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伟民

作品数:63 被引量:270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哲学宗教
  • 7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福柯
  • 20篇哲学
  • 7篇德里达
  • 6篇政治
  • 5篇歧异
  • 5篇启蒙
  • 5篇主义
  • 5篇利奥塔
  • 5篇法国哲学
  • 4篇萨特
  • 4篇权力
  • 4篇现象学
  • 4篇后现代
  • 3篇政治学
  • 3篇人类学
  • 3篇人之死
  • 3篇史观
  • 3篇庞蒂
  • 3篇我思
  • 3篇现代主义

机构

  • 60篇复旦大学
  • 1篇巴黎索邦大学
  • 1篇国立中山大学

作者

  • 60篇莫伟民
  • 2篇汪炜

传媒

  • 12篇复旦学报(社...
  • 8篇哲学研究
  • 7篇学术月刊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哲学动态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河北学刊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求是学刊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文史哲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里达的“弥赛亚”何以“没有弥赛亚主义”?
2023年
弥赛亚主义通常是指某个受苦受难的民族或全人类在未来能通过弥赛亚而获得拯救的宗教、政治、哲学、社会、历史和文化学说。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罗森茨威格、布洛赫、本雅明、列维纳斯等都提出了重要的弥赛亚思想。而德里达在全球霸权借助于远程技术和多媒体等高科技而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人类生活变得愈加艰难的新苦难时代,倡导一种超越复仇和功利算计的作为赠礼的正义观,阐发了其“没有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理论。本文拟从德里达关于“时代”、“正义”、“弥赛亚”这三者的理论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德里达的弥赛亚何以“没有弥赛亚主义”,并对此种独特的弥赛亚理论作出几点理论评述,结论是:德里达“没有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不仅没有否定弥赛亚主义,而且是对弥赛亚主义的一种回应,对某种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一种回应,对政治行动主义的一种回应,对西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一种回应。德里达的弥赛亚思想,在福山宣称的“历史终结”处解构历史的终结以便超越历史的终结,因而,它既非宗教弥赛亚主义,也非本雅明主义,更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一种解构主义政治哲学。
莫伟民
关键词:正义弥赛亚弥赛亚主义德里达本雅明
意识是“我能”——梅洛-庞蒂的“我能”现象学探究被引量:10
2008年
针对经验论把世界看做"意识的状态"从而低估了意识,而理智论则把世界解释为"状态的意识"从而高估了意识这一情况,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认为意识不是"我思"而是"我能",旨在超越经验论与理智论。梅洛-庞蒂的"我能"现象学直接影响了利科的"自身解释学"和福柯的"自身关切"的伦理学,在20世纪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莫伟民
关键词:我思梅洛-庞蒂利科福柯
竞争抑或斗争:雷蒙·阿隆工业社会阶级理论探析
2022年
阶级斗争是社会转型、发展及至文明进步的原动力。如果说托克维尔通过设想自由社会与专制社会这两大对立体制来论述现代社会不断民主化的趋势,马克思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及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演变中结合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终极目标来阐发其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那么,阿隆则主要聚焦1950年代以来东西方工业社会中的阶级状况、阶级关系、阶级利益和阶级政权问题。阿隆既批评唯名论的阶级定义,也质疑现实主义的阶级定义,主张东西方社会既竞争又合作的阶级关系,强调工人阶级的“雇佣劳动化”,而非“无产阶级化”。阿隆认为,虽然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时常会发生利益冲突,但我们有目共睹的东西方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恰恰在于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能同时得到满足。阿隆不仅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本身包含旨在改变社会的政治暴力革命斗争,还预言通过革命获得合法政权的苏联式计划经济制度将向西方市场经济制度靠拢进而发生变化。阿隆否认人类最终必将通向唯一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而主张与工业社会性质相符的多种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形态共存。总之,阿隆虽自认为深信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启迪下反思20世纪,但他就东西方工业社会而阐发的阶级理论却明显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性质。
莫伟民
关键词:雷蒙·阿隆托克维尔工业社会阶级关系阶级利益
福柯与政治想象力被引量:3
2009年
莫伟民
关键词:社会政治生活福柯法国哲学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政治局势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及其与福柯思想的歧异被引量:12
2017年
自然生命一旦政治化,政治就成为生命政治。阿甘本和福柯各自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生命权力与生命体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阿甘本把自然生命—政治生命、赤裸生命—政治生存这样的二元对立视为整个西方政治基础的原初结构,强调现代政治的关键并非如福柯所说的仅仅是在常态下生命权力对生命体进行算计,而是伴随普遍的例外状态变成常态的进程,原先处于边缘地位的赤裸生命逐渐占据政治领域的核心。"生命政治"实质上就是"死亡政治"。通过概述和论析阿甘本"赤裸生命"、"神圣人"、"极权主义批判"等方面的理论及其与福柯相关思想之间的主要差异,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阿甘本并未如他所愿地"矫正"或至少"完成"了福柯的生命政治论题,而是偏离了福柯生命政治的理论轨道,而此种偏离又具有其相应的积极效应和消极后果。
莫伟民
关键词:生命政治阿甘本福柯
狄尔泰的人文科学观及其争端
1990年
在狄尔泰所处的那个时代,自然科学是一个自我意识、自我确信的连贯的思想体系,它的方法和相互关系是透明的。但是,人文科学的领域却是一片混乱,人文科学的方法和目标都发生了冲突。研究人文科学的哲学家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吗?社会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吗?人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是否反映了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莫伟民
关键词:狄尔泰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逻辑结构
福柯的话语历史观及其与萨特的歧异被引量:7
2004年
观念史因假定先验主体具有构建和奠基事物的作用而坚持起源、连续性和总体性这三大论题。作为话语考古学家 ,福柯极其怀疑和敌视这类历史主义及其基础主体。福柯把话语看作隶属于同一个散布体系的全体陈述。话语作为实践 ,既是一个匿名的和历史的关系体系 ,又是那些把主体散布在大量可能位置和功能中的并合的、间断的和个体化的事件系列。因此 ,对话语所作的分析就无需参照先验主体。因萨特对间断的和偶然的话语事件和实践极为恐惧 ,就指责福柯拒斥和谋杀了历史。
莫伟民
关键词:话语观念史
从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死”被引量:16
1994年
莫伟民
关键词:上帝之死人之死尼采权力意志《词与物》哲学人类学
主体的命运
莫伟民
关键词:法国哲学
多维视角看德里达与阶级政治学的关系
2022年
正当苏东剧变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发生重大变化而西方学者高调宣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终结者之际,德里达呼请我们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深思当今世界相较于以往更为惨重的理论和政治的失败,并倡导建立一种旨在解决国际法危机、从根本上对国际法实施变革的“新国际”。针对德里达“新国际”没有“共属的阶级”这个说法以及在阶级的重要性、阶级与性别、种族的关系等问题上的看法,伊格尔顿、斯皮瓦克、阿玛德等人与德里达进行了理论上的较量。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之间的这场互动为我们提供了多维视界融合中的德里达“阶级政治学”的全貌。由此来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像西方自由主义者所说的那样被“去政治化”,因而也就不存在“被重新政治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德里达设法摆脱东西方传统政治哲学框架而诉诸于“新国际”这一友谊式的非政治性联盟来应对“国际新秩序”下错综复杂的新国际法问题,但这是力不从心的。德里达的“新国际”肯定不是“共济会”,但其具有的友谊式的非政治的联盟性质并不能有效解决复杂的新国际法问题。可以说,作为解构主义者,德里达既非马克思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者。
莫伟民
关键词:德里达伊格尔顿斯皮瓦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