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蕾苹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肝炎
  • 11篇病毒
  • 9篇乙型
  • 8篇肝炎病毒
  • 7篇乙型肝炎
  • 5篇慢性
  • 5篇干扰素
  • 4篇细胞
  • 3篇毒性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杀伤
  • 3篇杀伤细胞
  • 3篇自然杀伤
  • 3篇自然杀伤细胞
  • 3篇慢性乙型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济南市传染病...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急救中心
  • 1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3篇李明慧
  • 13篇张璐
  • 13篇胡蕾苹
  • 12篇吴淑玲
  • 12篇路遥
  • 12篇谢尧
  • 11篇申戈
  • 8篇常敏
  • 7篇华文浩
  • 7篇吴云忠
  • 6篇宋淑静
  • 6篇徐道振
  • 5篇张丹
  • 4篇成军
  • 4篇刘顺爱
  • 3篇郝红晓
  • 3篇穆彩琴
  • 3篇刘如玉
  • 2篇杨民
  • 2篇张书凤

传媒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SVR率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及其影响SVR的相关因素。方法①对12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根据患者体重予15mg/kg/d。定期监测HCVRNA,SVR率作为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②以SVR为因变量,性别、年龄、RNAlog值、肝硬化分期、是否初治、是否RVR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①共12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85例获得SVR,38例无SVR。总SVR率为69.11%(85/123),代偿期肝硬化SVR率为74.51%(76/102),失代偿期肝硬化SVR率为42.86%(9/21)。SVR组基线RNAlog值6.11±1.01拷贝/ml,无SVR组基线RNAlog值6.53±0.92拷贝/ml,t=-2.194,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非条件Logistics回归方程的x2=20.673,P=0.000〈0.001,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RNAlog值、是否失代偿肝硬化、是否RVR。结论①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SVR率为69.11%,代偿期肝硬化SVR率74.51%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SVR率42.86%。②HCVRNA定量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无RVR是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疗效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是否初治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SVR率无明显相关。
穆彩琴张璐路遥吴淑玲申戈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吴云忠杨民谢尧华文浩宋淑静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丙型肝硬化持续病毒学应答聚乙烯二醇类利巴韦林
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通过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基线因素特征。方法从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前瞻性临床观察队列中收集治疗期间发生HBsAg消失患者的人口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基线因素,包括年龄、性别、HBVDNA含量、HBsAg/抗HBs水平、HBeAg/抗HBe含量和HBsAg消失发生的治疗时间,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018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29例患者发生HBsAg消失,201例初治患者,128例核苷类似物在治疗患者,年龄31(25,37)岁,ALT水平261.28±435.20U/L;HBVDNA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5.16±1.83log10 IU/ml,高病毒含量(HBVDNA〉10 6IU/m1)患者的ALT水平为337.00±414.87U/1,52例HBVDNA〉10 7IU/ml患者中的25例(48.08%)联合NA治疗。HBsAg基线水平2.92±1.15log 10 IU/ml,50.8%的患者HBsAg〈1500IU/ml,HBsAg消失的治疗时间90.2±63.0周,69.9%的HBsAg消失发生于48周疗程以上。HBsAg消失发生时间与基线HBsAg水平、HBeAg含量和ALT水平有独立相关性(P=0.000,P=0.035和P=0.014)。结论经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年轻、高ALT水平和低HBsAg水平特点,高HBVDNA含量伴高ALT水平者需加用NA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需要治疗48周以上疗程。
谢尧李明慧张璐靳丽张丹路遥吴淑玲申戈刘如玉胡蕾苹常敏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病毒乙型聚乙烯二醇类
循证医学在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理念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其在医疗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循证医学渗透至病毒性肝炎中是一次临床教学的新型模式探索,这样既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循证思维培养,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科研创新的能力.
李明慧张璐胡蕾苹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循证医学临床教学医疗教学思维培养
干扰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的适应性进化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titis B,CHB)患者干扰素-α(IFN-α)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适应性进化。方法对16例进入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IFN-α抗病毒治疗,治疗12周有6例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3例部分病毒学应答,7例无应答。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周的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后扩增HBV全基因组,进行分子克隆后测序,对病毒基因组4个开放读码框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并研究适应性进化与IFN-α抗病毒效果的关系。结果用最大似然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HBV基因组的正选择位点,一共检测到28个密码子位点。治疗前无应答组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16个)多于完全应答组(9个)和部分应答组(8个),治疗12周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正选择位点数量减少。对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进行抗原表位定位,发现28个正选择位点中有18个位于已知的抗原表位区。治疗后新出现的正选择位点S-ORF188位密码子位点、P-ORF 213位密码子位点以及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12周都未消失的正选择位点X-ORF144位密码子位点突变可能与干扰素应答不良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各个基因都存在适应性进化,且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大部分位于免疫表位区。HBV基因组的正选择作用可能与氨基酸突变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应答有关,SORF188位密码子位点、P-ORF213位密码子位点以及X-ORF 144位密码子突变可能与干扰素-α治疗早期应答不佳相关。
任玉莲张璐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刘如玉胡蕾苹郝红晓吴云忠谢尧李明慧
关键词:干扰素-Α适应性进化
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固有免疫反应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在正常人群、急性及慢性HBV感染各个时期的变化.方法 采集17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24例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15例慢乙肝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和12例健康成人(healthy individuals,HI)的静脉全血.检测外周血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CD56dimNK、NKp46high、NK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之一(NKp46)在AHB、IC、IT、HI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NK细胞频数在AHB(9.84±5.34%)和IC组(10.17±6.23%)较HI(14.32 ±4.82%)和IT组(17.47±8.14%)显著减少(AHB vs ITP=0.001;IC vs IT,P=0.002;ABH vs HIP=0.025;IC vsHIP=0.035;).CD56^bright NK亚群在HI(5.09±3.03%)和IT组(3.51±2.13%)较AHB(6.99±5.27%)和IC组(8.41±6.15%)降低,且IT组降低更显著(P分别为0.007,0.001).CD^56dimNK细胞在IT组(96.78±7.24%)较HI(91.71±3.28%)、AHB(92.08±5.65%)和IC组(90.98±6.27%)显著升高(P =0.024,P=0.017,P=0.004).NKp46^highNK细胞在IT组(7.9±7.26)较AHB(12.79±8.42)和IC组(11.78±4.76)降低(P =0.019,P=0.008).结论 HBV感染患者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CD56dimNK亚群及NKp46highNK亚群分布方面,AHB和IC患者均与IT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AHB和IC患者间并无显著差异.HI与IT在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及NKp46highNK亚群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种IC期、AHB与IT期NK细胞频数与亚群的不同变化,支持HBV感染后临床抗病毒时期的选择.
张璐路遥刘梦张丹申戈吴淑玲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本研究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近期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希望为临床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穆彩琴胡蕾苹张璐申戈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新生儿脐带血调节性T细胞和pDC频数及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CD127tow调节性T细胞和pDC频数和功能。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VDNA阴性(〈100IU/m1)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以及正常成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测定两组全血样本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占CD4+细胞比率以及pDC频数和表面分子水平;采用Luminex技术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FN—a、IFN-t、IL-6、IL-10、IL-17A、Fh-3L水平。结果新生儿脐带血CD4-I-CD25+CD127lowTreg细胞频数(7.34±1.54)与正常成人组(8.14±1.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Linl-HLA—DR+CDl23+pDC细胞频数及其表面功能分子CD80、CD83和CD86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组(P=0.000),而TLR-9表达阳性率(21.30±22.50)与成人(34.27±1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脐血中细胞因子IFN-r及IL-17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组(P=0.003,P=0.010),而IFN-a、IL-10、IL-6及Flt-3L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pDC频数、成熟度低于成人可能与新生儿感染HBV易慢性化有关。
刘莲陈晓雪张璐路遥刘梦张丹申戈吴淑玲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新生儿肝炎病毒乙型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转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对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中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eg-IFNα-2a180μg每周皮下注射1次治疗;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疗程,对Peg-IFNα-2a治疗期间HBsAg和(或)HBeAg持续下降者则继续治疗。患者入组前及Peg-IFNα-2a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测HBVDNA含量和血清学指标。以Peg-IFNα-2a治疗结束时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HBsAg10IU/ml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来评估干扰素治疗前基线血清HBsAg水平对干扰素治疗结束时〈10IU/ml的预测意义。结果共入组并治疗患者81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2.0(6.0~24.0)个月。Peg-IFNα-2a治疗19.6(15.5~33.3)个月;8.6%(7例)获得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除HBsAg消失者外,另有17.3%(14例)达到HBsAg〈10IU/ml。HBeAg消失率为40.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8.3%。基线HBsAg〈1500IU/ml预测干扰素治疗结束时HBsAg〈10IU/m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47,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7.3%和33.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2.1%和42.8%。结论Peg-IFNα-2a治疗可使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部分病毒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获得更高的免疫控制,基线HBsAg水平〈1500IU/ml可预测Peg-IFNα-2a的疗效。
李明慧胡蕾苹张璐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穆彩琴吴云忠杨民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干扰素肝炎病毒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例
2015年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一类复杂病例,属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HBV相关肾炎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炎。一般认为膜性肾病是由于小分子的HBeAg先种植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上皮下,带阳性电荷的HBeAb再与预先种植在上皮下的HBeAg结合而引起的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所致;膜增生性肾炎则是因大分子的HBsAg及其免疫复合物经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皮下沉积所致。诊断往往需经肝活检进行病理明确,治疗难度较大,需肝病科及肾病科相互配合,在此特报道本院HBV-GN一例。
胡蕾苹杨颖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吴云忠张璐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免疫复合物性肾炎HBV-GN膜增生性肾炎HBEAG
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频数及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活动期患者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在慢乙肝免疫活动期、急乙肝肝炎期和急乙肝恢复期检测其外周血NK细胞、CD56dim NK细胞、CD56bright NK细胞、IFNAR2+ NK细胞、NKp46high NK细胞和NKp46dim NK细胞频数以及NK细胞表面功能分子IFNAR2、NKp4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ALT、HBV DNA以及HBV markers相关性.结果 在IA和AHB两组间,AHB组NK细胞总频数、NKp46dim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IA组,但AHB组NKp46high NK细胞频数高于IA组.对于20例急乙肝恢复的患者,恢复期NK细胞和NKp46dim NK细胞频数显著高于急性炎症期,NKp46high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急性炎症期,而在急乙肝恢复前后CD56bright NK细胞频数和IFNAR2MFI、NKp46MFI水平在急乙肝恢复后有下降趋势,CD56dim NK、IFNAR2+ NK和NKp46+ NK细胞频数则呈上升趋势.在AHB组,HBV DNA与ALT呈正相关,而在急乙肝恢复前后:△HBV DNA和△ALT、△NK/LY(%)呈正相关;△ALT与△NKp46high NK频数、△NKp46MFI、△IFNAR2MFI呈正相关.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外周血NK细胞活性弱,而急性乙型肝炎中NK细胞在清除病毒,介导肝组织炎症损伤中发挥主导作用.
曹卫华吴淑玲冉崇平齐天林王星月屈晓晶张丹张璐路遥郝红晓常敏胡蕾苹刘如玉吴云忠杨民华文浩刘顺爱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肝炎乙型慢性急性乙型肝炎肝炎病毒乙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