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全江 作品数:75 被引量:286 H指数:8 供职机构: 青岛市市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不同类型胃黏膜中MUC1黏蛋白和MUC2黏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MUC1黏蛋白、MUC2黏蛋白在不同类型胃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2011-11/2012-04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伴有肠化生)的患者30例、肠上皮化生患者30例,胃癌患者48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胃黏膜中MUC1黏蛋白和MUC2黏蛋白的表达.结果:(1)肠上皮化生组患者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相比,胃黏膜内MUC1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胃黏膜内MUC2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上升(P<0.05),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升高(P>0.05);(2)胃癌组患者与肠上皮化生组患者相比,胃黏膜内MUC1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胃黏膜内MUC2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H.pylori感染率下降(P<0.05);(3)胃癌组患者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相比,胃黏膜内MUC1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胃黏膜内MUC2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上升(P<0.05),H.pylori感染率下降(P>0.05).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MUC1黏蛋白表达下调,MUC2黏蛋白仅在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及胃癌中呈阳性表达,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H.pylori感染能导致胃黏膜MUC1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MUC1黏蛋白可能有抗H.pylori感染的作用,H.pylori感染与MUC2黏蛋白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崔小强 姜曼 董全江 高玉强 解祥军 战淑慧关键词:胃癌 幽门螺 杆菌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辅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活性成分包括去氢厄弗酚。去氢厄弗酚通过刺激P物质和胃动素的释放,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了一种... 王莉莉 董全江 周建华 于新娟 姜维娜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1 2007年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作为第Ⅰ类致癌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hMSH2是人类错配修复(MMR)基因之一,主要功能是通过其蛋白产物识别复制后错配修复的碱基并启动错配修复反应,其表达异常可引起肿瘤的发生。 李宁 周蓉蓉 张明 董全江 战淑慧关键词:HMSH2蛋白 幽门螺杆菌 癌旁组织 胃癌 错配修复 PRKAA1和PSC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相关性研究新进展 2017年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多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胃癌相关,其中位于PRKAA1上的rs13361707、rs10074991、rs154268、rs3805486、rs6882903和rs10036575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该基因在机体能量代谢,细胞生长增殖、凋亡、自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PSCA基因编码产物可抑制肿瘤生长,rs2294008、rs2976392等位点多态性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本文就PRKAA1和PSC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相关性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述。 翟玉香 王莉莉 于新娟 宫大伟 张永菊 董全江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胃癌 PSCA 单核苷酸多态性 COVID-19病情进展相关临床特征的 meta 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与COVID-19病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VID-19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截至2020年3月2日。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7篇病例对照研究,涉及1 541例COVID-19患者,包括139例危重型和1 402例非危重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CT表现及并发症。结果①危重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危重型患者[(62.13±14.08)vs(46.08±15.57),WMD=14.57,95%CI13.28~15.86,P<0.001]。②伴有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更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62.6%vs 23.0%,OR=4.90,95%CI 3.31~7.26,P<0.001),尤其是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OR=14.71,95%CI 4.84~44.68,P<0.001)。发热是患者入院时最常见的症状(86.5%,1 297/1 500),但入院时体温高低与疾病进展的严重程度无关。③入院时出现呼吸困难和CT检查提示双侧肺炎的患者发展为危重型的风险增加(OR=6.83,95%CI 4.58~10.16,P<0.001;OR=1.80,95%CI 1.09~2.96,P=0.021)。④约51.7%和57.1%的COVID-19危重型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心脏病变,而休克和肾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9.8%和8.6%。提示COVID-19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进行心、肺、肾功能检查十分重要。⑤危重型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非危重型患者[(434.84±208.68)vs(235.45±75.75),WMD=141.79,95%CI 112.44~171.15,P<0.001],并且LDH升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72.5%vs 37.9%,OR=3.94,95%CI 2.25~6.93,P<0.001),提示LD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高龄、存在基础疾病、入院时出现呼吸困难和双侧肺炎可能是COVID-19发展为危重型的潜在危险因素。LDH可作为疾病进展的临床监测指标。 于新娟 周建华 于婷 王莉莉 王鹏 王鹏关键词:年龄 肺炎 乳酸脱氢酶 META分析 胃癌一级亲属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和意义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胃癌一级亲属(first-degree relatives, FDR)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PGⅠ/Ⅱ(PGR)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组胃癌FDR共92例,男46例,女46例,年龄(55.4±12.8)岁;均经胃镜和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慢性非萎缩胃炎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PGⅠ、PGⅡ浓度,计算PGR值。结果胃癌FDR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浓度为(95.15±28.45)μg/L,PGR为11.03±2.43,明显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的(109.66±36.68)μg/L( P= 0.039 )和13.18±4.12(P =0.004)。血清PGⅡ的浓度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组血清PG Ⅰ浓度为(112.44±37.82)μg/L,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的(98.02±29.93)μg/L(P=0.046)。不同性别、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对PGⅠ的浓度无明显影响。血清PGⅡ浓度和PGR在不同年龄、性别、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Ⅰ、PGR降低对胃癌FDR伴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辅助诊断意义。年龄可能会影响血清PGⅠ的水平。 孟欣颖 于新娟 许倩倩 徐晓娜 董全江 周长宏关键词:胃癌 一级亲属 胃蛋白酶原 血清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正常胃粘膜向胃癌演进过程中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正常胃粘膜向胃癌演进过程中对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11例基本正常胃粘膜、32例浅表性胃炎、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25例异型增生和10例胃癌被纳入本研究。结果1.从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至胃癌,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标记指数进行性地升高,各阶段病变组之间及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2.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轻度组中Hp阳性病例的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13.14±1.6和19.68±2.22,而Hp阴性病例则为6.95±0.78和11.34±1.89,有显著差异(P<0.01);其他各组中Hp阳性与阴性病例间PCNA标记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增加浅表性胃炎和轻度萎缩性胃炎阶段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Hp感染可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参与启动作用。 刘文忠 郑雄 施尧 董全江 彭延申 萧树东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胃上皮细胞 胃肿瘤 细胞增殖 胃黏膜菌群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014年 除幽门螺杆菌之外,胃黏膜内还定居着大量细菌,占主导地位的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菌群之间可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扰乱抑菌肽的分泌以及改变宿主胃生理环境等直接或间接相互影响。本研究总结了胃内正常菌群的组成特征,分析了胃黏膜菌群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潜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胃黏膜菌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部疾病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慢性胃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刘素梅 王正强 于新娟 王莉莉 贾盛佼 董全江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胃癌 雪貂饲养管理和生长情况观察 被引量:1 1997年 雪貂饲养管理和生长情况观察叶乃青王少波董全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200001)自1983年首次从人胃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该菌在胃病发生中的作用,认为该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均密切相关。后来又... 叶乃青 王少波 董全江关键词:实验动物 饲养管理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查体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成人病例,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通过病史及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诊断冠心病。比较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冠心病发病率。结果在5007例病例中有13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2.8%。其中HP阳性组的冠心病发病率为4.3%(102/2355),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37/2652),差异有显著性(OR=3.200,95%CI:2.187~4.68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发病与年龄、高血压及HP感染有关,与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血脂及尿酸无明显相关性,校正了相关危险因素后,HP感染与冠心病仍有相关性(OR=3.239,95%CI:2.194~4.782,P=0.000)。结论 HP感染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较高,HP感染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于新娟 张月 杨璇 孟欣颖 董全江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