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淑平

作品数:20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大豆
  • 4篇性状
  • 3篇倒伏
  • 3篇倒伏性
  • 3篇青春
  • 3篇青春期
  • 3篇QTL分析
  • 3篇菜用
  • 3篇菜用大豆
  • 3篇春期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早熟
  • 2篇中豆8号
  • 2篇重组自交系
  • 2篇重组自交系群...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2篇夏大豆
  • 2篇鲜食

机构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洪湖市农业技...

作者

  • 20篇蔡淑平
  • 15篇周新安
  • 12篇邱德珍
  • 12篇张晓娟
  • 11篇吴学军
  • 6篇沙爱华
  • 5篇单志慧
  • 5篇王贤智
  • 4篇王国勋
  • 3篇单连民
  • 3篇周蓉
  • 3篇杨志攀
  • 2篇吴江生
  • 2篇陈应志
  • 2篇朱健超
  • 2篇陈海峰
  • 1篇耿智德
  • 1篇年海
  • 1篇陈艳秋
  • 1篇刘志文

传媒

  • 7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大豆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大豆通报
  • 2篇中国油料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蔬中心大豆品种特征及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15份亚蔬大豆品种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可分为夏大豆早、中、晚熟型及夏秋中间型4种类型。早熟类型AGs324、中熟类型AGs19、AGs129、晚熟类型ACs160、AGs162、AGs167均具有各自的优异性状,可作为优良基因源加以利用。
蔡淑平
关键词:大豆适应性
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反应研究Ⅰ.播季反应被引量:9
2000年
利用包括“短青春期”在内的 8个大豆品种类型 ,通过分期播种观察大豆出苗至开花天数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对不同光 (温 )条件的反应 ,以进一步明确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生育期性状的光 (温 )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 :“短青春期”品种中豆 2 4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播季敏感性与春大豆泰兴黑豆和矮脚早相似 ,出苗至开花天数短 ,对播季不敏感 ;但开花至成熟天数长 ,对播季敏感 ,与春大豆品种明显不同。秋大豆丽秋 2号出苗至开花天数很长 ,对播季非常敏感 ,开花至成熟天数较短 ,播季敏感性仅较春大豆泰兴黑豆和矮脚早略高。“长青春期”类型 F90 -7354出苗至开花天数和开花至成熟天数比夏大豆晚熟类型略短 ,敏感性略弱。中豆 2 4和巨丰生殖生长期播期敏感性明显大于营养生长期播期敏感性 ,其比值分别为 5.79和 5.1 8。
杨志攀张晓娟蔡淑平邱德珍王国勋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播期
大豆开花基因GmCO和GmFT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9
2006年
为了研究大豆光周期反应是否受开花基因CO(CONSTANS)和FT(FLOWERING LOCUS T)调控,采用同源序列法从大豆中分离了CO和FT的同源物GmCO和GmFT.GmCO和GmFT分别编码151和109个氨基酸,与水稻和拟南芥中相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70%以上.通过RT-PCR分析GmCO和GmFT在短日照(short daylength,SD)、自然光照(natural light,NL)和长日照(long daylength,LD)处理大豆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的表达发现,GmCO在LD处理大豆早期发育的叶片中高丰度表达,GmFT在SD和NL处理大豆开花时期的叶片中高丰度表达.上述结果表明,GmCO和GmFT的表达与大豆开花时间及光照长度密切相关,且GmCO抑制GmFT的表达.
沙爱华蔡淑平张晓娟吴学军邱德珍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光周期反应LOCUS
大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及倒伏性的QTL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随机选取中豆29×中豆32重组自交系群体中165个家系作为2年田间试验材料,分析大豆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倒伏性的相关性和遗传效应,并检测各性状QTL。结果表明,38个与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倒伏性状等有关的QTL主要集中在C2、F和I连锁群。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与QTL定位结果一致。在F连锁群上,2年均检测到倒伏QTLqLD-15-1,解释的表型变异超过20%,与百粒重和分枝荚数QTL分别位于相同和相邻标记区间,表明产量相关性状与倒伏性存在一定的关联。在I连锁群上,每荚粒数QTL和二、三、四粒荚数QTL不仅于同一位置,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2%-65%,并且2个年份均重复出现,每荚粒数和四粒荚数QTL与二、三粒荚数QTL的增效基因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这4个粒荚性状QTL的共位性与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一致,证实每荚粒数和四粒荚数与二、三粒荚数分别由不同的机制调控。
周蓉陈海峰王贤智张晓娟单志慧吴学军蔡淑平邱德珍周新安吴江生
关键词:大豆产量构成因子倒伏QTL定位
高产、高蛋白南方夏大豆新品种“中豆8号”
蔡淑平
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适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早熟夏大豆新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具有多种优点: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在湖北省及长江中下游国家级区试中比对照“猴子毛”增产19.8%,居第一...
关键词:
关键词:抗倒伏性早熟品种大豆中豆8号
几个大豆品种(系)的豆腐加工性状分析
1993年
大豆起源于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栽培和食用过程中,我国拥有无数的品种类型、丰富多彩的食用方法。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选育加工品质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目前主要推广品种的豆腐加工成品率,分析育成新品系群体中该性状的变异,为选育加工品质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周新安蔡淑平朱健超彭玉华
关键词:大豆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抗锈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大豆锈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筛选抗锈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基础,从野生大豆中发掘抗锈资源有利于拓宽抗锈育种的遗传基础。采用离体叶片定量接种方法对513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进行抗锈鉴定,得到抗病资源1份,其余均为感病资源。
单志慧单连民王贤智邱德珍张晓娟蔡淑平吴学军周新安
关键词:野生大豆大豆锈病抗性鉴定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三、四粒荚变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6
2005年
利用中豆29与中豆32杂交衍生出的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406个家系,在两种种植密度下分析三、四粒荚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四粒荚性状存在明显的变异,有部分家系几乎没有四粒荚出现,而另一部分家系四粒荚几乎占四分之三,群体中出现了三、四粒荚数是一、二粒荚数47倍的家系。50%以上的家系四粒荚数和三粒荚比率超过高亲值,而有70.69%的家系一粒荚比率低于低亲值。三粒荚数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四粒荚数与单株产量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主要原因是四粒荚数与百粒重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但高产家系每荚粒数仍高于每荚粒数低的亲本。
周新安王贤智蔡淑平吴学军沙爱华邱德珍张晓娟
关键词: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
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中豆8号的选育被引量:5
2000年
选用多个优良亲本经复合杂交育成的中豆 8号产量高 ,在南方夏大豆区试中居第一位。蛋白质及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分别高达 4 9.61 %和 66.72 %,百粒重 1 8g,粒近圆形 ,外观品质优商品性好 ,是一个集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于一体的夏大豆新品种 。
蔡淑平王国勋周新安朱健超吴学军
关键词:夏大豆中豆8号选育栽培技术
极早熟夏大豆品种中豆33、中豆34光周期反应特性研究
2006年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和光照处理,研究了中豆33和中豆34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并与其他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早、中熟夏大豆品种相比,夏播时中豆33和中豆34全生育期较短,主要是因其生殖生长期较短,但仍然有较长的营养生长期。中豆33营养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而中豆34生殖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
沙爱华蔡淑平吴学军张晓娟邱德珍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光周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