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德燕

作品数:27 被引量:1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螳螂
  • 4篇亚科
  • 4篇分类学
  • 3篇跳甲
  • 3篇跳甲亚科
  • 3篇兔形目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发育
  • 2篇新种记述
  • 2篇药用
  • 2篇叶甲
  • 2篇叶甲科
  • 2篇植物
  • 2篇桑螵蛸
  • 2篇跳甲属
  • 2篇头骨
  • 2篇农林害虫
  • 2篇种群
  • 2篇螳螂目
  • 2篇系统发育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贵州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27篇葛德燕
  • 14篇杨奇森
  • 12篇夏霖
  • 5篇陈祥盛
  • 5篇吕雪霏
  • 3篇黄乘明
  • 2篇王书永
  • 2篇李文柱
  • 2篇周材权
  • 2篇杨星科
  • 2篇刘蓉蓉
  • 1篇杨光
  • 1篇刘少英
  • 1篇吴毅
  • 1篇李松
  • 1篇江廷磊
  • 1篇张立
  • 1篇胡义波
  • 1篇侯建华
  • 1篇鲁亮

传媒

  • 7篇兽类学报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昆虫知识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螳螂资源调查、广斧螳的人工饲养及其营养组成研究
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对贵州省螳螂目昆虫资源概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其二,通过对广斧螳进行人工饲养并结合野外采集观察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三,对广斧螳秋末雌虫的营养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其药食价值进行了评价。主要...
葛德燕
关键词:螳螂目资源调查人工饲养营养组成
文献传递
安氏白腹鼠的形态分化与分布范围修订被引量:4
2020年
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Thomas, 1911)是中国特有种,也是白腹鼠属体型最大的种类。这一物种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形态分化也缺乏系统分析。化石记录显示这一物种在第四纪晚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川黔地区中低海拔环境,然而国内外主要的数据库和专著均显示安氏白腹鼠现生种群分布区较为狭窄,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本文通过检视国内外主要动物博物馆馆藏标本,结合课题组近十年来的野外采集,对安氏白腹鼠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分化进行研究,综合利用采集记录和博物馆馆藏数据对这一物种的分布范围进行修订。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一物种具有3个遗传支系。安氏白腹鼠指名亚种分布于四川盆地周边山脉与华中、华南地区,安氏白腹鼠哀牢山亚种分布于云南西南及藏东南地区。基于头骨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安氏白腹鼠不同地理种群已产生显著的分化。安氏白腹鼠现生种群从中国西藏东南地区到秦岭,甚至武陵山地区中高海拔森林环境均有分布,但与第四纪晚期这一物种的化石分布记录相比,现生种群分布海拔已明显上升。
李飞虹杨奇森温知新夏霖张锋Abramov Alexei葛德燕
关键词:武陵山形态分化系统发育
螳螂种群增长制约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在自然界中,螳螂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饲养观察,以及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对这些主要制约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影响螳螂分布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这些因素中,自然条件中的温度是关键的制约因素,食物、天敌、自残行为、人类活动等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葛德燕陈祥盛
关键词:螳螂种群增长
中国跳甲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种记述
2007年
记述了中国跳甲亚科1新纪录属角腹跳甲属Lypnea Baly,1876及1新种毛翅角腹跳甲Lypnea pubipennis Wang et Ya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王书永葛德燕李文柱杨星科
关键词:跳甲亚科新纪录属
C4植物的扩张与兔形目动物的不同命运
葛德燕夏霖吕雪霏杨奇森
中国姬鼠属种类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其分布
姬鼠属(Apodemus)种类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林地和农田等生境中的重要鼠种。其可传播多种人兽共患病,其中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鼠疫影响较大,尤其是姬鼠型HFRS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姬鼠传播的鼠疫则局限于滇...
刘蓉蓉葛德燕鲁亮夏琳刘起勇杨奇森
《俄罗斯哺乳动物:分类和地理分布纲要》出版
2013年
俄罗斯哺乳动物研究者Pavlinov I.Ya.和Lissovsky A.A编著完成的《俄罗斯哺乳动物:分类和地理分布纲要》已于2012年底面世。该书为俄罗斯莫斯科州立大学动物学博物馆《动物区系研究》(Studies on the Fauna-Archive of the Zoological Museum of Moscow State University)系列丛书的第52卷,由莫斯科KMK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604页。该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最新疆域范围内的现生哺乳动物,包括9目,46科,138属,344种。各单元分别由不同的专家负责编写,参考了近年来N-%动物系统学、分子系统学和支序分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涉及各物种分类地位的变动、地理分布和濒危等级等,该书以俄语和英语双语形式出版,同时还列举参考文献1500多篇,可为国内哺乳动物研究者提供参考。该书英文全名列举如下:
葛德燕
关键词:支序分类学哺乳动物地理分布分子系统学
间颅鼠兔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演化动态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基于多个线粒体基因(包括COI、Cyt b、tRNA-Thr、tRNA-Pro、D-loop控制区部分序列共计2417 bp)对间颅鼠兔(Ochotona cansus)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演化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线粒体基因联合数据构建的贝叶斯树显示,间颅鼠兔分为两大支系:来自岷山山系东部的甘肃白水江和四川唐家河的种群组成了支系一;其余采样点的种群组成了支系二。基于以上基因所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的遗传结构与贝叶斯树一致。贝叶斯聚类分析(BAPS)将间颅鼠兔分为4个地理种群。A种群包括甘肃白水江(BSJ)和四川唐家河(TJH)的样本;B种群仅包括四川卧龙(WL)的样本;C种群包括青海北部种群(GC、MY、QL)、青海南部—四川北部种群(JW、JZ、ZK、RE)、四川康定(KD)和陕西太白山(TB)的样本;D种群包括山西娄烦(LF)以及陕西吴起(WQ)的样本。基于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物种树进行支系分化时间的推测,结果显示4个地理种群的分化时间分别约为0.72 Ma、0.32 Ma、0.12 Ma,这与造成青藏高原剧烈隆起的昆黄运动(1.10-0.60 Ma)和共和运动(0.15 Ma)发生时间基本吻合。采用中性检验、错配分布、扩展贝叶斯天际线(EBSPs)3种方法对间颅鼠兔的种群历史动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间颅鼠兔在历史上并没有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而且在末次盛冰期后开始衰减。生态位模型(ENM)预测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时间颅鼠兔的潜在分布区比其现今分布区小,末次盛冰期比末次间冰期潜在分布区略大,表明间颅鼠兔受末次盛冰期影响较大。气候因子分析显示降水比温度对间颅鼠兔种群影响更大,推测降水对植被的演化影响显著,从而影响间颅鼠兔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常勇斌杨奇森温知新夏霖吕雪程继龙Andrey A.Lissovsky侯建华葛德燕
关键词:种群遗传结构青藏高原隆起末次盛冰期
中国“草兔”头骨的形态计量学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对我国俗称"草兔"的147号标本,基于其头骨64个性状的线性量度数据,运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草兔"多数性状显著区别于非洲的草兔(Lepus capensis),因此,将其归为L.capensis尚不能得到形态学方面的支持。罗泽珣(1981)所划分的原草兔西域亚种(L.capensislehmanni)实际可能包含2个形态各异的种,但因本文研究材料限制无法与蒙古兔、藏兔模式产地标本进行比较,暂且保留Hoffmann和Smith(2005)的观点将其中天山以北的种群归入蒙古兔(L.tolai),而天山以南的新疆西南部种群归入藏兔(L.tibetanus)。此外,原草兔湟水河谷亚种(L.c.huangshuiensis)和中亚亚种(L.c.centrasiaticus)对应的种群与划为内蒙古亚种(L.c.tolai)的种群之间分化不明显,支持将这2个"亚种"并入蒙古兔的观点。而吉林延边种群的头骨形态与蒙古兔也很相似,基于本文的形态研究结果,不支持将其归入高丽兔(L.coreanus)的观点。
程承葛德燕夏霖周材权杨奇森
关键词:草兔头骨形态分析
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被引量:130
2021年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类各类群分类的科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兽类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兽类12目59科254属686种。该中国兽类名录使用基于系统发生关系的分类系统,并对物种有效性进行了充分慎重的确认和讨论。
魏辅文杨奇森吴毅蒋学龙刘少英李保国杨光李明周江李松胡义波葛德燕李晟余文华陈炳耀张泽钧周材权吴诗宝张立陈中正陈顺德邓怀庆江廷磊张礼标石红艳卢学理李权刘铸崔雅倩李玉春
关键词:哺乳动物分类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