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兆如

作品数:2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肝细胞
  • 9篇肝癌
  • 7篇肿瘤
  • 5篇动脉
  • 5篇细胞癌
  • 5篇肝细胞癌
  • 4篇诱导肝癌
  • 4篇主动脉
  • 4篇开窗
  • 4篇干扰素
  • 4篇干扰素-Α
  • 4篇肝细胞肝癌
  • 4篇阿司匹林
  • 3篇小剂量阿司匹...
  • 3篇结合域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3篇剂量阿司匹林
  • 3篇CD151

机构

  • 19篇山东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25篇董兆如
  • 12篇李涛
  • 11篇智绪亭
  • 5篇樊嘉
  • 5篇张鹏飞
  • 5篇丁祥就
  • 5篇柯爱武
  • 5篇姜剑军
  • 5篇蔡加彬
  • 5篇陈志强
  • 5篇周俭
  • 5篇苏庆波
  • 5篇施国明
  • 4篇陈泽婷
  • 3篇李小玮
  • 3篇邱双健
  • 3篇胡美玉
  • 3篇姜志超
  • 3篇张弛
  • 3篇孙惠川

传媒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向CD151-整合素α6β1结合域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制备CD151-整合素α6β1结合域的多克隆抗体,探讨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化学合成CD151-整合素α6β1结合域的多肽CGQRDHASNIYKVEG-KLH,以此多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该抗体的效价,采用Western blotting、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抗体+++。结果:成功获得抗CD151-整合素α6β1结合域的多克隆抗体,ELISA试验显示该抗体效价为1:64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抗体有较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阳性染色定位于肝癌细胞膜和细胞浆。结论:制备的抗CD151-整合素α6β1结合域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和特异性,可用于Western blotting、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试验,该多克隆抗体对肝癌抗复发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施国明柯爱武俞静娴胡美玉张鹏飞蔡加彬董兆如张弛邱双健孙惠川周俭樊嘉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多克隆抗体CD151结合域
血管抑素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董兆如张玲
关键词:血管抑素肿瘤血管生成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hepatolithiasis associated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HLAI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9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36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LAIHCC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36.4%与30.3%,与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4%、34.3%与28.6%,P=0.57)。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61.7%与58.6%,显著优于接受姑息性手术的患者(Х^2=20.426,P=0.000)。HLAIHCC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ICC(Х^2=19.700,P=0.000),肿瘤直径显著大于ICC(P=0.04);血清CA19—9水平(P=0.049)和手术切缘(P=0.01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LAIHCC具有与ICC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根治性切除术是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血清CA19—9和手术切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张春李涛董兆如罗黎希王钢普姜志超王祥宇智绪亭
关键词:胆管肿瘤胆结石
甘露糖敏感型绿脓杆菌制剂对肝癌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pseudomonasaeruginosa mannosese nsitive haemagglutination vaccine,PA-MSHA)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HepG2,以不同剂量的PA-MSHA作用于肝癌细胞。MTT实验检测PA-MSH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A-MSHA对细胞周期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PA-MSHA作用前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以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1和p27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MSHA显著抑制MHCC97L和HepG2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剂量及时问依赖性(P〈0.05)。PA-MSHA显著诱导肝癌细胞周期阻滞,PA-MSHA作用后GO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而S期细胞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PA-MSHA显著抑制CyclinD1、CDK2、PCNA蛋白的表达,而促进p21和p27的表达。外源性甘露糖可显著抑制PA-MSHA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P〈0.05)。结论PA-MSHA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来诱导HCC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这一作用是通过肝癌细胞表面的甘露糖的介导实现的。
郭忠义董兆如智绪亭王程浩陈泽婷李小玮姜志超王翔宇陈志强李涛
关键词:绿脓杆菌制剂甘露糖
小剂量阿司匹林协同干扰素-α诱导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肝癌全身治疗措施疗效不佳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远期疗效的瓶颈。IFN-α具有抗病毒感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抗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物学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等恶性肿瘤的防治过程中...
董兆如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干扰素-Α阿司匹林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构建“免疫相关lncRNA基因对”模型预测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原位肝癌预后及药物敏感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构建“免疫相关lncRNA基因对”模型预测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原位肝癌预后并分析不同组别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从XENA数据库获取肝细胞肝癌样本正常肝脏样本的RNA-seq数据,筛选出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原位肝癌样本,提取免疫相关lncRNA,构建免疫相关lncRNA基因对的预测模型;随后将免疫相关lncRNA基因对预测模型与患者的预后及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利用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数据计算高低风险组免疫微环境特征差异,并评估肝癌相关药物在不同风险组的敏感性。结果筛选出免疫相关lncRNA基因对13个,并结合生存状况建立预测模型,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获益显著优于高风险组(P<0.001)。在肿瘤免疫微环境方面,高风险组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免疫抑制状态,药物敏感性分析表明索拉非尼、阿昔替尼在基于风险分组的患者中敏感性显著不同。结论免疫相关lncRNA的基因对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原位肝癌患者预后情况,高风险的患者中免疫抑制状态明显,而不同的风险组对肝癌特定药物治疗敏感性不同。
李睿哲薛军帅杨龙山董兆如洪建国李涛王东旭
关键词:肿瘤预后免疫微环境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诱导肝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李涛董兆如陈志强智绪亭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38例经手术治疗的PRT患者,总结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类型、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2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PRT。肿瘤完整切除36例,姑息性切除1例,细针穿刺活检1例;合并脏器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11例;复发9例,复发后完整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1例。随访时间为20~43个月,11例良性肿瘤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9%。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3.3%。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RT术前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合并脏器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时治疗本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曲思凤李涛赵蒙董兆如智绪亭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
全身麻醉在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2月采取全身麻醉经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中麻醉情况、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0.12±50.22)min,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410.51±143.55)m L和(360.91±171.22)m L,围手术期生存率为98.00%;麻醉诱导、插入喉罩、麻醉10 min及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术毕和拔喉罩后,患者心率和血压与麻醉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13例(26.00%)。结论:全身麻醉在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中具有诱导平稳、术中循环稳定等优点。
刘东义王金庆董兆如赵鑫
关键词:主动脉动脉瘤
小鼠肝脏大部分切除后改良再生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小鼠肝脏大部分切除后再生模型的改良制作方法。方法:将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腹腔麻醉后,用带针6-0 proline缝线环绕肝左外叶、肝中叶共同肝蒂,距肝蒂0.2 cm穿肝右中叶表面固定,结扎肝蒂,于结扎线远侧0.2 cm处切除小鼠肝脏左外叶、肝中叶(左、右)。观察小鼠术后成活率以及术后3d、7d、14d小鼠肝脏质量。结果:成功建立小鼠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该模型切除小鼠肝左外叶、肝中叶(左、右),切除肝质量占肝总质量的66.7%,术后小鼠存活率100%。术后小鼠剩肝代偿性增生,术后第3天恢复至原肝总质量的58.2%,第7天恢复至原肝总质量的78.0%,术后第14天恢复至原肝总质量的9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改进型小鼠肝脏大部分切除后再生模型,具有简便、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等优点。
施国明蔡加彬俞静娴柯爱武董兆如张弛张鹏飞邱双健孙惠川周俭樊嘉
关键词:小鼠模型肝再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