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乐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力学性能
  • 12篇力学性
  • 10篇树脂
  • 10篇酚醛
  • 10篇酚醛树脂
  • 10篇复合材料
  • 10篇复合材
  • 9篇氧化石墨
  • 9篇氧化石墨烯
  • 9篇石墨
  • 9篇石墨烯
  • 6篇原位复合
  • 5篇动态力学性能
  • 5篇PF
  • 4篇原位聚合
  • 4篇热致性
  • 4篇热致性液晶
  • 3篇原位复合材料
  • 3篇树脂复合材料
  • 3篇介孔

机构

  • 15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苏乐
  • 14篇韦春
  • 7篇曾思华
  • 7篇刘红霞
  • 7篇徐伟华
  • 6篇吕建
  • 3篇黄绍军
  • 3篇王武
  • 3篇余传柏
  • 2篇付俊
  • 2篇党晓东
  • 1篇潘冬明
  • 1篇李肖建
  • 1篇黄孝华

传媒

  • 4篇现代塑料加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塑料科技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中国塑料
  • 1篇2011年高...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动态力学性能
<正>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炭质新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超大的比表面积、高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热性能。然而,由于石墨烯既不亲水也不亲油,反应活性不高,难以在聚合物中达到良好的分散。氧化石墨烯是在制备石墨...
徐伟华韦春刘红霞余传柏苏乐曾思华
文献传递
SBA-15/UP原位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2012年
采用KH570对介孔二氧化硅SBA-15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合成SBA-15/不饱和聚酯(UP)复合树脂,后再通过共混、辊炼、模压成型制备了SBA-15/UP复合材料。研究了加入SBA-15对SBA-15/UP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硬度、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SBA-15加入使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降低了26%,玻璃化温度提高了16℃。
潘冬明韦春刘红霞余传柏党晓东李肖建苏乐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不饱和聚酯原位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介孔材料/不饱和聚酯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
<正>介孔材料是一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000m2)、可控的孔径尺寸(2~50nm)以及相对规整的孔道结构的新型多孔材料。介孔材料的优异性能使其在催化、吸附、制备新的高新技术先进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利...
潘冬明韦春苏乐
关键词:介孔材料不饱和聚酯原位聚合摩擦学性能
文献传递
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力学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与酚醛树脂(PF)进行原位聚合,将原位聚合树脂与固化剂、填料等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GO/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GO的含量对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磨损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GO通过原位聚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当GO质量分数为0.25%时,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18.6%,在250℃和300℃下,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分别降低了20.0%和15.6%。
徐伟华韦春刘红霞苏乐曾思华
关键词:原位聚合力学性能
热致性液晶-氧化石墨烯的协同作用对酚醛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液晶高分子是一种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及自增强等特点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在改性热固性树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氧化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纳米结构赋予其良好的自润滑性和增强效果,利用二者协同作用改善复合材料性能已引起广泛关注。本...
苏乐
关键词:热致性液晶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GO的加入方式对GO/P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013年
分别采用原位聚合、物理共混和球磨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研究GO的不同加入方式对GO/PF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蠕变和应力松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原位聚合法,GO/PF复合材料初始分解温度比纯酚醛树脂提高了43.8℃,冲击强度提高了18.6%;通过球磨法,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7.9℃,蠕变性能和松弛模量分别提高了64.7%和58.6%,表明GO的加入方式对GO/PF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徐伟华韦春吕建苏乐刘红霞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
TLCP含量对TLCP/PF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非等温DSC方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TLCP)/酚醛树脂(PF)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利用3种现象学模型(Ozawa及Kissinger简单模型、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等转化模型)分析对比了TLCP/PF复合体系及纯PF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了不同含量的TLCP对TLCP/PF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Ozawa和Kissinger 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TLCP/PF复合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Ea)结果一致;TLCP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F的固化反应,改变了PF的Ea;当TLCP的质量分数为3%时,Ea最小。
党晓东韦春徐伟华苏乐
关键词:酚醛树脂固化动力学
MGOs/MSFCM协同增强PF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分别采用经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的氧化石墨烯(MGOs)和剑麻纤维素微晶(MSFCM)与酚醛树脂(PF)进行熔融共混,通过辊炼、模压成型方法制备MGOs-MSFCM/PF复合材料,研究MGOs的含量对MGOs-MSFCM/PF复合材料的力学、应力松弛、蠕变及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SFCM/PF复合材料相比,经过MGOs-MSFCM协同增强的PF复合材料的力学、蠕变和应力松弛性能均有明显提高,且当MGOs质量分数为3%时,MGOs-MSFCM/P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松弛模量分别提高了13.2%,14.1%,27.8%,19.5%。
王武韦春黄绍军苏乐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超声分散与苯酚、甲醛进行原位聚合,将所得原位聚合树脂与其它填料一起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GO/酚醛树脂(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GO含量对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蠕变和应力松弛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当GO加入量为1%时,GO/PF原位复合树脂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纯酚醛树脂(PF)提高了55.8℃;当GO加入量为0.25%时,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18.6%;当GO加入量为0.5%时,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比纯PF复合材料提高78.3%,Tg提高了8.9℃。SEM观察发现,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凹凸不平,表明GO的加入能有效提高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徐伟华韦春刘红霞余传柏苏乐曾思华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原位聚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表面改性对酚醛树脂/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摩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的氧化石墨烯(MGO),采用FTIR和XRD对MGO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共混、混炼、模压成型工艺制备酚醛树脂(PF)/MGO复合材料,研究GO的表面改性对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进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GO的表面改性对提高PF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动态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具有明显效果,相比于未改性的PF/GO复合材料,其冲击强度提高了24.32%,弯曲强度提高了10.95%,弯曲模量提高了21.21%,松弛模量提高了42.22%,形变率降低了40.79%,同时改性的PF/M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显得平整、光滑。
付俊韦春黄绍军苏乐曾思华王武刘红霞吕建
关键词:酚醛树脂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