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庆林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林火
  • 3篇森林火
  • 2篇植被
  • 2篇森林火险
  • 2篇森林火险区划
  • 2篇森林火灾
  • 2篇气候
  • 2篇区划
  • 2篇火险
  • 2篇火险等级
  • 2篇火险区划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1篇地表可燃物
  • 1篇载量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区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森林燃烧
  • 1篇森林燃烧性

机构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8篇田晓瑞
  • 8篇苗庆林
  • 3篇赵凤君
  • 3篇陈立光
  • 2篇王明玉
  • 2篇舒立福
  • 1篇陈鹏宇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火灾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森林湿地火烧6年后地表可燃物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可燃物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基础物质,研究森林地表可燃物变化是火后植被恢复和林火管理的基础。利用标准地调查分析南瓮河森林湿地在2006年火烧后地表可燃物的变化,地表径级可燃物采用线状相交法调查,林下可燃物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针叶林在火后地表3.0 cm以下径级可燃物减少,5.0 cm以上径级可燃物增加,灌丛基本无地表径级可燃物。所有调查的森林类型中,重度火烧后可燃物载量变化大于中度火烧。重度火烧后灌木层可燃物载量增加,中度火烧后的林下灌木可燃物变化有差异,火后6年草本可燃物载量增加,落叶层可燃物载量减少。
陈立光田晓瑞苗庆林陈鹏宇
关键词:可燃物载量
1961—2010年中国植被区的气候与林火动态变化被引量:24
2014年
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变化影响到区域的林火动态.基于生态地理区研究全国尺度上林火动态的变化是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根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把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两个气象要素差值到网格点(空间分辨率0.25°×0.25°),分析中国8个生态地理区森林分布区域的火险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气候和火动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中国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呈现线性上升趋势,但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所有生态地理区的火险期平均气温显著增加,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原区增温最显著,而大部分区域的火险期降水量变化不明显.研究区火灾次数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受害森林面积显著下降.除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的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外,其他生态地理区都表现为双峰型变化曲线.
田晓瑞赵凤君舒立福苗庆林王明玉
关键词:气候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火险区划-以徂徕山林场为例
火险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影响森林火险的静态因子评判指标分成三个层次,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各因子权重,充分利用现有的可燃物和地形数据信息,以徂徕山林场为例进行了森林火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徂徕山林场大部分...
苗庆林田晓瑞陈立光
关键词:森林火灾火险区划火险等级层次分析法
多气候情景下大兴安岭森林燃烧性评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燃烧概率模型BURN-P3描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大兴安岭地区的林火动态变化,提高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为开展林火管理适应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情景的气候模式数据,利用历史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对气候模式数据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别进行了校正。根据火险天气指数系统(FWI)分别计算研究区各格点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结合研究区可燃物类型、火发生和地形等数据,利用BURN-P3软件逐日模拟1971—2050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火发生与蔓延状况,分析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森林燃烧概率和火行为变化。【结果】1991—2010年研究区模拟平均燃烧概率为0.010 8,过火区(除2003年)燃烧概率为0.011 3,火发生位置的平均燃烧概率为0.012 45,t检验表明差异显著。2003年研究区平均燃烧概率为0.014 2,比1991—2010年平均值高31.5%。通过对过去时段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过火区比较分析,表明BURN-P3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大兴安岭地区的林火动态。与基准时段相比,2021—2050年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情景下燃烧概率平均增幅分别为-6.21%,7.71%,7.80%和19.48%,燃烧概率增幅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火烧强度将分别增加-13.0%,4.4%,1.5%和8.0%;树冠火比例分别增加-12.7%,4.2%,5.0%和4.7%,中部和西部树冠火增多显著。【结论】BURN-P3模型可用于模拟大兴安岭的林火动态,模拟结果可反映森林燃烧概率状况。与基准时段相比,2021—2050时段RCP2.6气候情景下平均燃烧概率有所降低,RCP4.5、RCP6.0和RCP8.5气候情景下燃烧概率将增加,火烧强度、蔓延速度和树冠火比率都呈现小幅增加。中南部的火活动明显增强,不同气候情景之间有所差异。
苗庆林田晓瑞
关键词:气候变化林火行为
中国西南地区林火分布与卫星探测
地区森林火灾严重,研究西南林区的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对提高这一地区的林火管理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卫星林火监测结果和林火统计数据,分析了西南地区的林火时空分布和火因特点,结果表明:卫星探火成为中国监测野火的重要手段,主要的...
田晓瑞舒立福赵凤君王明玉苗庆林
关键词:森林火灾卫星探测生态安全
林火管理对火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干扰因子之一。火动态研究是开展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文中总结了当前全球各种植被类型的火动态,分析了不同林火管理政策对林火动态的影响,根据当前火动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提出了综合林火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难点。
苗庆林刘耀香田晓瑞
关键词:林火管理火干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火险区划——以徂徕山林场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森林火险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影响森林火险的静态因子评判指标分成三个层次,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各因子权重,充分利用现有的可燃物和地形数据信息,以徂徕山林场为例进行了森林火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徂徕山林场大部分地区的火险为中低火险,高和极高火险区域面积分别占林场总面积的11.6%和3.1%。本研究为林场尺度上开展科学的火险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苗庆林田晓瑞陈立光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火险区划火险等级
大兴安岭不同植被火后NDVI恢复过程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火后植被恢复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不同火烧强度、不同植被类型的火后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变化特征,研究大兴安岭东南部火后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为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北方林火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火烧前后一系列的 MODIS 数据,利用 NDVI 和地面调查数据,以2006年大兴安岭松岭特大森林火灾为例,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强度火烧后的植被恢复过程。根据火烧前后NDVI变化提取过火区;结合地面调查,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划分火烧强度等级;根据火烧强度分级图和土地覆盖类型图,建立属性数据库,生成火烧强度等级-植被类型图。以2003—2005年同期 NDVI最大值为对照,在时间序列上分析植被类型和火烧强度对火后 NDVI 恢复的影响。根据邻近未过火区的 NDVI 变化,分析气象因子对NDVI的影响。【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9%,40%和31%。主要植被类型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的重度火烧部分分别占50%,52%和60%。重度火烧区域所占比例随着坡度增大而升高。在火后NDVI的变化过程中,各森林类型变化趋势相近,灌丛、草地和沼泽的变化趋势相近。【结论】火后 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除草地外其余植被类型在重度火烧后的 NDVI值均明显低于中、轻度火烧,但中、轻度火烧的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差异不明显。森林重度火烧区 NDVI在火后第2年达到最低,轻度火烧区火后6年NDVI基本恢复到火前水平。针阔混交林火后盖度的恢复速度较其他森林类型快。火烧强度对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显著,森林火烧后灌木层盖度高于未火烧区,且火烧强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植被类型和火烧强度对火烧迹地 NDVI恢复特�
苗庆林田晓瑞赵凤君
关键词:火烧迹地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