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智勇

作品数:24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口腔
  • 4篇面部
  • 3篇牙槽
  • 3篇正畸
  • 3篇手术
  • 3篇前牙
  • 3篇颌面
  • 3篇颌面部
  • 3篇微创
  • 3篇疗效
  • 3篇口腔颌
  • 3篇口腔颌面
  • 3篇口腔颌面部
  • 2篇血管
  • 2篇牙槽突
  • 2篇植骨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疼痛
  • 2篇种植术
  • 2篇自体

机构

  • 24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作者

  • 24篇苏智勇
  • 15篇王涛
  • 15篇刘剑英
  • 12篇李方
  • 10篇随丽娜
  • 8篇张海亮
  • 1篇张海亮

传媒

  • 12篇全科口腔医学...
  • 5篇中国医疗美容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硝唑联合羟氨苄青霉素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MP-1、MMP-8和TIMP-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0
2016年
对40例侵袭性牙周炎(Ag P)患者(对照组)只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对38例Ag P患者(研究组)在行SRP基础上给予甲硝唑联合羟氨苄青霉素口服7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8(MMP-1、MMP-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的浓度并计算TIMP-1/MMP-1和TIMP-1/MMP-8比值。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2组患者龈沟液中MMP-1、MMP-8浓度水平均下降(P<0.05),TIMP-1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患者龈沟液中TIMP-1/MMP-1比值和TIMP-1/MMP-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3月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张海亮苏智勇裴玉岩李方
关键词: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
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前牙反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分析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Ⅲ类错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例骨性Ⅲ类错患者,均采取前方牵引器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投影X线测量结果与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一期牵引结束后,前牙反均解除,磨牙偏近中或者是中性关系恢复,患者面中部1/3凹陷改善明显。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矫治后ANB、SNA改善优于矫治前(P<0.05);矫治后SNA与正常平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矫治效果良好,能于促进上颌骨同时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对上下颌骨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苏智勇
关键词:前方牵引器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正畸联合正颌用于骨性牙颌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正畸联合正颌治疗的136例骨性牙颌畸形患者,回顾性探析正畸联合正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36例患者的面形获得显著改善,并且咬合关系非常满意。治疗后,患者的ANB角、SNB角的头影测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疗效较为理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
李方苏智勇王涛张海亮刘剑英随丽娜
关键词:正畸正颌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的效果初步研究
2016年
目的 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根尖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一次治疗组与多次治疗组,各40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适充、欠充、超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功、进步、无变化、失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组疼痛发生率为15.00%,多次治疗组为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根尖周炎患者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苏智勇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根尖周炎
微创拔牙技术与凿骨劈冠法拔除残根残冠对患者疼痛及应激状况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与凿骨劈冠法拔除残根残冠对患者疼痛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73例残根残冠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微创组(285例)及常规组(188例)。常规组采用凿骨劈冠法治疗,微创组采取微创拔牙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拔牙窝完整性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手术前后龈沟液炎性介质(前列腺素E2、髓过氧化酶、细胞间粘附分子-1、五正聚蛋白-3)、应激指标(丙二醛、活性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疼痛介质(半乳糖胺、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1),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1),拔牙窝完整性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术后第1 d、第3 d末微创组龈沟液炎性介质(前列腺素E2、髓过氧化酶、细胞间粘附分子-1、五正聚蛋白-3)、应激指标(丙二醛、活性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及疼痛介质(半乳糖胺、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微创拔牙技术治疗残根残冠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并发症少,能显著减轻术后局部炎症及应激反应,减少疼痛介质分泌,提高患者满意度,优于凿骨劈冠法。
李方王涛苏智勇苏佳楠刘剑英赵纪源随丽娜
关键词:残根残冠疼痛炎性介质
儿童口腔颌面部大面积血管瘤整形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整形手术治疗儿童口腔颌面部大面积血管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大面积血管瘤患儿102例,通过计算机抽样法平均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试验组患儿采取整形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手术治疗儿童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甚为理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李方苏智勇王涛张海亮刘剑英随丽娜
关键词:儿童整形手术
低速直机配合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低速直机配合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法治疗复杂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复杂阻生牙患者180例,以简单随机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凿骨劈冠拔除术,研究组行低速直机联合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张口受限程度、创面肿胀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 h、术后4 h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22%,较对照组的75.56%高(P<0.05);研究组术后2 h、术后4 h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张口受限程度和创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8%,较对照组的26.67%低(P<0.05)。结论:复杂阻生牙采用低速直机配合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法,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张口受限、创面肿胀程度,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李方王涛苏智勇苏佳楠刘剑英
关键词: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
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研究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12月收治的36例牙槽突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结合术后X线扫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创面Ⅰ期愈合35例,余1例因移植骨外露而重新予以修整缝合,创面Ⅱ期愈合。无连续骨桥者2例,植骨成活率为94.4%(34/36)。结论在牙槽突畸形修复方案中,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植骨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张海亮苏智勇李方王涛刘剑英
关键词:植骨自体髂骨
RF用于口腔种植GBR手术组织愈合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析RF用于口腔种植GBR手术组织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GBR手术患者88例,回归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手术使用生物膜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使用Bio-Gide生物膜,研究组使用PRF,对比两组患者的组织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新增骨垂直高度变化差值及水平宽度变化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种植骨结合率为(41.21±0.76)%、新骨生成率为(26.43±1.45)%;研究组种植骨结合率为(47.32±1.17)%、新骨生成率为(33.67±1.42)%;研究组种植骨结合率及新骨生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用于口腔种植GBR手术组织愈合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新生,值得推广。
苏智勇
关键词:PRFGBR口腔种植术愈合疗效
口腔癌患者动脉内化疗发生面神经麻痹的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通过高选择性地动脉血管内化疗后发生面神经麻痹的风险及相关预后。方法选择2008-12—2016-12郑州人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80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逆行动脉内化疗及每日同时的放化疗治疗,通过Yanagihara评分标准观察评估治疗后患者出现面神经麻痹并发症的概率及相关临床预后,同时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对现有文献中的相关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口腔癌患者发生面神经麻痹12例,发生率6.67%,稍低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上颌动脉插管操作,4例表现为三叉神经的第三分支麻痹,接受动脉化疗后5~13(7.9±2.0)d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所有患者于6~21(12.4±3.3)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Yanagihara评分显示,轻-中-重度面神经麻痹病例分别为4例(33.3%)、7例(58.3%)及1(8.3%),分数(13.3±5.2)分。结论通过上颌动脉(MA)及脑膜中动脉(MMA)内给予抗肿瘤药物有使口腔癌患者发生面神经麻痹的风险,临床诊疗中应引起注意及提前对患者家属予以告知。
黄莉张娟苏智勇
关键词:口腔癌面神经麻痹动脉内化疗风险评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