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光伟

作品数:44 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水利工程
  • 11篇经济管理
  • 10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洞庭湖
  • 7篇水沙
  • 6篇三峡工程
  • 6篇径流
  • 5篇洞庭湖区
  • 5篇污染
  • 5篇流域
  • 5篇湖区
  • 5篇城市
  • 4篇洞庭湖流域
  • 4篇新型城镇化
  • 4篇乡村
  • 4篇湖流
  • 4篇城镇化
  • 3篇生态
  • 3篇水沙变异
  • 3篇水资源
  • 3篇泥沙
  • 3篇径流量
  • 3篇径流泥沙

机构

  • 27篇湖南工业大学
  • 25篇湖南师范大学
  • 10篇国土资源
  • 9篇湖南省水文水...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43篇胡光伟
  • 19篇毛德华
  • 12篇冯畅
  • 9篇李正最
  • 7篇张旺
  • 6篇张明
  • 5篇李志龙
  • 4篇黄作维
  • 4篇许滢
  • 3篇谭子芳
  • 3篇周慧
  • 3篇曹艳敏
  • 2篇林峰
  • 2篇周跃云
  • 2篇张锋荣
  • 2篇田朝晖
  • 1篇张丽
  • 1篇刘东润
  • 1篇夏芬
  • 1篇李景保

传媒

  • 3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第二届中国湖...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经济视角
  • 1篇住宅与房地产
  • 1篇河南科学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洞庭湖水沙过程变异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水沙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从年际和代际尺度上看,长江上游降水量减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异的主要因素;(2)洞庭湖流域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三口分流分沙的锐减,并呈现三口口门趋于淤积的状态,藕池河和虎渡河逐渐走向衰亡;(3)从洞庭湖泥沙沉积量过程线来看,2003—2011年洞庭湖的累计泥沙淤积量仅为3 411万t,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3.5%。
胡光伟毛德华李正最谭子芳冯畅
关键词:三峡工程洞庭湖水沙变异冲淤变化
后三峡时代洞庭湖区水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洞庭湖区水安全问题多样且严重,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频繁且严重,后三峡时代仍面临严重威胁;干旱缺水时常发生,后三峡时代有加重之势;局部地区水体污染仍较严重,存在富营养化潜在威胁;水土流失较严重,泥沙淤积、湖泊日益萎缩;血吸...
毛德华李正最李志龙冯畅胡光伟刘东润李景保
关键词:洞庭湖区
洞庭湖入出湖径流泥沙年内变化规律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根据洞庭湖入出湖水文站实测月径流泥沙长序列观测资料,运用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入出湖径流泥沙年内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四水入湖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集中于5-7月;输沙量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并呈现出越来越不均匀的趋势,集中于6-7月;荆江三口各站历年径流量年内分配整体趋势上变化不大,三口径流集中期均为每年的7月份,输沙量年内分配越来越不均匀;城陵矶径流量和输沙量不同年代之间的C_(V_y)值差异较大,输沙量C_(V_y)值呈较为明显的波动增大趋势,径流量C_(V_y)值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径流集中在7月,输沙在水沙交互影响下集中于4月;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使得洞庭湖水沙年内分配更加均匀。四水、三口和出湖集中期呈逐渐推迟的规律,泥沙的集中度均高于径流。
毛德华曹艳敏李锦慧胡光伟李正最周慧
关键词:径流泥沙集中度集中期洞庭湖
基于SBM模型的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碳排放效率评价被引量:4
2020年
针对建设占用农用地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必须从“量”和“质”的两个角度考虑,在降低碳排放总量的同时还必须提高碳排放效率。为此通过构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出湖南省14个市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研究湖南省各市州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与其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使用SBM模型对湖南省2016年14个市州的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长株潭、环洞庭湖区的城市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湘西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湘中南区集约利用水平不均;(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碳排放综合效率一致性分析表明,大湘西区的碳排放综合效率明显优于湖南省其他地区,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与其碳排放综合效率并不始终一致,大多数城市呈现负相关,其中只有长沙市处于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的理想状态;(3)不同城市需要采取差别化策略来提高碳排放效率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湖南省14个市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需要结合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差异化的低碳土地利用优化路径。
胡光伟刘玉安张明张明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SBM模型
洞庭湖水质变化及其形成机制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利用洞庭湖区14个监测断面的1991-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入出湖9个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结合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系统评价和分析了洞庭湖水质与营养状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由1991-1994年的Ⅱ类水质为主演变为2011-2015年的Ⅳ水质为主;洞庭湖富营养化状态由中营养状态逐步演变为轻度富营养化,导致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是TN和TP;从空间分布看,东洞庭湖污染最为严重,西、南洞庭湖污染较轻。探讨了洞庭湖水质变化的主要致污因子,点源和面源是其两大主要污染物来源,同时还受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荆江三口来水锐减的影响。最后对治理湖区水质环境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湖区水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
胡光伟胡光伟张明徐佳豪刘珍
关键词:洞庭湖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水沙变异三峡工程
固始县新农村建设的人地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不协调的人地矛盾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固始县作为新农村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突显。因此,在研究固始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人口、资源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找到固始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胡光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人地关系
湖南省“3+5”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显现,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土地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地域差异性,因而土地的利用与承载能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地域...
胡光伟
关键词: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产业结构
文献传递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与荆江三口关系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蓄水,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日益明显。根据水文泥沙观测资料,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分析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与荆江三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看,长江上游降水量减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异的主要因素;(2)长江中下游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锐减,并呈现三口口门趋于淤积,藕池河和虎渡河逐渐走向衰亡;(3)从洞庭湖泥沙沉积量过程线来看,2003—2010年洞庭湖的累计泥沙淤积量仅为2301×104t,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5.6%;(4)运用BP神经网络对洞庭湖出湖水量和沙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精度满足洞庭湖出湖水沙预测的需要。
胡光伟毛德华李正最田朝晖
关键词:洞庭湖区三峡水库三峡工程神经网络径流量
基于能值分析的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标准被引量:36
2014年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对1999—2010年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各项主要生态服务价值的能值及其货币价值进行计算,确立了根据每年生态服务功能能值总量相对于退田还湖生态恢复起始年份的增量来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分析了1999—2010年的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范围。结果表明:1999—2010年,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年补偿标准在40.31~86.48元·m-2,均值为57.33元·m-2;生态补偿标准呈逐年增加趋势,这反映了退田还湖生态恢复工程的成效逐渐显现。研究区生态补偿标准2005年以后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是湖南省集约型经济发展的结果,进一步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生态资源价值将日益凸显。能值分析应用于生态补偿标准能反映补偿标准的动态变化,解决了物质流、能量流与经济流对接困难的问题,克服了以往环境经济学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大的弊端,实证研究表明了能值分析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毛德华胡光伟刘慧杰李正最李志龙谭子芳
关键词:能值分析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补偿标准退田还湖洞庭湖区
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风险评价与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深入了解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促进洞庭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洞庭湖流域25个县(市、区)的TN、TP污染物负荷量进行计算,借助GIS软件绘制TN、TP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分析流域TN、TP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空间尺度上看,TN、TP污染负荷量在空间排放上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安化县、桃源县、石门县、平江县、桃江县等县区是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治区域,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上游。(2)从时间尺度上看,2010、2015、2019年T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95、10.90、6.95万t/a,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7.60、7.00、4.21万t/a,洞庭湖流域TN、TP污染物负荷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TN污染负荷量始终大于TP污染负荷量。(3)从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和居民生活3个方面来看,TN、TP污染负荷量也呈现出递减规律。(4)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流域分为复合污染型、畜禽养殖污染型、土地利用污染型、居民生活污染型4种类型。最后,为推进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的综合治理,结合TN、TP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采取种植业科学施肥、合理规划畜禽养殖规模和分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切合实际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
胡光伟胡光伟马逸岚周希冯畅黄丽媛
关键词: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负荷法时空分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