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济永

作品数:30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文学
  • 4篇诗学
  • 3篇小说
  • 3篇国文
  • 2篇代文
  • 2篇道德
  • 2篇言外之意
  • 2篇原创
  • 2篇话语
  • 2篇故事
  • 1篇当代文学
  • 1篇道德力量
  • 1篇道义
  • 1篇地文
  • 1篇地文学
  • 1篇电子邮件
  • 1篇对读
  • 1篇对话性
  • 1篇新历
  • 1篇新历史主义

机构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3篇蒋济永
  • 1篇徐亮
  • 1篇吴文光

传媒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阿来研究
  • 1篇扬子江文学评...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2
  • 3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历史、记忆的话语基础与阐释路径被引量:2
2022年
文学与历史、记忆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目前欧美学界和中国大陆学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这三者关系的话语基础缺乏追问,二是常将文化记忆、历史记忆、(心理学)记忆、文学记忆等概念混用。将历史、文学、记忆三者关系的讨论放在记忆叙述层面上,一方面解决了探讨这三者关系的话语基础问题,另一方面为确立以自传、他人历史和虚构性三类文本奠定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学、历史、记忆的方法论和阐释原则:自传类作品、文学叙述与记忆叙述具有同一性,它们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但与历史叙述构成一种隐喻、象征关系;他人历史类作品,历史叙述与记忆叙述具有同一性,那些超出历史记忆的叙述则是文学性存在之表现;虚构类作品,文学叙述不仅与历史事实构成隐喻、象征关系,还与历史叙述、记忆叙述也构成文化上的隐喻和象征关系。
蒋济永蒋必成
“现代中国文学的中国古代文学资源”会议综述被引量:1
2002年
蒋济永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发展观现代作家中国文学学理
《奔月》的“故事”构造与意义生成被引量:8
2007年
《故事新编》是由历史文献、现实人物事件和作家虚构等因素构成的互文性文本。如何拆解这一互文性文本以揭示其内在构成?本文以《奔月》为例,将其拆解为三个套装故事文本,即作家虚构的“猎人故事”、“猎人故事+后羿、嫦娥神话传说故事”、鲁迅和高长虹构成“现实人物事件故事”,分别揭示它们的互文性与意义生成关系,也为《故事新编》其他小说的构成和性质的把握提供方法论启示。
蒋济永
关键词:《故事新编》《奔月》故事文本互文性历史文献
评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被引量:3
2004年
蒋济永
关键词:文学题材神话学
话语、道德与权力——论王小波杂文思想被引量:5
2004年
一般认为,王小波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杂文中。文章主要从"话语"和"道德"两个维度来剖析他的思想。以王小波关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文字作为材料,展示出他对权力、知识、道德几个现代社会基本问题的思考。文章试图将话语、道德与权力内在联系作理论性地阐释,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勾结的秘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话语和道德的运作离不开权力,它们已经偏离原来的"轨道"愈行愈远。
徐亮蒋济永
关键词:话语道德权力
罗曼·英伽登对读者接受理论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本文通过阐述英伽登的阅读理论对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的直接影响 ,旨在引起学界重新审视英伽登在 2 0世纪阅读理论中的原创性思想地位。
蒋济永
关键词:对读接受美学审视原创性
“诗-评”关系的现代还原阐释——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个案
2002年
“诗 -评”的模式在古代诗话词话里大量存在着 ,如何阐释它们间的关系 ,是我们进一步挖掘古代诗学思想和批评实践经验 ,完成古代诗学现代转化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诗评话语为个案 ,通过王士祯评李白、孟浩然的诗与评的还原分析 ,指出了王士祯的评论存在着一定的不当之处 ,它混淆了“言外之意”与“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所体现的“妙味意”之间的差别。论文中所运用“诗 -评”关系和诗论家的“诗论意图”的还原阐释方法 ,相信对整个古代诗话、词话研究都具有方法论借鉴意义。
蒋济永
关键词:词话古代诗学王士祯诗论家言外之意个案
“虚实”构成意境的条件与意境现代阐释的路向被引量:5
2007年
意境的构成与虚实的关系究竟怎样?这关系到虚与实是否就是意境构成的基本结构和特征问题。传统文论和现代学者们只是理论上泛论了,而并没有将其理论通过具体作品去检验,将其说透。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虚”与“实”如何构成意境的演示分析,指出作品有虚实未必有意境,只有“虚实相生”才能构成意境,而“虚与实”又是如何“相生”来构成意境的?本文提出了虚实构成意境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20世纪以来意境理论现代阐释中的特点和局限。
蒋济永
关键词:意境虚实相生化实为虚象外之象言外之意
阿来的小说创作及其对内地文学的启示
2015年
20世纪90年代,藏族作家阿来的崛起打破了中国当代文学以内地为中心的格局。这不仅是因为其《尘埃落定》让我们看到了该小说无论是宏大题材的驾驭能力上还是现代叙述手法运用上,都毫不逊色于当代其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实力,而且还因为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瞻对》又在叙事方式上打破了以往小说的形制和叙述方法,以致造成了人们用“非虚构文学”去命名却难以完全概括的尴尬,从而产生了对主流文学观念(主要是小说和报告文学观念)的巨大冲击,并引起了争议。为此,阿来在一份声明中这样写道:“《瞻对》全文二十余万字,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栏目。
蒋济永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小说创作非虚构文学《尘埃落定》
如何谈论文学中的性别公正问题
2010年
蒋济永
关键词:文学社会学性别公正谈论性别问题俗文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