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道阔

作品数:80 被引量:1,161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水稻
  • 18篇作物
  • 16篇气候
  • 14篇小麦
  • 13篇气候变化
  • 10篇栽培
  • 9篇胁迫
  • 8篇油菜
  • 7篇冬小麦
  • 7篇农业
  • 7篇作物生长
  • 6篇全球气候
  • 5篇全球气候变化
  • 5篇干旱
  • 5篇WCSODS
  • 4篇生物量
  • 4篇数字农业
  • 4篇图像
  • 4篇农田林网
  • 4篇物量

机构

  • 79篇江苏省农业科...
  • 7篇南京理工大学
  • 6篇贵州省农业科...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安徽省气象局
  • 4篇江苏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湖南省农业科...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上海市气象局
  • 3篇学研究院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宿迁市宿城区...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79篇葛道阔
  • 46篇曹宏鑫
  • 37篇金之庆
  • 28篇石春林
  • 22篇张文宇
  • 21篇张伟欣
  • 18篇刘岩
  • 16篇高亮之
  • 10篇魏秀芳
  • 10篇岳延滨
  • 9篇刘永霞
  • 7篇曹静
  • 7篇杨余旺
  • 6篇梁万杰
  • 6篇宣守丽
  • 6篇李秉柏
  • 6篇冯春焕
  • 5篇陈华
  • 4篇夏礼如
  • 4篇江敏

传媒

  • 37篇江苏农业学报
  • 10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计算机农业应...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智慧农业(中...
  • 1篇第十五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物量的油菜主茎叶片形态参数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定量油菜主茎叶片形态参数与生物量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不同品种、移栽密度及施肥水平油菜田间试验,通过观测不同品种和处理油菜叶片长、最大叶宽和叶柄长等形态参数,并分析了上述参数与叶片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油菜叶长、最大叶宽和叶柄长模型。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不同品种和处理下油菜主茎叶长和最大叶宽均与叶片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而叶柄长与叶长成正比。所建模型利用截距为0的线性函数描述叶长和最大叶宽随生物量平方根的变化,用直线式描述叶柄长随叶长的变化。经独立试验资料检验,除宁油16叶柄长模型误差较大外,所建模型对其余形态参数均具有较好预测性,为通过生物量将油菜生长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结合提供了机理性较强的方法,为建立油菜功能-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
张文宇张伟欣葛道阔曹宏鑫刘岩宣守丽傅坤亚冯春焕陈魏涛
关键词:油菜生物量
不同施肥量下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籽粒充实过程的定量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为更好地研究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受渍害影响的程度,以宁油22(常规品种,C1)和宁杂1818(杂交品种,C2)为试验材料,以2017-2019年两季油菜不同施肥量(N0和N1)以及花期渍水持续时间(0 d、3 d、6 d和9 d)桶栽与池栽试验为基础,以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花期不同渍水持续时间胁迫对油菜籽粒充实过程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桶栽和池栽条件下,不同施肥、渍水持续时间处理对油菜籽粒充实的影响具有共同趋势,籽粒快速增长期一般在开花后10~25 d,但不同品种、施肥、渍水持续时间处理间存在差异;用渍害影响因子(WIF)和Logistic方程参数a定量了不同品种、施肥与渍水持续时间对油菜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两者均能识别不同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大小,渍水持续6 d和9 d的WIF最大,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品种、施肥、渍水持续时间处理下油菜单角果增质量随花后天数的变化过程。同时,建立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花后渍水时油菜籽粒充实速率统一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单角果质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4~0.0190 g,RMSE均为0.026 g,相关系数为0.970~0.976(P<0.001),表明效果较好。
万倩曹宏鑫葛道阔张文宇张伟欣葛思俊张迁江留昊
关键词:油菜施肥量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孕穗开花期高温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1
2010年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7个省(市)的19个地区作为样点,统计分析了各样点近36年(1970—2005年)水稻始穗前15d至始穗后20d内日最高气温≥35℃的时空分布特点;并根据全球气候渐变模型GISS GCM Transient B Runs生成的研究区域2030、2050年的气候渐变情景,分析了该地区未来水稻孕穗开花期≥35℃高温逆境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36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早稻孕穗开花期出现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显著,未来气候情景下水稻逆境指标出现日数最多的是单季稻,其次依次为早稻、后季稻;双季稻种植区,在未来气候变化中,长江中游地区温度逆境出现日数将大于下游地区。研究区域水稻气候产量的增减与该地区水稻逆境指标的关系说明,高温导致的颖花败育是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未来气候变化的两种(2030、2050)情景下,长江中游地区的减产幅度大于长江下游地区,减产幅度最大的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后季稻。
江敏金之庆石春林葛道阔朱大威
关键词:高温长江中下游稻区孕穗开花期气候产量
水稻最佳株型群体受光量与光合量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5
2000年
选择 4种典型的水稻株型 (上挺下挺、上挺下披、上披下挺和上披下披 )进行群体光合量的数值模拟。在模拟过程中 ,提出了一种可利用日照百分率资料推算直射光与散射光的方法 ,进而计算 1日中每小时直射光与散射光的消光系数、水平受光量、叶面受光量和群体光合量。对各小时的群体光合量求和 ,即可得到日光合量。在群体封行之前 ,依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将白昼分为 5个照光时段 ,然后分别计算逐时与逐日的光合量。模拟结果表明 :群体光合量在水稻生长前期以披散型最高 ,中期以挺立型最高 ,后期则以上挺下披型最高 ;株型效应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比纬度较低的地区明显 ,籼稻比粳稻明显。从理论上发展了中国著名水稻劳模陈永康的经验 ,为水稻育种与栽培研究提供了科学根据。
高亮之金之庆张更生石春林葛道阔
关键词:水稻株型数值模拟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水稻主要虫害影响初探被引量:9
2006年
利用全球气候渐变模型Transient B在江苏省2010年、2030年和2050年的输出值,结合南京等6个样点近40年(1955~1994年)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生成各地未来不同时段的气候渐变情景;针对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常见的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选用自主研制的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分别在上述气候渐变情景和BASELINE下运行,并将2个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再结合有关害虫发生的气候指标,评价了未来50年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江苏省主要稻区蔓延和加剧的趋势。
葛道阔金之庆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基于WCSODS的小麦旱涝灾损区域化监测与精细化评估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气候数据插值专用软件-ANUSPLIN,插值生成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4个小麦主产省代表性区域1971-2015年逐年的5 km×5 km分辨率的网格化逐日数据集,数据包括逐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结合经改进的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区域化方法,并利用相关监测数据,开展了研究区域冬小麦旱涝灾害损失的区域化监测与精细化评估。结果表明:作物模型评估的灾损率等级与实际灾损率等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一致,区域内所有格点灾损率等级基本准确率(等级差≤1)为83.3%,其中完全准确率(等级差=0)为62.3%。研究区域冬小麦有典型的北部偏旱、南部偏涝的分布特点,且干旱灾损一般大于涝渍灾损。整个研究区域平均而言,干旱和涝渍灾损均有随年份微弱减少的趋势。
葛道阔曹宏鑫杨余旺马晓群张文宇张伟欣
关键词:冬小麦旱涝精细化
逐日平台搭载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效果检验与评估
2022年
为验证逐日平台追踪太阳的准确性及其消除太阳高度对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影响的效果,从而解决被动光源作物生长信息监测仪器因太阳高度角变化导致反射率测量误差波动大、有效采样窗口期短等问题,在课题组前期被动光源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和逐日平台研制的基础上,通过逐日准确性试验、标准反射率以及作物冠层反射率检测对比试验,对逐日平台搭载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检验与评估。结果显示,逐日平台水平方向追踪太阳的平均偏离角度为0.592°,竖直方向追踪太阳的平均偏离角度为0.470°;当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直接测量10%、20%、40%、60%标准反射率灰度板和作物冠层反射率时,在8:00-17:00时间段内因受太阳高度角影响,传感器测量的反射率波动幅度达60.00%以上,仅中午前后(11:00-13:00)测量的反射率较为准确;当使用逐日平台搭载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测量相同对象时,8:00-17:00时间段内测得反射率均较为准确,反射率波动幅度在2.53%以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逐日平台能显著提升被动光源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延长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日工作时间1倍以上。
唐普传张美娜张美娜吴茜曹静曹静梁万杰葛道阔张伟欣葛道阔曹宏鑫刘乃森李百明张文宇吉书雯朱星月
关键词:太阳高度角智能传感器作物监测
基于高光谱和数据挖掘的油菜植株含水率定量监测模型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构建监测效果更好、更具普适性的油菜植株含水率(Plant water content,PWC)定量监测模型,以油菜品种浙杂903、宁油22和宁杂1818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施肥水平和3个水分处理,基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生长季田间试验资料,在PWC的高光谱响应敏感波段范围采用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 SR)分析、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 SPA)、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以及减量精细采样法(Reduced precise sampling method, RPSM)深度挖掘高光谱数据,通过筛选最优波段组合与光谱指数,基于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LR)、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方法构建并比较油菜植株含水率监测模型。结果表明,针对油菜PWC监测,SR分析筛选的最优波段组合为730 nm、986 nm和1 071 nm, SPA法分析筛选的最优波段组合为686 nm、695 nm、707 nm、746 nm、964 nm、1 065 nm和1 069 nm, CARS法分析筛选的最优波段组合为694 nm、695 nm、696 nm、863 nm、864 nm、893 nm、973 nm、986 nm、1 050 nm和1 071 nm。RPSM筛选的最优光谱指数是归一化差值光谱指数(R981,R894)和比值光谱指数(R981,R894),其利用的波段均位于近红外波段。前述3个方法筛选的波段变量更多,蕴含的信息更全面,估测精度普遍优于光谱指数。建模分析结果表明,SPA-LR模型、SPA-BP模型、SPA-SVR模型均能实现油菜PWC的精确监测,经检验,其估测值和实测值的R2分别为0.693、0.940、0.84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623%、1.836%和1.227%。结果证明高光谱数据具备深度挖掘价值,运用全波段光谱分析方法能够在降维的同时保留有效信息,利用筛选出的波段组合构建线性或非线性模型,均能实现大田条件下全生育期油菜植株含水率的定量监测。
潘月曹宏鑫齐家国吴菲韩旭杰丁昊迪葛道阔张玲玲张伟欣张文宇
关键词:油菜连续投影算法BP神经网络
利用CERES模拟模型制定水稻栽培决策被引量:11
1993年
CERES—水稻模型是由美国IBSNAT机构(国际农业技术转让基准站网络)协调密西根州立大学与夏威夷大学联合研制在国际上影响颇大的一种模拟模型.它采用了许多简明的函数和方程组来描述水稻生理生态过程和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在DSSAT(农业技术转让的决策支持系统)大型软件的支持下,CERES—水稻模型不仅可以模拟天气、土壤、地形等不可控因子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将栽培上众多的可控因子如品种、播期、肥料等纳入考虑.
葛道阔金之庆
关键词:水稻栽培CERES
作物模型发展探讨被引量:71
2011年
为进一步深化与促进作物模型发展,并融入国际潮流,论文以系统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分类、比较及认识论挖掘等方法,通过作物模型概念、分类、作用及其与数字种植业的关系分析,阐述了作物模型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作物模型研究与应用新动态,比较了国际上作物生长模型四大研究组(DSSAT,School of de Wit,APSRU及中国)和功能-结构植物模型三大研究组(L-Studio,GREENLAB及中国)间作物模型的差异,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目前,虽然作物模型在数字种植业中的应用较少,但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未来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曹宏鑫赵锁劳葛道阔刘永霞刘岩孙金英岳延滨张智优陈煜利
关键词:作物模型作物生长模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