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兰强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少见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分析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997-1999年41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共16例,其中壁冠状动脉8例,冠状动脉瘘6例及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2例。冠状动脉造影,动态下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测量。结果 8例壁冠状动脉均表现为收缩期狭窄,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狭窄段长度17.2mm,其中3级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冠状动脉瘘,5例源自左冠状动脉,1例源自双侧冠状动脉,2例引流入肺动脉于,4例引流入右心室。2例右冠状动脉缺如,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主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少见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手段,动态下观察是发现病变的关键。
- 董兰强潘纪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少见畸形
- CT直接冠状面扫描对直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
- 1997年
- 目的:探讨CT直接冠状面扫描在直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直肠病变的病例行横断面加直接冠状面扫描。在直接冠状面扫描时,应尽量提高KV及mA,并对所获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本组13例,直肠癌11例,腺病及炎性改变各1例。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4.6%,其中按照Duke改良法分期,Ⅰ期诊断符合率为50%,Ⅱ期为67%,Ⅲ期及Ⅳ期为100%。CT显示直肠病灶的关键在于充分扩张的肠腔和肠腔内外良好对比。CT直接冠状面扫描可以准确显示病灶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并可以直接测量肿块距肛缘的距离,浆膜层和肠周脂肪受侵犯时表现为索条状或片状致密影,其中肠壁外结节影为浆膜层受累的可靠征象。结论:CT直接冠状面扫描结合横断面扫描对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有帮助。
- 董兰强潘纪青汪守中陈元炯
- 关键词:直肠肿瘤CT
-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隔离症1例被引量:4
- 2003年
- 王杨朱勇董兰强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造影肺隔离症病例报告
- 影像学对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实验研究的评估价值
- 1999年
- 目的 实验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早期(6小时)的影像学变化并评价体外反搏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14头杂种幼猪用闭胸式改良中孔合金珠法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6小时及7小时分别行DSA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7头在6小时时行体外反搏治疗1小时,其余不作任何处理观察1小时,7小时时处死,取病理。结果 1:实验组左心功能(收缩及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2;实验组梗塞变性范围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3 病理证实龙胆紫染色的心肌区即是心肌梗塞区,表现为典型的缺氧损伤。4:经受损的冠状动脉行DSA造影所显示的心肌染色区的体积与龙胆紫染色的心肌体积相符合,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5:对照组显示典型的缺氧损伤,实验组则明显减轻。结论 DSA造影可以定量显示急性心肌梗塞的范围,心动超声图可测量左心功能的变化,是评价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客观依据。
- 董兰强潘纪青顾菊康程易
- 关键词:影像学急性心肌梗塞体外反搏DSA超声心动图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DSA造影研究
- 1999年
- 目的 对6例冠状动脉瘘的冠状动脉造影或升主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6例冠状动脉瘘病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3~69岁;平均53岁.经DSA冠状动脉造影或升主动脉造影证实.结果 本组冠状动脉瘘起源于左冠状动脉6例,右冠状动脉1例.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其中5例因分流量较小,听诊未闻及连续性杂音.1例分流量较大,左冠状动脉右室瘘伴冠状静脉瘘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为少见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升主动脉造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董兰强潘纪青
- 关键词: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瘘病
- 双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双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经双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诊断的肺动脉栓塞 ,采用GE公司HispeedNX/I双螺旋CT ,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 10 0ml,注射速度 3~ 4ml/s ,注射后15s开始扫描 ,将得到的数据传输到工作站 (ADW 4.0 )进行后处理。结果 12例病例 ,分析 190支肺段以上肺动脉 ,共累及97支肺动脉 ( 5 1% ) ,其中 40 %的肺动脉主干和叶以上肺动脉受累 ,61%的叶肺动脉和段肺动脉受累。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 ;间接征象包括所谓的“马赛克征”(肺窗观察 ) ,局部肺梗死 ,肺血减少和右心室扩大。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检查肺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 ,在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 董兰强朱勇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X线计算机CT诊断血管造影术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 1999年
- 目的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的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探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小肠肿瘤有20例行CT检查,8例行消化道造影检查,7例行ERCP检查,12例行内镜检查,2例行DSA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8例小肠肿瘤中有16例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腺癌及平滑肌肉瘤为多,良性肿瘤以腺瘤及平滑肌瘤为多。其中CT术前诊断正确率为70%(14/20),消化道造影正确率为72%(6/8),ERCP为82%(6/7),内镜为86%(10/12)。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小肠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多种检查方法的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潘纪青董兰强
- 关键词:小肠肿瘤影像学
- 节段性栓塞化疗与常规栓塞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肝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节段性栓塞化疗与常规栓塞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肝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50例肝癌术后复发病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例,年龄30-74岁,平均50岁。其中32例行常规栓塞化疗,18例行节段性栓塞化疗。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将导管置于肝固有、肝左或肝右动脉。或超选择性将导管至于亚段靶动脉,分别注入栓塞剂及化疗药物,栓塞剂为进口超液态碘化油,用量为5-15ml,化疗药物选用5-FU1000mg,cDDP60mg,MMC20mg(或THP40mg)行夹心面包栓塞法。结果常规栓塞化疗组治疗后32例TBIL(24/32)、ALT(20/32)明显升高,ALB(13/32)轻度降低。节段性栓塞化疗组,18例患者中仅1例ALT轻度升高。结论肝癌术后复发栓塞化疗,节段性栓塞化疗对肝功能影响较常规栓塞化疗明显降低。
- 符忠祥董兰强程红岩
- 关键词:肝癌术后复发栓塞术后复发肝癌SELDINGER技术
- 肿瘤介入治疗中动脉应用5-HT_3受体拮抗剂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动脉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对防治胃肠道副作用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再分为欧必亭组(n=60)和非欧必亭组(n=60),其中 30例为自身对照。治疗组术中化疗/栓塞前 15分钟(n=60)或后即刻(n=60)于动脉内推注 5-HT3受体拮抗剂,对照组术中来用 5-HT3受体拮抗剂。主要采用 5-FU、DDP、MMC、THP或 ADM大剂量联合灌注化疗方案。结果:介入治疗术中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4.4%(23/160),其中治疗组为14.2%(17/120),对照组为15. 0%(6/40),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5-HT3受体拮抗剂介入化疗/栓塞前应用组明显优于化疗/栓塞后应用组(P<0.05)。出现胃肠道反应后立即停止操作,治疗组仍动脉内推注5-HT3受体拮抗剂。症状缓解率对照组为66.6%(4/6),治疗组达 10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 12小时、1天和3天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47.5%(19/40)、45%(18/40)和37.5%(15/40),治疗组分别为1.
- 杨秀军王麟川董兰强缪竞陶吴阿毛金谷
- 关键词:5-HT3受体拮抗剂肿瘤介入治疗动脉
- 肿瘤介入治疗胃肠道副作用防治:动脉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的价值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介入放射治疗中动脉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对防治胃肠道副作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60例次肿瘤介入治疗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40), 治疗组再分为欧必亭组(n=60...
- 杨秀军王麟川董兰强缪竞陶吴阿毛金谷
- 关键词:5-HT3受体拮抗剂化学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