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永胜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有机污染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3篇沉积物
  • 2篇生态风险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典型有机污染...
  • 1篇多环芳烃
  • 1篇酞酸
  • 1篇酞酸酯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主成份分析
  • 1篇主成份分析法
  • 1篇微污染
  • 1篇微污染物
  • 1篇金属污染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5篇范永胜
  • 4篇陶澍
  • 4篇刘文新
  • 4篇陈江麟
  • 2篇胡璟
  • 2篇凌晰
  • 1篇林秀梅
  • 1篇许姗姗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海近岸海区底栖贝类与沉积物中微量有毒物的分布特征
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研究黄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和底栖贝类体内重金属(As、Hg、Pb、Cd)、石油烃、PAHs、酞酸酯(PAEs)、DDTs和PCBs的空间分布和组成特征、输入来源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范永胜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海洋污染主成份分析法生态风险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被引量:21
2008年
利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黄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状况、组成比例,并开展了初步的来源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AHs的含量范围从未检出至8294ng·g^-1,高值站点主要位于辽东半岛的大连湾附近海区,以及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沿岸.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近岸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以中、高环(4-5环)组分占据明显优势;而在江苏近岸海区,低环组分(2~3环)的比例明显上升.低环与中高环组分的相对丰度以及成对同分异构体的比值结果显示,各海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各类燃烧释放过程,如燃煤、生物质、天然气和交通尾气等,石油产品输入的影响居次要地位.依据效应低值区间ERL的警戒水平,计算ERL商的平均值,从而初步得到各海区潜在的PAHs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大连湾PAHs污染较为严重,各PAHs组分的浓度均高于ERL警戒水平,而苯并(a)芘甚至超出效应中值区间的境界水平ERM,显示大连湾近岸海区具有较高的PAHs生态风险,而其它海区的潜在生态风险则较低.
凌晰刘文新陈江麟范永胜邢宝山陶澍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DDTs、PCBs与酞酸酯的地理分布被引量:4
2008年
依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考察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Es、DDTs和PCBs污染物的地理分布、组成特征,并基于相应的沉积物质量警戒水平,进行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近岸海区PAEs的高值站点集中在大连湾(1 389.8 ng/g)和旅顺(1 928.0 ng/g)周边海域,已超出相应的警戒水平,各海区主要组分为二丁基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黄海近岸海区只有大连湾出口海域沉积物中PCBs浓度(24.2 ng/g)稍高于ERL警戒水平(22.7 ng/g);而超过ERL警戒水平(1.58 ng/g)的DDTs较高浓度站点则主要位于大连湾(6.3-7.6 ng/g)、烟台-威海近岸(4.5-10.3 ng/g)、胶州湾(5.5-21.2 ng/g)和海州湾(27.4-62.9 ng/g)近海区域,其中海州湾一站点沉积物浓度甚至超过ERM警戒水平(46.1 ng/g).DDTs组成分析显示,p,p-′DDT的代谢产物主要是p,p-′DDD;在大连湾、威海、胶州湾和海州湾近岸海区以及山东半岛东部外海仍存在有DDT的输入,其来源可能是工业三氯杀螨醇和/或工业DDT产品.这些海区表层沉积物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尤其是海州湾的个别站点,潜在生态风险更高.
刘文新凌晰陈江麟范永胜陶澍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痕量有机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
渤海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微污染物残留被引量:10
2008年
依据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以确定渤海沿岸站位底栖贝类体内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范围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岸贝类体内Cd的含量普遍较高,而As、Hg和Pb的浓度水平大多较低。辽东湾沿岸贝类体内检测到较高的DDT显示附近区域有新的DDT输入。PCBs的生物残留量以莱州湾近岸为最高,其次是渤海湾近岸;酞酸酯的生物残留主要出现在莱州湾和辽东湾沿岸站位。渤海沿岸大部分站位贝类体内DDTs组份含量已超出相应的USEPA人体健康和野生动物的质量基准,应予以关注。
范永胜陈江麟刘文新林秀梅许姗姗胡璟陶澍
关键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分布被引量:15
2008年
根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确定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35%以上的站点,物种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15000 ng/g),大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二类标准(50000 ng/g).在威海、大连湾和胶州湾出现多环芳烃和酞酸酯少数相对高值站点(300 ng/g左右),而其它大多数站点贝类体内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含量都较低.中、高环组分占优指示近岸海区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热解过程;二丁基酞酸酯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是酞酸酯的主要组分.在所有站点,底栖贝类体内PCBs的含量普遍很低(<10ng/g).贝类体内DDTs含量超过第一类标准(10 ng/g)的站点大部分集中在南黄海沿岸,海州湾内一站点已超出第二类标准(100ng/g),而组分以代谢产物DDD和DDE为主.在所有站点的贝类体内都有p,p-′DDT检出,尤其在北黄海的大连湾和蓬莱附近海区(比例高于50%),指示周边地区存在潜在的DDT输入源.据此,大连湾、威海、胶州湾沿岸贝类体内石油烃和多环芳烃含量较高,胶州湾、海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DDTs含量较高,这些属于较高生态风险区,而大连湾、蓬莱近岸可能的DDT新输入对底栖环境构成一定威胁.
刘文新胡璟陈江麟范永胜陶澍
关键词:典型有机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