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承雍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天马与骆驼——汉代丝绸之路标识符号的新释被引量:8
- 2018年
- 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和河西出土文物透露了汉代重视天马轻视骆驼的原因。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骆驼被逐步引进汉地,其作为外来"奇畜"不为人知与熟悉,也缺少相应精湛造型的艺术品,与唐代出现的大量骆驼文物相比,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因而汉代人们梦幻的天马成为真实的外来引进物种,代替真实的骆驼成为了充满想象的神奇动物。可见汉代丝绸之路真正的标识符号应是天马而不是骆驼。
- 葛承雍
- 关键词:汉代天马丝绸之路
- 蒙元时代胡人形象俑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元代胡人就是色目人,笼统指来自西域中亚、波斯、阿拉伯以及欧洲的族群人种。终元一代,他们既是族群政治的受惠者,又是蒙元民族矛盾的牺牲品。学术界近年来关于色目人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但都是从文本文献到传统典籍,很少结合出土文物的研究.更很少对陆续发现的元代胡人形象陶俑进行仔细分析,本文试从文物补史、图像证史层面上作一填补,为学术界提供不可缺少的证据。
- 葛承雍
- 关键词:胡人族群政治出土文物民族矛盾传统典籍
- 唐长安伊斯兰教传播质疑被引量:2
- 1996年
- 唐长安伊斯兰教传播质疑葛承雍西北大学教授历史学最讲究"客观"、"真实",但历史学家的主观愿望,总是不断地被糅合进研究著作之中。长期以来,许多专著在论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时,都认为伊斯兰教早在隋代大业末年就入华传教,并于唐初武德、贞观年间在长安建立了大...
- 葛承雍
- 关键词:伊斯兰教粟特人丝绸之路清真寺波斯人
- 对西安市东郊唐墓出土契丹王墓志的解读被引量:19
- 2003年
- 2001年,在西安市东郊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方契丹王李过折的墓志,共计19行369字,记载了开元年间契丹与唐朝的关系,反映了契丹政权内部的矛盾、分化状况和唐朝的边疆政策,陈述了契丹王李过折的事迹和其后代为唐朝效力的事例。这方墓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学术界研究早期契丹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
- 葛承雍
- 关键词:唐代墓葬墓志
- 大学图书馆珍藏文化资产的分析
- 1997年
- 葛承雍
- 关键词:文化资产
- 文物、史学、文学的互动:学术创新、争鸣与激情的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文物、史学、文学三者的结合穿透,是当前人文科学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宏大叙事史诗性的历史课题,更能阐述和复活被湮灭的历史记忆,既给当代社会提供了借鉴与启迪,又提升了我们对世界的审美观和人生现实的反思。本文认为考古文物是学术突破的导向,历史文献是学术视野的基础,文学艺术是学术想象的翅膀,这三个专业领域的交流互动是学术创新的大趋势。
- 葛承雍
- 关键词:考古文物历史文献文学艺术学术创新
- 学术境界与脱俗创新
- 2012年
- 本文论述了学术境界影响人创新的重要性,从考古学的证明、史学的反思和文学的批判解读了理性思考的升华,指出'文学靠诗赋,历史靠文献,文物靠考古'的连带关系,三者结合才是破解学术之谜的钥匙。尤其是在学理方法上追求'让争鸣激活学术,让考证激活历史',这是脱俗求新的必由之路。
- 葛承雍
- 关键词:学术学理境界脱俗
- Khumdan为唐长安外来译名的新证被引量:1
- 2005年
- 本文以西安新发现北周史君墓中有明确纪年的粟特文与汉文双语对应题刻,证明Khumdan确为长安外来译名“胡姆丹”,是继敦煌粟特文古信札和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记载后的又一确切证据,针对长期以来关于Khumdan所引发的众说纷纭、歧义杂乱的谜团,作了回答,并对有关文章的推测失考和不符合史实之处进行了商榷。
- 葛承雍
- 王莽的悲剧——兼与张志哲等同志商榷被引量:5
- 1981年
- 目前史学界评价王莽的流行观点,以张志哲等同志《王莽与刘秀》(《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论光武中兴之业》(《文汇报》1979年7月6日、10月19日)几篇文章为代表,认为王莽是“一个可耻的政治丑角”、“好大喜功的野心家”、“典型的伪君子”,把王莽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渲染得更有声有色,更富于戏剧性,变成了一柱难移的铁案。
- 葛承雍
- 关键词:中国史研究豪强地主西汉后期史学界汉书
- “天下国家”盛唐气象被引量:1
- 2000年
- 唐人的视野比任何一个朝代的中国人都更为广阔,外来文明的炎炬比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传播得更远。胡汉风俗融会的结果竟使司法参军无法捕捉“胡贼”。值得深思的是,盛唐之所以成为外国人云集聚居的有魅力的地方,不单是它具有开放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明世界的优越性。我们不是简单地在述说过去,而是在启迪未来,激发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和迈向新世纪的信心。
- 葛承雍
- 关键词:唐朝民族团结历史研究文化开放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