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泉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应用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含地塞米松 ( DEX)的缓释微粒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PVR)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 ( 9只眼 )视网膜脱离伴 PVR患者进行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并在玻璃体腔内植入 1粒 DEX微粒 (含地塞米松 1m g) ,观察术后反应及视力、PVR发展、DEX的位置及形状变化等。结果 术后炎症反应轻 ,7只眼视网膜复位 ,3只眼后极部视网膜前有增生 ;2只眼视网膜局限性脱离 ,最终 3只眼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随访视力有 8只眼较术前提高 ( P =0 .0 15 )。 DEX未见对视网膜有不良影响 ,仅在附着处有少量色素吸附 ,4~ 6月后吸收。结论 DEX抑制 PVR术后炎症反应及较远期作用是安全、有效的 ;
- 张皙张喜梅蔡文泉李佩娟
- 关键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疗效术后炎症
-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A组,52例52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B组,63例63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logMAR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8)min和(70±19)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A组为2眼,B组为3眼。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A组视网膜复位49眼(复位率94.2%),logMAR视力提高0.337±0.046;B组视网膜复位59眼(复位率93.7%),logMAR视力提高0.367±0.052;两组间视网膜复位率和视力提高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相近,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各种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
- 蔡文泉郑志李涛陈凤娥许迅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并发症
- 视网膜表面膜的超微结构特征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表面收缩膜细胞与胶原作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细胞外间质的作用。方法 对16 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 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并应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对术中获得的视网膜表面膜进行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Ⅰ和Ⅲ型胶原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的免疫电镜观察。结果在9 例视网膜表面膜标本中可见一种足突细胞,这些足突呈卷曲或树枝样,周围被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包绕;其细胞外形不同、细胞器丰富、带有或不带有色素颗粒;在足突与胶原接触区FN 标记明显。结论 PVR膜收缩很可能是上皮样细胞伸出足突介导胶原纤维作用的结果,且FN 参与PVR 膜收缩过程。
- 王方颜永碧张皙蔡文泉
- 关键词:视网膜表面膜超微结构
- 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及C_3F_8的应用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及眼内填充物的选择。方法回顾1991年1月~1995年6月间我院治疗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108例108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36月,手术总成功率为60.19%(65/108),环扎加压术成功率51.02%(25/49),玻璃体手术67.80%(40/59)。对赵氏膜分级Ⅱ级以上,巨大裂孔大于180°和复杂型巨大裂孔,玻璃体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结论(1)对裂孔≤120°赵氏膜分级Ⅰ、Ⅱ级的单纯性巨大裂孔,可选择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巨大裂孔,特别是裂孔≥180°,赵氏膜Ⅱ级和复杂型巨大裂孔,应首选玻璃体手术;(2)玻璃体手术眼内填充物应首选C3F8气体。
- 蔡文泉李佩娟吴乃川
- 关键词: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眼内填充
- 139例硅油取出术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的临床应用和手术风险控制方法。方法对139例(139眼)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充填患者行主动持续负压吸引硅油取出术,观察术后患眼玻璃体腔和视网膜情况,分析术后眼压控制与视网膜再脱离的关系。结果 1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35例(97.12%)术后玻璃体腔清、视网膜保持复位,4例(2.88%)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32例(23.02%)术后发生低眼压,其中4例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患者术后均发生低眼压,28例术后未发生视网膜再脱离患者术后发生低眼压,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vs 20.74%,χ2=13.77,P<0.01)。结论主动持续负压吸引硅油取出术安全、可靠,术中和术后适当的眼压维持是硅油取出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叶强徐娴蔡文泉刘堃
- 关键词:硅油取出视网膜脱离手术风险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 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并与20-G玻璃体切割术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PDR合并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A组41例,接受了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B组50例,接受20-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7个月.A组logMAR视力从1.569±0.342提高到0.821±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P<0.01);B组logMAR视力从1.658±0.312提高到0.834±0.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P<0.01).术后并发症:A组中33眼(80%)术后无明显不适及水肿,B组中所有眼(100%)均有明显充血、水肿、异物感及眼部不适.另外,A组和B组分别发现3眼(7%)和1眼(2%)发生短暂性低眼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眼(10%)和14眼(28%)发生前房纤维蛋白渗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向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同20-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其术后恢复较快且不适感较少.
- 郑志许迅陈凤娥蔡文泉孙晓东樊莹孙倩缪浴宇
- 关键词:增殖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原裂孔低位引流法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中原裂孔低位引流方法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 (4 9只眼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视网膜裂孔情况及手术方法。结果 有 31只眼气液交换完全排出视网膜下液 ,放液孔多选择上方象限大于 1PD的马蹄孔 ,C3F8气体填充平均 0 .5 2 m l。18只眼视网膜下液有残留 ,放液孔多为小于 1PD的圆孔 ,C3F8气体填充平均 0 .81m l。结论 原裂孔低位引流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
- 张皙张喜梅蔡文泉李佩娟
- 关键词:玻璃体手术气液交换视网膜裂孔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 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的玻璃体手术取出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35例 (35只眼 )眼内异物患者 ,伴严重眼内炎 3只眼 ,外伤性白内障 2 2只眼 ,玻璃体出血机化 16只眼。经眼底和超声检查伴视网膜脱离 12只眼。玻璃体部分后脱离 5只眼。异物为铁、铜、不锈钢、玻璃、石块、矿砂等 ,大小自 0 .5 mm~ 2 5 mm ,大部分伴屈光间质混浊 ,异物停留在玻璃体、视网膜或球壁 ,经玻璃体手术取出 ,再结合切除混浊晶状体、环扎、气液交换、注硅油等。结果 异物一次取出成功 34只眼 ,占 97.1%。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出血、高眼压、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等。术后视力下降 6只眼 ,不变 10只眼 ,好转 19只眼。结论 玻璃体手术取异物能同时解除屈光间质混浊、眼内炎 ,治疗视网膜脱离 ,是一种较好的手术。但也有不少并发症 ,手术复杂 ,需仔细检查、设计周密 ,术中配合良好 ,才能达到取异物成功。
- 李佩娟张皙蔡文泉黄璐璐
- 关键词:眼内异物玻璃体切除术
- 补气在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气体填充后补气的方法、作用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1998年我院施行玻璃体切除、气体填充及术后补气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玻璃体手术、气体填充患者的29.22%。结果痊愈率为91.14%,同期所有玻璃体手术、气体填充痊愈率为77.44%。此手术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补气,是玻璃体手术、气体填充术后重要的后续手术,安全有效。首选“双针法”气液交换,并注入20~40%C3F8为宜。
- 蔡文泉李佩娟张皙
- 关键词:玻璃体手术气体填充补气C3F8视网膜脱离
-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黄斑改变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研究较复杂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或巩膜外手术后的黄斑改变,进一步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6例152眼手术后的黄斑改变,所有患者术前视力均≥0.1,PVR分级B级,裂孔多、分布广或马蹄形裂孔边缘玻璃体牵引明显的,初次发生的伴黄斑脱离的RRD,随访至少3个月。152眼中行巩膜外手术90眼为A组,行玻璃体手术62眼为B组。结果A、B二组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斑形态学改变中,A组表面膜发生率20.0%,较B组8.0%有显著差异(P<0.05),色素紊乱、水肿、渗出、视网膜下膜发生率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视觉不适中B组视物变形、眼前闪光、眼球疼痛三个指标明显低于A组(P<0.05),小视、色视、复视三个指标稍低于A组(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对黄斑部的影响较小,视觉不适明显改善,对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但易并发白内障。
- 蔡文泉王志良张皙李佩娟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术后视功能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