期的重熔界面同样自北向南倾斜,据此进行的隐伏矿床预测已经获得验证。
李宏卫娄峰陈光明邱列唐煜坤杨燕娜许冠军
关键词:原地重熔
广东西淋岗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
2011年
广东西淋岗岩体出露的地质剖面为研究花岗岩成因提供了大量信息。对该岩体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下白垩统白鹤洞组红层(K1bh)与下伏花岗岩体呈突变接触关系,接触界面之下的花岗岩中含大量红岩碎屑,且红岩碎屑往下逐渐减少。岩石地球化学及矿物学测试结果表明:西淋岗花岗岩的成岩物质,应来自盖层之下包括下白垩统白鹤洞组下部红层在内的岩石地层。岩石熔融和岩浆结晶过程中,分异作用导致元素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花岗岩中的石英是在比较稳定的条件下结晶而成,且在石英结晶过程中,SiO2过饱和度逐渐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西淋岗花岗岩应是上地壳岩石原地熔融固结形成,而不是远道而来的"侵入体"。
唐煜坤杨志军彭卓伦许冠军李宏卫娄峰
关键词:下白垩统红层花岗岩成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