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建伟

作品数:49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2篇显像
  • 24篇发射型计算机
  • 19篇PET/C
  • 19篇PET/CT
  • 16篇脱氧
  • 16篇脱氧葡萄糖
  • 15篇体层摄影
  • 15篇体层摄影术
  • 10篇心肌
  • 10篇心肌灌注
  • 10篇心肌灌注显像
  • 10篇灌注显像
  • 8篇肿瘤
  • 7篇图像
  • 6篇断层显像
  • 6篇正电子
  • 6篇正电子发射
  • 5篇正电子发射断...
  • 5篇正电子发射断...
  • 5篇正电子发射断...

机构

  • 45篇佛山市第一人...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广东药学院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9篇袁建伟
  • 43篇冯彦林
  • 36篇贺小红
  • 33篇刘德军
  • 33篇余丰文
  • 29篇黄克敏
  • 22篇温广华
  • 14篇杨明
  • 9篇梁伟棠
  • 9篇袁白虹
  • 7篇苏少弟
  • 6篇冼伟均
  • 4篇刘树生
  • 4篇杨劼
  • 4篇王颖
  • 4篇张培培
  • 2篇肖菊梅
  • 2篇谭家驹
  • 2篇刘德军
  • 2篇叶秋莲

传媒

  • 11篇中华核医学杂...
  • 8篇国际放射医学...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和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评价 1 8F-氟代脱氧葡萄糖 (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PET)及 1 8F- FDG PET显像与 CT扫描融合显像 (PET- CT)对肺癌诊断与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5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和 10例良性病变的1 8F- FDGPET和 PET- 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别分析 PET和 PET- CT影像 ,对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结果 :PET和PET- 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性分别为 70 %和 90 % ;PET诊断肺癌肺内转移、纵隔转移、脑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 91%、93.3%、5 0 % ,特异性分别为 95 .5 %、96 %、10 0 % ;PET- CT显像诊断肺癌肺内转移、纵隔转移、脑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 10 0 %、10 0 %、10 0 % ,特异性分别 95 .5 %、96 %、10 0 %。PET和 PET- CT在诊断肺癌其它远处转移病灶时亦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结论 :PET、PET- CT对肺癌诊断与分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技术 ;PET- CT比 PET有更精确的立体空间分辨率 ,在精确定位、病灶形态学观察和发现一些小的隐蔽性病灶方面更具优势。
余丰文冯彦林刘德军袁建伟贺小红黄克敏
关键词:肺肿瘤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半定量分析预测阈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半定量分析方法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及诊断效能。方法将56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乳腺癌患者分成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简称阳性组)和对照组(阴性组),回顾其术前18^F-FDG PET/CT结果,测量乳腺癌原发灶(T)、腋窝淋巴结(L)及淋巴结镜像区本底(B)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T、SUV-L、SUV-B),计算L/B比值(L/B=SUV-L/SUV-B)。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UV-T、SUV-L、L/B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采用Kappa法分别将最佳阈值下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56例患者共56个原发病灶,长径为(30±19)mm,SUV-T为5.5±3.5,其中阳性者38例(68%),阳性组病灶长径[(36±19)mm]及SUV-T(6.3±3.5)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60和2.774,P〈0.001和P=0.008)。对628枚淋巴结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检出阳性(转移性)淋巴结182枚(29%)、阴性(非转移性)淋巴结446枚(71%)。PET/CT所示与手术基本匹配的腋窝淋巴结共145枚(Ⅰ区132枚、Ⅱ区11枚、Ⅲ区2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26枚(Ⅰ区103枚、Ⅱ区11枚、Ⅲ区2枚)。SUV-T、SUV-L、L/B比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21,0.765,最佳阈值分别为3.2,1.0,2.4。采用SUV-T≥3.2为阈值判断56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4%(32/38)、67%(12/18)、84%(32/38)、67%(12/18)、79%(44/56);采用SUV-L≥1.0和L/B≥2.4的判断结果完全一致,分别为92%(35/38)、67%(12/18)、85%(35/41)、80%(12/15)、84%(47/56);而目测法分析结果分别为95%(36/38)、50%(9/18)、80%(36/45)、82%(9/11)、80%(45/56)。SUV
刘德军冯彦林余丰文温广华袁建伟杨明贺小红黄克敏
关键词:淋巴结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18)F-FDG符合显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显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8例临床怀疑肺部肿瘤患者术前18F FDG符合显像结果 ,观察各种病变摄取18F FDG的情况及特征。结果  98例被怀疑肺部肿瘤的病例中确诊为肺癌 60例 ,其18F FDG符合显像结果全部为阳性 ;肺部良性肿瘤 9例 ,8例为阳性 ;确诊为肺结核 2 0例 ,11例显像阳性 ;炎症 9例 ,4例显像阳性。结论 18F FDG符合显像诊断肺部肿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肺癌的分期亦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须结合临床对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 。
余丰文冯彦林刘德军袁建伟贺小红黄克敏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临床PET-CT在裸鼠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临床PET-CT在裸鼠鼻咽癌移植瘤放疗模型中的应用。方法①18只裸鼠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分别于放疗前测量瘤体大小并行18F-FDGPET-CT显像。②按瘤体大小分别将裸鼠分成3组,显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③取其中3只荷瘤鼠,分别按每床位3min、5min、8min时间采集,图像处理后由两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判断图像质量。结果①放疗前裸鼠鼻咽癌移植瘤18F-FDGPET-CT显像瘤体处均为阳性。②组1,瘤体平均T/N=1.203±0.189;组2,瘤体平均T/N=2.086±0.456;组3,瘤体平均T/N=1.535±0.160。③不同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结论①临床PET-CT可用于裸鼠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研究,对于裸鼠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3min/床位采集是可行的。②瘤体直径在1.0~1.4cm进行PET-CT显像比较适宜。
袁建伟冯彦林冼伟均范凌霄贺小红袁白虹黄克敏苏少弟刘艳
关键词:裸鼠鼻咽癌移植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PET-CT与钼靶X线、B超定性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临床怀疑乳腺癌的患者分别行B超、钼靶X线乳腺摄影和PET-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比较PET-CT、B超、钼靶X线乳腺摄影诊断乳腺癌的结果。结果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48例,良性病变12例。PET-CT目测法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8%、83.3%、91.7%及95.7%,钼靶X线法分别为81.3%、83.3%、81.7%及95.1%,B超法分别为85.4%、83.3%、85.0%及95.3%。三种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性(χ2=3.40,P>0.5)。结论18F-FDGPET-CT诊断乳腺癌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能对乳腺癌的分期提供更多的信息。
余丰文冯彦林贺小红刘德军温广华袁建伟
关键词:B超放射摄影术
原发性肝细胞癌^18F-FDG PET显像与其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分化及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特征。方法将28例HCC患者34个病灶的^18F-FDGPET显像结果与其病理类型及组织学Edmondson分级结果对照,^18F-FDG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法测量病灶及周围正常肝组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SUVmax-N),并计算其比值(SUVratio=SUVmax-T/SUVmax-X),以SUVration〉1.2为阳性判断标准,目测法判断病灶^18F-FDG的浓聚形态。结果34个HCC病灶中小梁型23个、假腺型4个、实体型3个,混合型4个。Edmondson分级:Ⅰ级4个、Ⅱ级11个、Ⅲ级18个、Ⅳ级1个;^18F-FDGPET显像假阴性病灶14个(14/34,41.2%),阳性病灶20个(20/34,58.8%)。Edmondson Ⅰ+Ⅱ级组病灶^18F-FDG显像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级组[33.3%(5/15)和78.9%(15/19);χ^2=7.201,P=0.013],Ⅰ+Ⅱ级组SUmax-T、SUVratio也低于Ⅲ+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x-:T2.05±0.58和4.69±0.54,SUVratio:1.21±0.25和2.83±1.28,t值分别为-4.382和-5.394,P均〈0.05),而2组间SUVnax-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4,P=0.660)。^18F-FDG显像阳性的20个病灶主要影像和病理特征:5个放射性近似均匀性浓聚,病灶内癌细胞分级及病理类型相对单一;10个呈边缘花环样浓聚,病灶中央见大面积出血、坏死区;5个呈现内部局灶性浓聚,病灶内癌细胞分级及病理类型复杂,密集生长的低分化癌组织周围混有排列松散的高分化组织。结论HCC病灶^18F,FDG浓聚程度与其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18F-FDG浓聚形态与其内部组织学分布有关。
刘德军冯彦林余丰文石海燕贺小红袁建伟温广华黄克敏
关键词:肝细胞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及标准摄取值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60例PET/CT显像患者,显像前常规口服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1000ml,其中14例患者肠道内发现多处高密度残留钡剂。所有患者均同时采用CT及137Cs两种衰减校正方法,分别重建CT衰减校正(CTAC)、137Cs衰减校正(CsAC)图像。选择所有患者胃肠道内泛影葡胺充盈区、无对比剂充盈区、臀部软组织区以及14例患者高密度钡剂充盈区勾划感兴趣区(ROI)。比较各感兴趣区CTAC和CsAC的平均SUV差异,以及CTAC、CsAC的图像差异。结果在所有正常软组织区、无对比剂充盈区以及泛影葡胺充盈区,CTAC和CsAC的平均SUV无显著性差异。在高密度残留钡剂充盈区,CTAC的平均SUV明显高于CsAC(t=3.451,P=0.018),其差异与CT值成正相关(r=0.445,P=0.021)。比较所有图像,正常软组织、无对比剂充盈区、泛影葡胺充盈区CTAC和CsAC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在高密度残留钡剂充盈区,CTAC图像上可见FDG高摄取伪影,而CsAC图像为正常摄取。结论低密度口服泛影葡胺对PET/CT显像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无明显影响,高密度钡剂可使PET/CT的SUV明显高估,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FDG高摄取伪影。
黄克敏冯彦林贺小红余丰文刘德军温广华袁建伟杨明
关键词:对比剂
PET/CT显像中不同密度人体组织及残留钡剂对CT衰减校正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显像中不同密度人体组织及残留钡剂对CT 衰减校正(CTAC)的影响。方法 20例 PET/CT 显像患者,分别重建 CTAC 及^(137)Cs 衰减校正(CsAC)图像。选择所有病例全身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及残留钡剂处勾画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CTAC 及 CsAC 图像相同部位的标准摄取值(SUV)及相应部位的 CT 值。比较所测部位 CTAC 和CsAC 的平均 SUV 差异及两者间图像差异。结果在所有非骨组织(脑组织除外)中,CTAC 平均SUV 较 CsAC 低17%(t=-5.328,P<0.001);在骨组织中,CTAC 较 CsAC 高16%(t=7.960,P<0.001);在高密度钡剂中,CTAC 较 CsAC 高98%(t=3.451,P=0.018)。在所有不同密度人体组织中,CTAC 和 CsAC 图像间差异不影响诊断效果;在高密度钡剂中,于 CTAC 图像上见明显^(18)F-FDG 异常高摄取伪影,而 CsAC 图像上为正常摄取影。结论不同密度人体组织及残留钡剂在 CTAC 和CsAC 时 SUV 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CTAC 对骨组织及残留钡剂的 SUV 明显高估,并在残留钡剂区域造成图像伪影。
黄克敏贺小红冯彦林温广华刘树生余丰文刘德军袁建伟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8F-FDGPET/CT与3.0T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与3.0T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PET/CT、3.0TMRI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全部患者中,24例为乳腺癌患者,14例为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OTMR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7%、78.6%、86.8%;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5%、92.9%、89.5%;PET/CT和3.0TMR联合显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0%、92.9%、97.4%;3种显像方法间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87、1.612和2.955,P均〉0.05)。结论^18F—FDGPET/CT和3.OT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与单独^18F-FDGPET/CT和3.0TMRI显像比较,3种显像方法在乳腺癌原发病灶的诊断效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袁建伟杨劼贺小红张培培肖菊梅王颖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提高负荷-再分布201Tl心肌显像结果可比性的方法探讨
2010年
目的 以负荷显像参数为比较基础,通过理论推算,探讨缩小再分布显像总计数与负荷者差异的方法,从而提高负荷-再分布201Tl心肌显像诊断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应用相同参数分别在6 min内和(200.61±13.64)min,对54例患者行负荷-再分布心肌显像,比较二者的总计数、平均每帧计数、计数率和相同层面心肌图像最大计数的差异及其平均值和平均百分比;计算要达到负荷时的总计数,再分布显像数据采集平均每帧需要增加的时间.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作t检验分析.结果 再分布显像的总计数、平均每帧计数、计数率和相同层面心肌图像最大计数比负荷者平均分别下降了(25.29±0.05)%、(28.44±0.09)%、(25.29±0.05)%和(33.48±0.05)%(t=34.56、23.33、34.56和27.61,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要达到或接近负荷显像时的总计数,再分布显像数据采集时间平均每帧需增加(13.80±3.68)s,平均增加幅度为(34.49±0.09)%(t=27.56,P=0.000).结论 理论上,适当增加再分布显像数据采集时间,可以增加负荷-再分布201Tl心肌显像结果的可比性.
贺小红袁建伟袁白虹梁伟棠
关键词:铊放射性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