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世林

作品数:2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0篇造血
  • 10篇造血干
  • 10篇造血干细胞
  • 10篇干细胞移植
  • 9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髓性
  • 6篇清髓性
  • 6篇基因
  • 6篇非清髓
  • 6篇非清髓性
  • 5篇异基因
  • 5篇急性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血液
  • 4篇贫血
  • 4篇肿瘤
  • 4篇重型

机构

  • 15篇广州市第一人...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21篇许世林
  • 15篇王顺清
  • 13篇李庆山
  • 10篇毛平
  • 9篇张玉平
  • 7篇莫文健
  • 6篇应逸
  • 6篇周铭
  • 6篇邓婷芬
  • 6篇周薇
  • 4篇陈小卫
  • 2篇杜庆华
  • 2篇庄小银
  • 2篇王彩霞
  • 2篇莫文键
  • 2篇许艳丽
  • 2篇黎宇苗
  • 2篇毛平
  • 1篇林秀梅
  • 1篇谢健晋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广东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策略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常规预防方案干预下,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非亲缘Allo-HSCT的回顾性分析,移植过程中均进行常规的HC、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预防。分析移植后HC发生的特点及与移植类型、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和防治效果。结果共8例发生HC(8/10),平均发病时间为26.88天,平均病程为19.3天;其中5例发生CMV感染同时合并aGVHD,1例仅出现aGVHD,另2例两者皆无。经治疗后7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结论非亲缘Allo-HSCT在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后,HC多为早期发生,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良好;其发病与供者类型、HLA的匹配程度、aGVHD和CMV感染密切相关。
邓婷芬李庆山许世林
关键词:出血性膀胱炎
2010—2019年我院血液科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血液科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发生细菌感染的122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疾病类型包括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统计分析病原菌的类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比较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情况差异。结果122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03株(65.77%),革兰阳性菌418株(34.23%)。革兰阴性菌中占比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占比前三位的分别是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0.87%和58.03%,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8%和4.66%。2010—2019年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的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株(IRPA)和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株(IRAB)的检出率分别为17.74%(22/124)和13.64%(6/4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有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本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0.59%(14/68),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90.28%(130/144)。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较低。相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恶性血液病组中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血液科住院患者感染高发,尤其以SAA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革兰阴性菌是血液病患者感染
周薇许世林董梅花潘世毅王顺清
关键词:血液科病原菌耐药性
shRNA下调LSD1基因表达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shRNA靶向沉默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LSD1基因干扰的稳定细胞系。设置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LSD1-shRNA干扰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LS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V-PE/7-AAD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染色后检测细胞周期。结果: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shRNA干扰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1)。干扰LSD1后,HL-60细胞和SHI-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P<0.01)。结论:shRNA下调LSD1表达使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增加并发生细胞周期G_0/G_1期阻滞。
林秀梅曾丽华许世林王顺清毛平
关键词:HL-60SHI-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减低强度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恶性血液病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以减低强度的氟达拉滨、白消安(Bu)和环磷酰胺(CTX)为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联合低剂量环孢素A(CsA)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11例,接受同胞间HSCT,供、受者间HLA配型,HLA全相合10例,5个抗原相合1例。预处理包括移植前第9~4天给予氟达拉滨30-35mg·m-1·d-1移植前第4、3天给予白消安3.2mg·kg-1·d-1,移植前第2、1天给予CTX60mg·kg-1·d-1移植后联合使用CsA和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供者细胞植入后,降低CsA用量。结果移植后早期11例造血功能均获得重建,骨髓细胞为完全供者型。随访3~17个月,9例并发急性GVHD,主要侵犯肝脏和皮肤;9例并发慢性GVHD,均侵犯口腔和肝脏,其中1例为广泛性慢性GVHD,其余为局限性慢性GVHD。增加CsA用量或者加用甲泼尼龙后,急、慢性GVHD均能得到控制,仅1例需加用霉酚酸脂i11例中,2例的原发病复发,其中1例病情得到控制,1例失访。结论HSCT时采用氟达拉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CTX)预处理方案,并将白消安的用量减为常用剂量的一半,移植后采用低剂量CsA,细胞的植入率高;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较高,但对糖皮质激素和CsA的治疗反应良好。
李庆山毛平王顺清莫文键张玉平应逸许世林周薇陈小卫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肿瘤
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观察
目的:探讨常规预防方案干预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过程中均进行常规的HC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分析移植后HC发生的特点及与...
邓婷芬李庆山许世林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
文献传递
MT与D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比较MT方案(米托蒽醌联合替尼泊苷)和DA方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将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40例随机(单纯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MT组23例、DA组17例,分别采用MT、DA方案诱导缓解,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MT组、DA组第一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15/23)、18%(3/17),总完全缓解率为83%(19/23)、47%(8/17),有效率分别为91%(21/23)、59%(10/1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明显的造血功能抑制,两组间白细胞最低点、白细胞〈1×10^9/L的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T组的白细胞最低点出现时间、白细胞〈1×10^9/L的开始、结束时间均较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方案治疗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DA方案,方案较简单、有效,可作为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的较佳方案.两组骨髓抑制程度相当,但MT组骨髓抑制发生时间较DA组迟,治疗同时须注意适时加强抗感染、支持治疗.
莫文健毛平王顺清陈小卫许世林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
陈小玉许世林
高龄供者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1例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高龄供者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免疫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11-1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患者1例,男,57岁,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a。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移植前经过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合并2型糖尿病、肝功能不良、慢性心脏供血不足。供者为患者同胞姐姐,64岁,HLA全相合,血型相同。干预措施:①预处理用药包括氟达拉滨、马利兰针剂和环磷酰胺。于移植前第4~9天氟达拉滨30mg/(m2.d);移植前第3,4天马利兰针0.8mg/kg,Q6h;移植前第1,2天环磷酰胺60mg/(kg.d)。②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用环孢素A和氨甲蝶呤,形成供者嵌合体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③移植后并发症防治和支持治疗:更昔洛韦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前列腺素E1防治肝静脉闭塞病、移植后1d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Hb<70g/L和PLT<20×109L-1时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④供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150μg/d,皮下注射,12h1次,连用5d,第4,5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于第5天一同输注给患者。结果:①移植后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情况:移植后早期获得造血重建,20d时中性粒细胞>0.5×109L-1,18d时血小板>20×109L-1。自然杀伤细胞、CD3+T淋巴细胞和CD3+CD8+数恢复、CD19+B淋巴细胞和CD3+CD4+分别在移植后2,6,14个月恢复。②植入证据:移植后4周,经过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和XX/XY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证明为供者型完全嵌合体。③移植后并发症:移植过程顺利,无严重感染,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112d,出现腹泻、四肢和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有感觉功能异常,移植后6个月出现中耳积液、突发性耳聋,经过环孢素A剂量治疗控制至12个月停药。随访14个月,生活正常。结论:采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高龄同胞供者外
李庆山毛平王顺清莫文键张玉平许世林
关键词:白血病非清髓性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BPDCN患者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9岁的男性,以皮肤多发结节伴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肿瘤细胞表达CD4、CD56、CDl23。PET-CT提示淋巴结、骨髓、脾脏均有侵犯。初始予CHOP方案化疗敏感,短期内复发后对CHOP方案耐药,改用GDP、MA、CAG方案化疗,效果均欠佳。结论 BPDCN好发于老年男性,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BPDCN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造血系统肿瘤,除侵及皮肤外,还侵犯骨髓、淋巴结等,预后极差。
陈小玉许世林许艳丽应逸陈少红王顺清
关键词:免疫表型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CD133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关系的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分化抗原CD133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9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30例,对所有的患者骨髓进行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及检测CD133的表达,同时采用高分辨溶解曲线技术(HRM)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AML患者的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所有患者常规进行外周血WBC、Hb和PLT,以及骨髓象的检测,分析AML和ALL的临床特征以及常见的预后指标与CD133表达关系,以及AML患者CD133的表达与FLT3-ITD与NPM1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AML患者CD133阳性率60%,ALL患者CD133阳性率为40%。CD133阳性表达者,肝脏、脾脏肿大的发生率两组急性白血病均高于阴性表达(P<0.05);而在AML患者,骨痛发生率阳性表达CD133者为77.8%,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在AML组患者中,CD133表达与WBC计数呈现正相关(P<0.01)。AML患者NPM1突变型占35%,FLT3-ITD突变型占30%,FLT3-ITD突变组CD133阳性表达率高于FLT3-ITD野生型组(P<0.05);而NPM1基因突变组与野生型组CD133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133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常见预后指标、以及FLT3-ITD突变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
陆倩李庆山潘婷吴雪峰蒋健杜庆华许世林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白血病干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