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泽胜

作品数:72 被引量:48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8篇水稻
  • 20篇杂交
  • 17篇杂交中籼
  • 17篇中籼
  • 16篇高产
  • 12篇籼稻
  • 11篇选育
  • 10篇栽培
  • 8篇栽培技术
  • 7篇性状
  • 7篇育种
  • 7篇品种选育
  • 7篇协优57
  • 5篇氮肥
  • 5篇杂交水稻
  • 5篇制种
  • 5篇水稻品种
  • 5篇品种资源
  • 5篇中籼稻
  • 4篇杂交中籼稻

机构

  • 68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安徽华安种业...
  • 1篇安徽省桐城市...

作者

  • 72篇苏泽胜
  • 40篇罗志祥
  • 38篇施伏芝
  • 18篇阮新民
  • 18篇张效忠
  • 11篇王元垒
  • 7篇阮新明
  • 7篇李泽福
  • 6篇台德卫
  • 5篇陈周前
  • 4篇夏加发
  • 3篇吴文革
  • 3篇杨联松
  • 3篇倪金龙
  • 3篇罗彦长
  • 2篇张泽生
  • 2篇朴钟泽
  • 2篇唐光勇
  • 2篇吴敬德
  • 2篇白一松

传媒

  • 33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杂交水稻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作物品种资源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农村实用技术...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大麦与谷类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6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籼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31个安徽籼稻地方品种(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选作为试验材料.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品种间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测定,并对安徽地方品种作了系统分类.结果指出,尽管各品种的地理环境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仍然存在.根据遗传距离将这些品种划成6个不同类群.这一研究将在水稻育种和安徽水稻地方品种资源改良中起指导性的作用.
张泽生苏泽胜张效忠
关键词:籼稻品种资源聚类分析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59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01年
协优 5 5 9在 1999~ 2 0 0 0年的省区试中均表现出高产、抗病、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与汕优 6 3相比具有 :每穗总粒数多 ,结实率高 ,但有效穗少 ,千粒重低。因此在栽培上应注重采用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等方法 ,以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 ,从而使其达到高产。
施伏芝苏泽胜罗志祥陶茂聪高清德
关键词:生育特性高产栽培
NMU化学诱变剂对早籼稻性状改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通过对NMU化学诱变剂诱变的11个早籼稻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得出:NMU对株高等主要经济性状均有诱变作用,但对不同性状的效果不同。株高的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单株谷重,播始历期的变异幅度最小;NMU诱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专一性,11个品种中,播始历期缩短和穗粒数增加的机率较大,千粒重增大、结实率提高以及单株谷重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可能性;NMU诱变还具有高效性,能够将早熟、高产及优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了常规育种方法难以达到的目标;NMU诱变也具有特异性,例如在早籼26后代中出现了糯性变异株系。竹青的诱变后代出现了外观品质较优的株系。此外,还可以获得一些诸如常绿等特异型种质资源。说明:NMU化学诱变剂及这项诱变技术用于水稻育种及品种改良是十分有效的。
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阮新民杨兴来
关键词:早籼稻经济性状诱变育种
安徽省引进的国外水稻品种资源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通过对日本、印度、韩国、墨西哥的水稻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研究,并对品种间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从中选出具有突出优良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良的资源,为进一步利用国外水稻品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张效忠苏泽胜王元垒
关键词:水稻品种资源
水稻综合技术及其示范效果被引量:1
2005年
通过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项目的实施,选用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集成综合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农民培训和技术示范,促进了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比非项目区同品种平均增产6.1%,项目区1.6万hm2水稻总效益达2500万元。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苏泽胜陈周前
关键词:水稻
施氮水平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产量及米质的影响被引量:18
2004年
在五个施肥水平下,探讨了6个品种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稻谷产量以及米质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升高。不同施肥水平下,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75、150kg/hm2施肥水平下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下降。因此,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下表现也不相同:协优57在75kg/hm2施肥水平下的农学利用率最高,达14.6kg稻谷/kg氮;氮肥农学利用率高的品种也需在适宜的施肥水平下才能体现。试验还得出:在不同的产量目标下,可选择不同的品种,以达到目标。而无论在何产量目标下,以选择协优9019风险最小。因为它的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多产稻和汕优63是较耐低肥的品种。从改善米质来讲,150kg/hm2的施氮量较为有利。
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阮新民
关键词:水稻籽粒产量米质氮肥
上海和韩国粳稻品种米质特性比较被引量:14
2002年
利用 6个上海粳稻品种和 9个韩国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质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上海和韩国品种间的粒宽、长宽比、穗着粒密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均呈显著的差异 ,上海水稻品种比韩国水稻品种粒型较细长 ,穗着粒密度高 ,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高 ,但食味值和淀粉谱特性则相反 ,韩国水稻品种的食味值和淀粉谱特性中的最高粘度值、最终粘度值和下降粘度值显著高于上海水稻品种。水稻品质特性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 ,蛋白质含量和穗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而与最高粘度值和下降粘度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最高粘度值、最低粘度值和最终粘度值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由此认为 ,通过育种手段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改进穗型和粒型结构 。
朴钟泽罗志祥韩龙植苏泽胜
关键词:粳稻食味值直链淀粉
氮素高效利用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概述了氮素高效利用水稻选育工作研究进展,阐述了水稻根系活力与根系吸氮速率关系,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氮素吸收量的差异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在各生育时期和不同生育时期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有关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在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育种中可以把较高的稻谷产量、多穗、高结实率和高收获指数作为其选育的主要参考指标。
苏泽胜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民
关键词:水稻
安徽省主要育成水稻品种及其系谱分析被引量:5
1994年
40多年来,我省育成水稻品种的系谱组成中几个骨干亲本的血缘主要来自早籼广、陆矮4号、矮脚南特,中籼IR26、IR29、密阳23,晚粳农垦58等,占全部育成品种(不包括地方品种)的70%。未来的育种策略,除以现有育成品种为基础外,还必须进一步开发和引进国内外优质稻种资源,拓宽遗传背景,不断丰富我省水稻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适应能力。
苏泽胜张效忠李泽福王元垒
关键词:水稻系谱分析
杂交中籼新组合K优954的选育与应用
2005年
K优95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K17A与恢复系9M054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施伏芝罗志祥阮新明苏泽胜
关键词:杂交中籼选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