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顺达

作品数:68 被引量:1,750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1篇成矿
  • 28篇矿床
  • 19篇流体
  • 17篇同位素
  • 14篇多金属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3篇金属矿
  • 12篇多金属矿
  • 11篇流体包裹
  • 11篇流体包裹体
  • 11篇包裹体
  • 10篇地质
  • 10篇锡多金属
  • 9篇多金属矿床
  • 9篇金属矿床
  • 8篇云母
  • 8篇锆石
  • 8篇锡多金属矿
  • 8篇成矿流体

机构

  • 5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国家地质实验...
  • 3篇长安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劳伦森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作者

  • 68篇袁顺达
  • 20篇彭建堂
  • 17篇胡瑞忠
  • 14篇张东亮
  • 12篇原垭斌
  • 9篇沈能平
  • 9篇王旭东
  • 9篇毕献武
  • 8篇吴胜华
  • 8篇毛景文
  • 7篇侯可军
  • 7篇双燕
  • 7篇李兆丽
  • 6篇谢桂青
  • 5篇刘晓菲
  • 5篇符亚洲
  • 4篇倪培
  • 4篇李晓敏
  • 3篇李延河
  • 3篇杨宗喜

传媒

  • 17篇岩石学报
  • 16篇矿床地质
  • 6篇地质学报
  • 4篇中国地质
  • 4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地质论评
  • 3篇矿物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第十届全国矿...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八届全国矿...
  • 1篇第一届全国青...
  • 1篇第七届世界华...
  • 1篇第二届全国成...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金船塘锡铋矿床石榴子石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及其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金船塘锡铋矿床是东坡矿田内一以锡铋为主的大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考察、镜下观察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LA-ICP-MS对该矿床的矽卡岩内石榴子石原位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金船塘锡铋矿床的钙铝榴石(Gro)大体上具重稀土(HREE)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负Eu异常的特征;而钙铁榴石(And)不同样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有的样品显示HREE富集、LREE亏损的特征,有的则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除了多数呈Eu负异常外,还有部分表现为弱的正Eu异常,这可能是受钙铝-钙铁榴石混合物中的静电作用所导致。并且,上述不同石榴子石REE分配的差异还进一步指示,钙铝榴石(Gro)矿物生长速率较低,与孔隙流体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水/岩(W/R)比值较低,其REE的化学行为主要受到晶体化学等机制的影响;钙铁榴石(And)矿物生长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水/岩(W/R)比值,吸附作用在REE配分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总体上,矽卡岩内的石榴子石的REE的分配呈HREE富集、LREE亏损,负Eu异常的特征,与千里山花岗岩REE分配模式一致,指示了金船塘锡铋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与千里山花岗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刘晓菲袁顺达双燕原垭斌弥佳茹轩一撒
关键词:石榴子石主量元素
湖南芙蓉锡矿床^(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80
2007年
文章以金云母、角闪石和白云母为测试对象,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的方法,精确厘定了芙蓉超大型锡矿床的形成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白腊水矿区3个金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50.6±1.0)Ma、(157.3±1.0)Ma和(154.7±1.1)Ma;热液成因角闪石的坪年龄为(156.9±1.1)Ma。淘锡窝矿区云英岩中2个白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为(159.9±0.5)Ma和(154.8±0.6)Ma;因此芙蓉矿床的形成时间为151~160Ma,这与骑田岭主体花岗岩的侵入时间(151~162Ma)相吻合。湘南地区的柿竹园超大型W-Sn-Mo-Bi-F矿床、新田岭大型W矿床、瑶岗仙W矿床和黄沙坪Pb-Zn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间亦集中在150~160Ma之间,因此,湘南有色金属矿化集中区可能主要集中在150~160Ma发生成矿,这种大规模成矿作用可能与中生代华南岩石圈的拉张、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彭建堂胡瑞忠毕献武戴橦谟李兆丽李晓敏双燕袁顺达刘世荣
关键词:^40AR/^39AR年龄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
安徽宁芜地区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中金云母Ar-Ar定年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49
2010年
铁氧化物-磷灰石型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成岩成矿时限的精确厘定,是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演化的关键。本文分别对宁芜盆地南部白象山、和睦山及中部的陶村三个大-中型铁矿床中与磁铁矿密切共生的金云母单矿物进行了Ar-Ar同位素测年,获得白象山矿床金云母Ar-Ar坪年龄为134.9±1.1Ma,对应的反等时线年龄为133±2Ma;和睦山矿床金云母Ar-Ar坪年龄为132.9±1.1Ma,对应的反等时线年龄为133.9±2.4Ma;陶村矿床金云母的反等时线年龄为128±14Ma。该区铁氧化物-磷灰石型矿床与该区火山-次火山岩具有密切的时间联系,成岩成矿时限主要集中于135~126Ma。综合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第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时限为135~126Ma,对应于岩石圈的大规模快速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袁顺达侯可军刘敏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背景
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被引量:452
2008年
以广泛地质调查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精测数据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出现于三个阶段,即晚三叠世(230-210Ma)、中晚侏罗世(170-150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Ma)。晚三叠世矿化组合为钨锡铌钽;中晚侏罗世的矿化组合进一步分为170-160Ma斑岩-矽卡岩铜矿和160-150Ma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白垩纪矿化虽然持续了54Ma,但主要峰期在100-90Ma,主要矿化组合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和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钨锡铌钽矿化成因上与过铝质二云母花岗岩有关,是华北、华南和印支三大板块后碰撞过程的成岩成矿响应。在180Ma左右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于170-160Ma期间可能由于俯冲板片局部多处撕裂而形成Ⅰ型或埃达克质岩石和有关的的斑岩铜矿,紧接着在南岭地区于160-150Ma期间俯冲板块开天窗,软流圈物质直接涌入上地壳,形成了一种壳幔混合型高分异花岗质岩石及其钨锡多金属矿床。在135Ma左右由于俯冲板块改变了运动方向,由斜向俯冲调整到几乎平行大陆边缘沿NE方向走滑,造成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而形成了大量白垩纪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伴随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花岗质岩浆侵位及其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化系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化系统和热液型铀矿的形成。
毛景文谢桂青郭春丽袁顺达程彦博陈毓川
关键词: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
宁芜矿集区凹山铁矿床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被引量:49
2012年
凹山铁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玢岩型铁矿床,成矿过程具有多阶段的特征,是宁芜矿集区凹山矿田成矿作用演化的典型代表。本次研究工作,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将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的形成划分为4个世代,分别为浸染状磁铁矿、角砾状磁铁矿、粗粒脉状磁铁矿和伟晶状磁铁矿,它们是四个成矿阶段的产物。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分析表明,随着成矿作用的演化,磁铁矿主量元素中Ti、Mn、V含量变化微弱,Al、Mg含量增高;微量元素中Ga、Sn及高场强元素Zr、Hf、Nd、Ta含量变化较小;从角砾状矿石到伟晶状矿石Co含量逐渐增高、Sc含量逐渐降低。根据以上成矿各阶段中磁铁矿成分的变化,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凹山铁矿床作为一个高温气液充填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演化晚期形成的高温富铁流体。在成矿过程中磁铁矿具有同源连续演化的特征,其中隐爆作用诱发了大规模铁沉淀,并为成矿提供了空间,形成了早期的浸染状和角砾状矿石;成矿过程中流体成分不断变化,后期大量挥发份的累积和外源流体的逐渐加入,形成了伟晶状矿石并使得磁铁矿具有了热液成因的特征。
段超李延河袁顺达胡明月赵令浩陈小丹张成刘佳林
关键词:磁铁矿电子探针LA-ICP-MS
湖南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宝山矿床处于NE向钦杭成矿带与EW向南岭成矿带的结合部位,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斑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其中铜钼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铅锌矿体则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和石炭系的层间裂隙带中。本文以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以及H-O同位素分析,进而对宝山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如下认识:(1)该矿床成矿演化过程可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金属硫化物阶段及萤石-方解石脉阶段;(2)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H_2O-NaCl体系,含少量的CO_2,偶见含子晶包裹体;(3)矽卡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430~>550℃,主要集中在550℃以上,盐度范围为13.4%~21.98%NaC leqv;退化蚀变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11.8~395℃,在260~320℃和360~395℃出现两个峰值,盐度范围为3.71%~19.53%NaCleqv,该阶段围压由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转变;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分布于156.7~323.1℃,主要为190~240℃,盐度范围为3.71%~19.84%NaC leqv;萤石-方解石脉阶段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0~266.5℃,主要集中于145~180℃,盐度分布在0.71%~18.3%NaC leqv。宝山矿床成矿压力介于23.8~169.9Mpa之间,利用静岩压力-静水压力梯度可得宝山矿床成矿深度约为2.25~6.29km,主要为4~6km;(4)退化蚀变阶段流体的37‰~7.47‰之间,δD_(H_2O)值介于3. 64‰;金属硫化物阶段和萤石-方解石脉阶段的δ^(18)O_(H_2O)值为-70‰^-δ^(18)O_(H_2O)值介于0.33‰~5.28‰之间,表明有大量的大气降水混入。因此,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岩浆热液演变为大气降水,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早期高温中高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轩一撒袁顺达弥佳茹赵盼捞原垭斌张东亮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流体演化铜多金属矿床
湘南黄沙坪矿区花岗岩的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3
2014年
黄沙坪矿床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发育的花岗岩出露面积最大仅为0.6km2,却导致铅、锌等金属巨量堆积,因此明确其成矿物质来源是理解矿床成因的关键。为探究矿床内硫的来源,本次研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黄沙坪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硫同位素分析,并与已有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的δ34 S范围分别为+4.1‰^+7.5‰和+4.9‰^+11.4‰,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而明显低于区内矿石δ34S值(+2.3‰^+17.5‰)。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矿区岩浆硫的同位素组成应接近或略低于花岗质岩石全岩硫同位素组成,成矿物质硫除部分来自岩浆外,很大程度上有地层或膏盐层硫的加入,这可能是黄沙坪成为区域上最大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原因。
原垭斌袁顺达刘晓菲弥佳茹轩一撒赵盼捞
锡石U-Pb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及其测年的可靠性分析被引量:31
2011年
锡石是各种不同类型锡矿床中最重要的矿石矿物,其U-Pb/Pb-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于精确厘定锡矿床的成矿时代以及进一步揭示其矿床成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计算锡石中Pb的扩散参数,从扩散动力学角度对U-Pb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锡石对其所含U-Pb同位素信息的保存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锡石对U-Pb的封闭温度比较高,故在大多数地质环境条件下锡石中的U-Pb同位素体系容易保持封闭状态;与常用的其它同位素定年体系相比,锡石中的U-Pb同位素体系不易因扩散迁移导致同位素信息丢失。本研究为锡石U-Pb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对促进我国成矿年代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东亮彭建堂胡瑞忠袁顺达郑德顺
关键词:锡石U-PB测年
南岭钨锡成矿作用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被引量:41
2017年
南岭地区中生代多期次、大规模的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造就了全球最为重要的钨锡成矿带。本文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找矿突破,系统综述了南岭地区成岩成矿作用时空分布格局、成矿花岗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该区深部找矿方向,以期推动区域找矿勘查取得新突破。
袁顺达
关键词:成矿花岗岩
芙蓉锡矿田骑田岭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组成及其对锡成矿的指示意义被引量:55
2007年
芙蓉锡矿田骑田岭复式岩体主要由早阶段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和晚阶段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O、TiO_2含量偏高,Al_2O_3含量偏低。矿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logf_(O_2))分别为680℃~740℃、-16.00~-15.31,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分别为530℃~650℃、-19.20~-17.50。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温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与花岗岩有关的共存流体性质的研究发现,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_(H_2O)/f_(HF))^(fluid),log(f_(H_2O)/f_(HCl))^(fluid),log(f_(HF)/f_(HCl))^(fluid)值分别为4.22~4.39,2.78~3.24,-1.82~-1.73,而与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_(H_2O)/f_(HF))^(fluid),log(f_(H_2O)/f_(HCl))^(fluid),log(f_(HF)/f(HCl))^(fluid)值分别为3.27~3.53,2.85~3.22,-0.75~-0.22,可见与两种岩石类型共存热液流体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且热液中Cl、Sn含量变化与岩浆结晶分异指数呈正相关关系。骑田岭岩体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随着岩浆的演化,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热液流体向富Cl和Sn方向演化。芙蓉锡矿田的成矿流体应主要来源于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岩浆热液。
李鸿莉毕献武胡瑞忠彭建堂双燕李兆丽李晓敏袁顺达
关键词:骑田岭花岗岩芙蓉锡矿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