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波

作品数:88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专利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建筑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盐岩
  • 41篇碳酸
  • 41篇碳酸盐
  • 41篇碳酸盐岩
  • 33篇酸压
  • 31篇储层
  • 19篇压裂
  • 18篇导流能力
  • 18篇酸蚀
  • 16篇裂缝
  • 16篇裂缝性
  • 15篇水力裂缝
  • 15篇气藏
  • 14篇酸液
  • 13篇酸蚀裂缝
  • 12篇碳酸盐岩储层
  • 11篇酸化
  • 11篇裂缝性储层
  • 11篇刻蚀
  • 10篇裂缝性碳酸盐...

机构

  • 88篇西南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化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西华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塔里木石油勘...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石化西南石...

作者

  • 88篇苟波
  • 70篇郭建春
  • 20篇李骁
  • 14篇陈迟
  • 12篇王琨
  • 11篇刘超
  • 9篇王川
  • 8篇赖杰
  • 8篇曾明勇
  • 6篇赵峰
  • 5篇余婷
  • 5篇王世彬
  • 4篇曾凡辉
  • 4篇曾杰
  • 4篇赵志红
  • 4篇刘飞
  • 3篇任山
  • 2篇李勇明
  • 2篇杨波
  • 2篇王念喜

传媒

  • 8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学报
  • 2篇钻采工艺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油气...

年份

  • 8篇2023
  • 17篇2022
  • 11篇2021
  • 17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应力-应变曲线定量表征岩石脆性的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应力‑应变曲线定量表征岩石脆性的新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目标工区储层的井下岩心,开展储层条件下的岩石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差应力σ‑轴向应变ε的关系曲线,即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2)在应力‑应...
郭建春詹立苟波刘超
文献传递
一种页岩油藏水力压裂支撑剂量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油藏水力压裂支撑剂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根据等效渗流原理,建立缝网系统与支撑剂量关系的定量模型;(2)基于储层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地层压力资料、岩石资料和油藏地质建模通用的Petrel软件...
郭建春苟波赵志红
文献传递
深层石灰岩储层酸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数值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深层石灰岩储层酸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1)计算施工结束时的井底温度;(2)计算施工结束时的裂缝缝长,在缝长方向划分网格单元并计算各单元的平均缝宽,得到各单元酸液流速;(3)以井底温度为初始...
郭建春刘壮苟波黄平辉赵俊生伍林张项飞
超深裂缝性碳酸盐岩伤害及解堵酸化模拟被引量:5
2020年
川东灯影组储层埋藏深(大于7500 m),天然裂缝发育,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伤害严重,解堵酸化是实现超深气井建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因缺乏灯影组储层钻井液伤害机理及解堵酸化效果实验,使得酸化工艺的选择和注酸参数优选缺乏针对性。以川东灯影组岩样为实验样品,模拟储层条件下天然裂缝宽度在10~250μm范围的钻井液伤害和酸化过程,并研究了注酸参数对酸化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当缝宽小于80μm时,钻井液伤害主要集中在裂缝入口端;当缝宽大于80μm时,钻井液可伤害整个裂缝壁面;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钻井液伤害程度先增加后减小,当缝宽为200μm时钻井液伤害最严重,渗透率伤害率为96.53%。当缝宽小于10μm时,酸液难以突破岩样,解堵效果较差,建议在限压条件下,尽可能提升注酸排量增加缝宽,提高酸化效果;当裂缝宽度为80μm时,解堵效果非常好,渗透率恢复率至507%;当缝宽大于200μm时,受裂缝面钻井液滤饼影响,胶凝酸解堵效果一般,建议采用复合解堵酸化工艺,解除裂缝面滤饼伤害。当注酸排量为4 m^3/min,注酸时间为60 min时可以获得较好的酸化效果。实验结果可为超深裂缝性碳酸盐岩解堵酸化工艺及注酸参数优选提供实验依据。
王琨詹立周朗马辉运苟波周长林
关键词:渗透率
实验确定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分布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实验确定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酸压模拟器 FracproPT 模拟酸压过程中井下酸压裂缝延伸扩展、酸刻蚀过程,获取沿着水力缝长方向的缝宽分布、缝高分布、温度分布、酸液质量浓...
苟波郭建春陈迟任冀川赖杰李骁杨波
裂缝性致密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多场耦合数值模拟与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深层高温致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酸液在天然裂缝中的动态滤失减弱了酸液对水力裂缝的刻蚀,影响了酸压改造效果。为了提高此类储层酸压设计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建立了耦合裂缝扩展与天然裂缝动态滤失的"流场-温度场-化学场"三场耦合前置液酸压模型。以磨溪气田龙王庙组X井为例,采用所建立的酸压模型,基于酸压施工压力数据拟合获取了储层天然裂缝特征参数,分析了天然裂缝动态滤失特征及其对酸压裂缝参数的影响;基于无因次产能指数综合评价了不同施工参数下的酸压改造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酸液在天然裂缝的动态滤失对缝内流动、温度均存在较大影响,天然裂缝滤失的精确计算是准确模拟预测酸压效果的关键;(2)裂缝性储层中的酸液滤失量并不随注酸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是随着沟通天然裂缝数量的增加呈现出锯齿状的动态平衡;(3)在裂缝性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最优注酸排量随注酸量的增加而提高,天然裂缝滤失是施工参数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4)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及经济因素,X井的最优注酸参数中注酸量为500~600 m^3、注酸排量为6 m^3/min,优化后计算得到的无因次产能指数为拟合所得的2.5倍。
郭建春任冀川王世彬苟波赵俊生伍林
关键词:裂缝性碳酸盐岩多场耦合酸压
一种适合超深碳酸盐岩气藏酸化球座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超深碳酸盐岩气藏酸化球座及其使用方法,酸化球座包括球座本体、酸化通道、接球轴芯,其中,球座本体设置在封隔器底部,内部设置有连通封隔器中心管的主通道,主通道中设有缩径部分,接球轴芯呈漏斗状,贴合缩径部分...
李小刚王瀚成易良平黄馨何睿苟波刘享李文鑫
文献传递
应力差异条件下水力压裂缝高增长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
2010年
对比了实验的缝高、缝长、缝宽、缝内压力数据与拟3D水力压裂模型预测结果,适用于裂缝在对称高应力隔层束缚下的低应力产层中的延伸。实验原理基于在两块岩石接触面上的应力呈阶梯状变化,这两块岩石表面均涂有透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裂缝沿着接触面延伸,分析裂缝增长图片上光的强度来测量裂缝的几何参数和全开裂缝的宽度。裂缝增长的外廓高度是产层高度的1.7倍,半长是产层高度的3倍。裂缝在整体外部形态、缝高增长和注入压力方面,拟3D水力压裂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这些数据很有代表性,其余数值模型可以参照这些测量数据。
苟波李勇明郭建春
关键词:3D模型
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的逆序酸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的逆序酸压方法,包括:S1:基于目标储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计算在注入一定量的前置液条件下形成的水力裂缝几何尺寸和水力裂缝中的平均温度;S2:计算水力裂缝中形成稳定黏性指进所需的高黏酸液与低黏酸液的...
苟波郭建春任冀川王琨余婷曾杰赖杰陈迟马应娴范宇陈伟华刘飞任山刘斌
酸刻蚀-暂堵一体化动态缝宽实验装置及暂堵剂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刻蚀‑暂堵一体化动态缝宽实验装置及暂堵剂评价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酸液储罐、暂堵剂储罐、输送泵、动态缝宽裂缝模拟装置、位移监测仪、液压泵、废液回收储罐、压力表;所述酸液储罐和所述暂堵剂储罐分别与所述输送泵的...
任冀川赵峰郭建春苟波苟兴豪詹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