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丹
-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镇泾长8砂岩古孔隙度恢复方法与应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砂岩储层古孔隙度特征和演化过程是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行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应用过程复杂繁琐,运用结果可靠性不高,不能体现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砂岩古孔隙度恢复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的影响,建立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以此恢复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建立的模型以效应模拟为原则,包括增孔作用和减孔作用模型,通过模型叠加得到总孔隙度演化模型。模型以时间为变量、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体现动态性和可靠性。在镇泾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镇泾地区砂岩孔隙度演化受到构造和沉积相的控制,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和局部微构造的高点。储集层孔隙度演化过程是高产油藏的主控因素。
- 潘高峰刘震胡晓丹
- 关键词:成岩作用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古湖岸线变迁及砂岩体形成分布控制作用研究
- 刘震许晓明聂永生李运振贾怀存胡晓丹常迈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古湖岸线变迁及砂岩体形成分布控制作用研究》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委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的勘探项目。项目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单井及地震层序研究认为延长组存在7个层序界...
- 关键词:
- 关键词:石油勘探开发沉积相
- 沉积盆地碎屑岩地层孔隙度演化模型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碎屑岩地层孔隙度演化特征的研究已经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掌握了地层孔隙度在地史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深化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本文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8段砂岩和姬塬地区延长组7段泥岩为研究对象,以现今孔隙度特征为切入点,以地史时间为主线,分别建立了适用于砂岩孔隙度和泥岩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砂岩孔隙度演化模型是总体减孔效应和局部增孔效应数学模型的叠加,前者主要受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作用的影响,而后者以溶蚀作用为主。泥岩孔隙度是正常压实趋势下孔隙度演化模型与欠压实段孔隙度增量模型的叠加。
- 施辉刘震潘高峰胡晓丹
- 关键词:成岩作用
- 陕北斜坡中部泥岩压实特征分析及长7段泥岩古压力恢复被引量:10
- 2015年
- 陕北斜坡中部长7段泥岩现今欠压实幅度不是很大,因此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运移动力受到怀疑,但现今的压力特征并不能反映成藏期的压力。首先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单井泥岩压实曲线为基础,对该区泥岩压实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泥岩压实均由正常压实段和异常压实段构成,虽然欠压实幅度不大,但欠压实现象普遍存在;正常压实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表声波时差值集中在320μs/m左右;现今压实剖面的异常压实段起始深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大古埋深期异常压实带起始深度则分布在2 250~2 400 m。然后恢复了长7段泥岩古孔隙度,并预测了主力烃源岩层(长7段)成藏期泥岩古地层压力。研究区长7段泥岩在成藏期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南部超压明显,压力系数达1.56,反映了成藏期烃源岩具有较强的排烃动力;古压力值为17~28.5 MPa,古压力系数为1.12~1.56,两者在平面上的分布都呈现出西南部高东北部低的特征,很好地解释了研究区内现今油气的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刘静静刘震朱文奇胡晓丹
- 关键词:油气运移
-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断层的发现及其对成藏的意义被引量:25
- 2013年
- 由于黄土塬二维地震静校正问题造成假构造现象,长期以来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不发育断层。利用二维地震剖面层拉平和横向压缩技术,发现多个断距小且大多近于直立的断裂,经过断层组合,确认北东向断层的存在,并认为发育北东向断裂带。该北东向断层可能是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右旋扭动应力场作用下重新活动并在中生界产生的撕裂断层,很可能在全盆地中都有发育。通过断层展布与油藏分布的叠合对比,显示出中生界油藏分布与断层位置有关,该断层可能是油气成藏的重要运移通道。进一步推论认为,中生界高陡断裂带的分布对中生界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 刘震姚星胡晓丹夏鲁王菁
- 关键词:断层基底断裂燕山运动运移通道中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段泥岩古孔隙度恢复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泥岩作为中生界油藏的重要烃源岩,其成藏期古压力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而泥岩古孔隙度的变化代表了古压力演化的特征,因此基于成藏期到最大埋深期烃类流体排出,地层超压释放的机理,提出了由孔隙度增量-最大埋深的关系逆推成藏期泥岩古孔隙度的新方法。通过分析最大埋深时期泥岩压实剖面的特征,利用长7段烃源岩欠压实孔隙度增量(△Φ)与最大埋深之间存在的指数关系,逆推出成藏期泥岩古孔隙度增量,并结合成藏期正常压实趋势下孔隙度值,恢复长7段泥岩成藏期总孔隙度。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7段泥岩成藏期古孔隙度偏高,普遍在23%~35%之间,说明成藏期泥岩欠压实作用强烈,异常高压是源岩排烃的主要动力。
- 王菁刘震朱文奇胡晓丹
- 关键词:孔隙度异常高压延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