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亚蓓

作品数:23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脊髓
  • 7篇脊髓损伤
  • 6篇上肢
  • 5篇偏瘫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4篇日常生活活动
  • 4篇偏瘫患者
  • 3篇电刺激
  • 3篇上肢功能
  • 3篇下肢
  • 3篇康复治疗
  • 3篇脊柱
  • 2篇导向性
  • 2篇低血压
  • 2篇血压
  • 2篇治疗师
  • 2篇上下肢
  • 2篇神经肌

机构

  • 2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 1篇南京特殊教育...

作者

  • 23篇范亚蓓
  • 9篇王彤
  • 9篇王翔
  • 7篇蔡可书
  • 6篇伊文超
  • 6篇侯红
  • 5篇吴玉霞
  • 4篇周秋敏
  • 3篇张丽霞
  • 3篇朱奕
  • 3篇戴文骏
  • 3篇李勇强
  • 3篇余滨宾
  • 3篇秦建杰
  • 2篇李奇
  • 2篇周丽
  • 2篇王盛
  • 2篇陆晓
  • 2篇刘守国
  • 2篇候红

传媒

  • 7篇中国康复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7
2015年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作业训练40min/次,1次/天,6天/周;治疗组每天在20min传统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20min/次,1次/天,6天/周。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手功能评估(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UE、FTHUE-HK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提高和传统的作业治疗一样有效。
侯红范亚蓓吴玉霞蔡可书戴文骏伊文超王彤
关键词:偏瘫上肢功能上肢康复机器人日常生活活动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活动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另外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进行功能电刺激下步行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患侧踝背屈肌肌力、10m步行速度,并行"站起-走"计时测试(TUG)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侧踝背屈肌肌力、10m步行速度、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电刺激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TUG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电刺激组更少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肌的力量,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罗予卞荣孟殿怀伊文超蔡可书范亚蓓
关键词:脑卒中功能性电刺激
上肢圆周运动及反馈仪对偏瘫患者的作用分析
2005年
目的:证实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在左、右侧肢体偏瘫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人及左、右侧偏瘫患者各10例,均接受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测定,其中偏瘫患者均接受30min/d共1个月的仪器训练,训练结束后再次接受仪器测定,获取综合力向量值、时间、频率参数,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在三区的力向量均值、时间、频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右侧偏瘫患者力向量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正常人和左侧偏瘫患者各区力向量均值在训练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能客观反映左侧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改善左侧偏瘫上肢综合运动能力。
张丽霞王彤孟殿怀陆晓范亚蓓苏建新
关键词:上肢偏瘫
气压治疗对高位截瘫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干预的即刻效应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对经过一段时间体位适应性训练后仍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22例高位SCI患者的即刻作用,并探讨该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22例患者均分2天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完成方案1、2的训练内容。方案1,患者直立床站立期间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开始施加气压治疗,之后每5min询问和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并分别测量其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直至再次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止;方案2,在安静平卧位时即开始施加气压治疗,5min后接受直立床站立训练,站床期间持续气压治疗,直立床角度每升高15°。询问和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并分别测量其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直至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止。结果:方案2平均站床角度明显大于方案1(59.32±11.78°、37.51±8.96°,P<0.05);治疗后两种方案均能使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增高(P<0.05),且方案2增高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气压治疗对于长期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建议在体位适应性训练中结合使用。
范亚蓓周秋敏王翔王石艳蔡可书王彤
关键词:高位脊髓损伤体位性低血压气压治疗
一种防治脊髓损伤儿童脊柱畸形座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治脊髓损伤儿童脊柱畸形座椅,包括椅背及座位,椅背垂直于座位并与座位一体连接;椅背两侧对称设置有相同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垂直于椅背并与椅背一体连接;座位两侧对称设置有相同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垂直于座位并...
余滨宾朱奕范亚蓓周秋敏秦建杰
文献传递
瑜伽练习对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瑜伽练习对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瑜伽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瑜伽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中融入瑜伽练习。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BB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站立(D区)、走跑跳(E区)两大功能区评定,并采用步态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CP儿童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瑜伽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GMFM(D、E区)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且瑜伽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儿童的步速、步幅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双支撑相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瑜伽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瑜伽练习可以提高学龄期脑瘫儿童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有利于步态的改善。
范亚蓓王盛葛盼丽伊文超王翔
关键词:瑜伽练习脑瘫儿童
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非治疗时间内对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的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评分项目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MBI中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及MBI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常活动管理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该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吴玉霞范亚蓓蔡可书王翔侯红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脑卒中
完全性脊髓损伤伴左侧上下肢截肢患者康复治疗1例
2012年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伴左侧上下肢截肢术3月余。患者3个月前被电击后从3m高处跌落地面,送至南昌市人民医院,诊断为T2~T6椎体骨折,左侧上下肢电击伤,先后行左前臂中下段截肢术、T4、T5椎体固定术和左小腿中下段截肢术,当时胸T2、T3、T6椎体压缩小于1/3且未移位,未做固定。现收住本院康复医学科拟行综合康复治疗。
李勇强刘守国王彤张丽霞候红范亚蓓郭川周丽
关键词:完全性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截肢患者上下肢小腿中下段胸椎骨折
脊髓损伤儿童脊柱矫正及按摩座椅
本发明提供一种脊髓损伤儿童脊柱矫正及按摩座椅,利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能够从侧面有效限制患者的身体,固定患者脊柱,达到恢复矫正的功能,利用固定带能够有效从前侧固定患者躯干,防止患儿躯干前倾,进一步固定患者身体;按摩单元的设...
余滨宾朱奕范亚蓓周秋敏秦建杰励建安钟才云
文献传递
一种家用内收肌牵伸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内收肌牵伸器,包括右托板、横向支撑杆以及左托板;所述右托板的形状为“C”形,包括活动段、固定段以及短板,所述固定段套接在所述短板一端,所述活动段套接在所述短板的另一端;所述横向支撑杆包括第一伸缩杆、...
余滨宾朱奕范亚蓓周秋敏秦建杰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