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芸
- 作品数:46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蝙蝠葛酚性碱对大鼠的行为致畸性被引量:6
- 1992年
- 蝙蝠葛酚性碱(phenolic alkaloid of Menispermum dauricum,PAMD)系从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中提出的酚性生物碱,药理试验表明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本实验研究曾发现,PAMD对大鼠母体无毒性作用,亦无致畸胎作用,但40mg·kg-1染毒,可引起胎鼠胸骨,蝶骨和枕骨发育迟缓.本文进一步观察其对仔鼠早期行为发育的影响.
- 王光祖蒋芸胡崇家
- 关键词:致畸性
- 混合氨基酸铜络合物杀菌剂致突变作用的研究
- 1990年
- 混合氨基酸铜络合物杀菌剂(简称氨基酸铜)是我国研制的新型农药,为混合氨基酸和铜形成的络合物。该农药既能防治植物病害又能增产,而有关氨基酸铜的毒理学资料,国内外报道尚少,本文报道该农药的致突变作用,为保障广大接触人群及其子代的健康以及了解该农药的使用前景提供依据。
- 张招弟蒋芸陈国元鲁翠荣彭德慧
- 关键词:农药致突变杀菌剂
-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技术经验之谈被引量:1
- 1998年
- 彭德慧蒋芸彭开良
-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染毒
- 三氟化硼三乙醇胺对家兔肾脏损害的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本研究表明,家兔亚慢性染毒三氟化硼三乙醇胺(TFA)可引起血清尿素氮和镁含量增高。染毒家兔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水变性,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K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降低,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则显著增高。染毒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增厚、基底皱褶间隙扩张,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增多、肿胀和空泡变性,次级溶酶体数目增加。本研究提示TF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代谢可能具有干扰作用。
- 杨克敌张招弟杨明学蒋芸
- 关键词:肾损伤
- 二羟基乙二肟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报道二羟基乙二肟急性经口毒性,小鼠LD_(50)>8000mg/kg、大鼠LD_(50)>5000mg/kg。蓄积系数为2.9,属低毒有明显蓄积作用的物质。对皮肤及眼结膜无刺激作用。其原形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出,引起尿路梗阻性病变及肾盂结石,电镜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增大,并使肾组织SDH酶活性下降。血清中尿素氮增高达9.35mmol/L,表明对肾脏有明显的损害,此外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毒作用。
- 蒋芸张招弟杨明学陈炎磐
- 关键词:毒性实验
- 车间空气中IPDI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 1992年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oneDiisocyanate,IPDI)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它不属芳香族,不宜照搬其他异氰酸酯的检测方法,故有必要建立IPDI 的检测方法,并按我国《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研究规范》进行评价。
- 秦椿华张招弟蒋芸
- 关键词:IPDI高效液相色谱
- BAG-7键合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 1995年
- BAG-7键合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蒋芸,李武剑,彭德慧,涂青银(同济医科大学工业毒理研究室,武汉430030)作者应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了BAG-7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Ames试验在各浓...
- 蒋芸李武剑彭德慧涂青银
- 关键词:致突变作用键合剂工业毒理微核试验微核率
- 二硫化碳对接触女工生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1992年
- 本文对某化纤厂二硫化碳接触者513例,以同一地区非接触者207例为对照,进行月经史、生育史和性功能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接触组月经异常率比对照组高2.32倍,且工龄越长其发病率越高;单纯女工接触和女工及其配偶均接触二硫化碳组早产率和自然流产率都比对照组高,以后者更为明显。结果还表明,二硫化碳对男女性功能亦有一定影响。
- 陈国元杨克敌王光祖刘卫东蒋芸李学贵黄红田国钧
- 关键词:二硫化碳月经生殖功能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对体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o(?) Diisocyanate,IPDI)是一种新型固化剂,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广泛。有关IPDI的毒理学研究,目前主要是一般毒性实验研究。关于其遗传毒性,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其体细胞遗传毒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材料与方法 (一)、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 王民生陈炎磐蒋芸陈国元彭德慧
- 关键词: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细胞增殖周期微核试验
- 端羟基聚丁二烯皮肤毒性研究
- 1991年
- 端羟基聚丁二烯(简称丁羟胶)是一种工业原料。美国某研究机构认为本品无毒,无需采取特殊防护措施。我们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丁羟胶接触工人101名,曾患接触性皮炎65人,占受检人数的64.3%,女性比男性敏感。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皮肤斑贴试验表明丁羟胶具有致敏作用。动物试验的原发性刺激试验为阴性。豚鼠致敏试验揭示丁羟胶有很强的接触致敏作用。实验组动物脾脏系数、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胸腺系数、T淋巴细胞百分率也有增高趋势。本文还对丁羟胶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
- 杨磊段仁勤蒋芸王光祖
- 关键词:丁羟胶皮肤毒性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