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朝光

作品数:49 被引量:31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地层
  • 10篇地震
  • 10篇油气
  • 9篇断层
  • 8篇正演
  • 8篇凹陷
  • 8篇成藏
  • 7篇盐岩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碳酸盐岩
  • 6篇低序级断层
  • 6篇油藏
  • 6篇油田
  • 6篇湖相
  • 5篇地层油藏
  • 5篇地震描述
  • 5篇陡坡
  • 5篇陡坡带
  • 5篇油气藏

机构

  • 46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石化胜利...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石化新疆新...

作者

  • 49篇苏朝光
  • 17篇张营革
  • 8篇宋亮
  • 7篇高秋菊
  • 6篇郝志伟
  • 6篇田建华
  • 4篇闫昭岷
  • 4篇王楠
  • 3篇罗霞
  • 3篇刘传虎
  • 3篇朱定蓉
  • 3篇陈香朋
  • 2篇张秀娟
  • 2篇汪彩云
  • 2篇汪新文
  • 2篇牟敏
  • 2篇束宁凯
  • 2篇束青林
  • 2篇王军
  • 2篇陈先红

传媒

  • 6篇油气地质与采...
  • 6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油气地球物理
  • 3篇石油物探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复式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勘探地球物理...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西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为正确认识车西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寻找有利储集区,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等方面研究了其特征,并分析了储集物性影响因素,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有利储集部位。指出储集岩主要是颗粒滩亚相的颗粒灰岩,以次生溶孔及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中孔中低渗,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其中构造作用产生的断层对改善储集物性的作用最大。已钻井分析表明,储层的含油特征与储集物性有密切的关系,颗粒灰岩发育且靠近断层的部位储集性能好,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张鹏苏朝光张营革牟敏罗霞
关键词: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储集性能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2023年
沾化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其湖相碳酸盐岩油藏是关键的勘探目标,但前期研究对该类储层关注较少。为进一步认识沾化凹陷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以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石学、物性表征、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系统描述了碳酸盐岩储层的物质组成、储集物性、储集空间、孔喉结构、成岩作用等特征。结果表明:沾化凹陷碳酸盐岩以灰岩为主,孔隙度分布在0.03%~35.20%之间,平均孔隙度为6.90%,渗透率分布在0.0002×10^(-3)μm^(2)~1707.9200×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16.60×10^(-3)μm^(2),为典型的中一低孔隙度低渗透储层;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3种类型孔喉结构。研究区内储层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方解石胶结、白云石胶结、硬石膏胶结等;溶蚀作用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储层储集性能。高能沉积相带中灰礁相、灰滩相储层物性较好,低能沉积相带中灰泥坪相物性普遍较差;裂缝的发育是研究区部分低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沉积作用基础上成岩作用进一步改造储层,使其物性优劣分异更加显著。
何青杨田苏朝光巴素玉金杰华蔡来星任启强
关键词:储层特征湖相碳酸盐岩沙四上亚段沾化凹陷
前第三系不整合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对邵家洼陷前第三系基底地层的形成机理做了简要介绍,对前第三系与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面的分类、特征、识别以及其在油气运移、聚集中所起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样处于洼陷缓坡带以第三系浅层超覆油藏为主力含油层系的太平油田、陈家庄油田,其油气的运移、聚集都与前第三系不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洼陷缓坡带前第三系不整合面研究意义重大。
郝志伟苏朝光张营革田建华
关键词:运移通道
低序级断层“三化”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2020年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断块油气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的低序级断层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它使构造更加复杂化,低序级断层控制了油水关系和剩余油分布,对油藏开发有较大的影响,因而这种低序级断层成为了油田勘探开发不能回避和绕不过的问题,必须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马玉歌苏朝光陈雨茂
关键词:低序级断层
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特征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渤深6井钻探发现了富集高产的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表明,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类,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对渤深6潜山带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古生界油源充足,运移通道畅通,储层条件良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块。对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该区油气富集程度受距离油源的远近所控制,因此紧邻油源的潜山断块最具勘探潜力。
徐刚王军苏朝光巴素玉汪彩云周琳
关键词:下古生界风化壳地层结构油气藏特征油气藏类型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物源分析被引量:31
2010年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古地貌分析、砂砾岩含量分析、地层倾角分析以及岩屑组分分析等方法,对沙湾组物源及古水流方向进行系统研究,认为沙湾组存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两大物源体系,早期发育西北部物源体系,控制了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晚期物源方向往东迁移,以东北方向为主,控制了砂体呈东北-西南向展布。
苏朝光仲维苹
关键词:古水流车排子凸起准噶尔盆地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地层油藏地震描述技术被引量:11
2008年
针对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岩性、物性、含油性钻前预测难度大,成藏条件钻前预测可靠性程度低,地震描述技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分析了三级不整合地层油藏的相关地震特性,并根据不同序级的不整合特征,建立了针对性的精细地层油藏配套描述技术,形成了以振幅属性、地震相、约束反演为主的一级不整合地层油藏描述技术和以高精度层序分析、古地形分析、频谱成像和叠前反演技术为主的二、三级不整合地层油藏描述技术,提高了地震预测准确度。通过实际应用,胜利油区"十五"以来地层油藏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达2×108t。
张营革高秋菊苏朝光孙振冰
关键词:不整合地层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陈家庄凸起西段陈22块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地震描述技术被引量:7
2008年
古近系东营组在陈家庄凸起西段由西、北、东3个方向向凸起高部位尖灭,形成了大量的地层超覆圈闭。以陈22块勘探实践为例,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该区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的地震描述技术。即利用地震资料预处理提高分辨率,在地震剖面上直接识别追踪油层;地震相分析落实有利储层发育区;分频属性分析圈定主力含油小层分布范围,刻画其超覆线的位置;测井约束反演描述主力含油小层构造,确定钻探目标。截至2006年底,利用该技术在陈22块部署了9口探井,其中6口井获工业油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200×104t。
田建华苏朝光张营革郝志伟王楠
关键词:地震描述东营组陈家庄凸起
基于地震影像学的砂砾岩体多属性融合裂缝预测——以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沙三段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体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是预测裂缝发育区。由于单一的相干、曲率等地震属性多解性强,不能准确、精细地反映裂缝发育情况,尝试采用基于地震影像学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对研究区沙三段砂砾岩体进行裂缝精细预测。结果表明,相似性、最大正曲率和倾角曲率属性对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的裂缝发育较为敏感。采用RGB-IHS变换的多属性融合体在剖面和平面上能够清晰地展示裂缝的发育位置和展布形态。预测结果显示,在车71—车57井区受构造活动和异常高压的影响发育构造缝和超压缝交织的网状缝,在车古25井区受异常高压影响形成了沿多个方向展布的超压缝。基于地震影像学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在砂砾岩体裂缝预测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对其他类型油藏的裂缝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束宁凯汪新文宋亮苏朝光
关键词:砂砾岩体
春风油田浅薄层超稠油油藏高速高效开发关键技术被引量:15
2019年
春风油田作为中国石化“十二五”期间唯一投入整体开发的五千万吨级储量油田,开发伊始即确立了用5年时间建成百万吨原油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针对浅薄层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缺乏有效的储层描述方法、开发方式、工程技术以及管理体系等难题,围绕“三新三高”模式,开展针对性的系统攻关,创新配套了7项关键技术,突破了2m浅薄储层精细预测、高效热力复合采油技术,解决了有效动用难题;配套了水平井防砂免钻塞钻完井一体化、注汽水平泵采油一体化技术,解决了高效开发难题;完善了高干度循环流化床环保锅炉、产出水低温多效机械压缩蒸发技术,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了智能油田高效管理运行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开发成本。春风油田共动用地质储量近5000万吨,2015—2018年连续4年稳产超过100万吨,产能建设投资及单位完全成本降低了1/3左右,在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形成的关键技术丰富了稠油开发理论与技术,并已推广应用到新疆、河南以及胜利东部等同类型油田,支撑了低品位超稠油油藏的规模效益开发。
束青林王顺华杨元亮苏朝光吴光焕郑昕
关键词:浅薄层超稠油绿色低碳春风油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