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琛

作品数:50 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胚胎
  • 17篇体外
  • 16篇胚胎移植
  • 15篇受精
  • 14篇体外受精
  • 12篇体外受精-胚...
  • 11篇细胞
  • 7篇妊娠
  • 7篇卵巢
  • 7篇精子
  • 6篇流产
  • 5篇年龄
  • 5篇卵母细胞
  • 5篇结局分析
  • 5篇发育潜能
  • 4篇妊娠率
  • 4篇胚胎发育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着床

机构

  • 49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贵阳市妇幼保...

作者

  • 49篇罗琛
  • 23篇全松
  • 16篇李红
  • 15篇陈士岭
  • 12篇邱卓琳
  • 11篇陈思梅
  • 10篇邢福祺
  • 10篇陈雷宁
  • 9篇张为青
  • 8篇陈薪
  • 7篇杨杰
  • 7篇褚庆军
  • 6篇倪运萍
  • 5篇郑海燕
  • 5篇钟梅
  • 5篇倪郝
  • 4篇余艳红
  • 4篇施晓鋆
  • 4篇宋娟
  • 4篇李秋华

传媒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实用妇科...
  • 3篇广东医学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生殖与避孕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国际生殖健康...
  • 2篇妇产与遗传(...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2013年粤...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染色体平衡易位伴反复自然流产六例被引量:5
2010年
例1 女,33岁,结婚5年,2次妊娠均于孕2月余自然流产.平素月经正常,孕期无患病及有害物质接触史,夫妇非近亲婚配,智力、表型均正常,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患者核晖为46,XX,t(1;7)(1qter→1p22∷7q31→7qter;7pter→7q31∷1p22→1pter),21ps+,.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
贾蓓宋兰林曾嵘罗琛邓康钟梅余艳红
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核型月经正常近亲婚配
不同年龄妇女的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同年龄妇女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1829个新鲜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结果:本研究的平均临床妊娠率为46.7%。≤34岁组、35~37岁组、38~40岁组、41~42岁组、≥43岁组的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3.3%、25.2%、13.3%、13.8%、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5%、45.4%、25.8%、27.5%、11.1%,差异有显著性(P=0.000);自然流产率分别为5.3%、10.8%、11.8%、15.8%、0%,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患者年龄是影响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加,尤其是38岁以上的妇女,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自然流产率显著升高。
宋娟陈士岭孙玲罗琛尹敏娜熊夏思赵二勇
关键词:年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
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654周期妊娠结局及出生儿随访观察。结果:654周期中有232例妊娠,临床妊娠187例(28.6%),早期流产31例(16.5%),晚期流产2例(1.1%),异位妊娠8例(4.2%),宫内宫外同时妊娠2例(1.1%)。共分娩144例,分娩率23.6%,足月分娩117例(81.1%),早产27例(18.9%),单胎107例(74.3%),单胎早产率9.3%,双胎37例(25.9%),双胎早产率45.9%。获得新生儿180个,男婴89个,女婴91个,其中低体重儿27个(14.9%)。新生儿出生缺陷4例,占2.2%,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远期随访89例,111个出生儿,年龄1~6岁,新增出生缺陷4例,失访31例(25.8%)。总的出生缺陷共8例(4.4%)。结论:冻融胚胎移植的早期流产率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与新鲜周期相似,但长期随访出生缺陷率增高,该技术的安全性问题需得到重视,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李敏陈士岭罗琛钟梅倪运萍
关键词:冷冻胚胎移植
Trophinin在人卵母细胞及着床前胚胎细胞上的表达与意义
2008年
目的研究trophinin在人卵母细胞、着床前胚胎细胞上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9个卵母细胞、16个分裂胚胎及12个囊胚进行了荧光检测。结果trophinin蛋白在人卵母细胞、分裂胚胎以及囊胚上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渐显著增强(P<0.05)。结论人囊胚可能通过trophinin与表达有相同粘附分子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发生同种粘附,从而在人胚胎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王华云邢福祺陈士岭罗琛
关键词:TROPHININ
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关系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临床特征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并探讨其相互关系,以期对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3年鹿特丹专家会议提出的PCOS诊断标准,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189例分为3个亚型:I组:PCO+稀发排卵/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生化表现,共54例,行IVF-ET新鲜周期58个;Ⅱ组:PCO+稀发排卵/无排卵,共117例,行IVF-ET新鲜周期126个;Ⅲ组:PCO+高雄激素临床/生化表现,共18例,行IVF-ET新鲜周期18个;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征及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I型组和Ⅲ型组的基础T浓度高于II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组的其他基本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I型组Gn起始量较其他两组增加,I型组和Ⅲ型组获卵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正常受精率较II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的取消移植率、生化妊娠率无显著差异;I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单个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较其他两组降低;I组和Ⅲ组胚胎丢失率、自然流产率较Ⅱ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和Ⅲ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鹿特丹诊断标准的分型方法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特征,各型PCOS不孕患者接受IVF治疗的临床结局相似,而I型和Ⅲ型PCOS不孕患者的早期胚胎丢失和自然流产率升高,推测可能与体内过多的雄激素影响了胚胎的继续发育潜能有关。
李敏宋娟陈士岭罗琛倪运萍王庆玲郑海燕伍芳容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同一取卵周期采用IVF结合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同期卵子采用IVF结合ICSI治疗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及ICSI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结合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149例,将同期卵子按各50%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VF和ICSI进行授精,比较原发性不孕症组与继发性不孕症组、IVF与ICSI组之间受精情况、临床结局及出生缺陷的差异。结果原发性不孕症组的常规IVF完全未受精率10.2%,高于继发性不孕症组3.9%(P<0.05)有显著差异。ICSI组未出现受精失败;且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高于常规IVF,多原核受精率低于IVF组(P<0.05)。ICSI组来源胚胎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分娩率高于常规IVF胚胎移植组及IVF与ICSI混合胚胎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不孕原发性不孕患者及可疑受精障碍患者宜选用IVF结合ICSI的授精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对这类患者ICSI可能并不增加其子代的出生缺陷率。
施晓鋆伍芳蓉陈士岭王庆玲罗琛倪运萍郑海燕邱卓琳张为青杨杰陈薪
关键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反复植入失败的实验室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反复植入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中移植8细胞胚胎8枚以上,或移植囊胚5枚以上未获得临床妊娠^([1])。其原因多而复杂,其中实验室因素(培养胚胎质量、移植胚胎挑选、实验室质量控制等)为导致RIF的重要原因之一^([2]),不可忽视。本文就RIF实验室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改进RIF患者的结局。
张力佳罗琛罗轶群全松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植入RIF临床妊娠胚胎质量
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胚胎着床能力及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病例,选择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202个新鲜周期,分析SET的临床妊娠结局与年龄、卵巢反应性及胚胎卵裂球数的关系。结果: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19.8%;〈30岁组、30~35岁组、36~40岁组、〉4JD岁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92);卵巢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73);7~8细胞胚胎组、6细胞胚胎组、4~5细胞胚胎组、2~3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结论: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以7~8细胞胚胎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最高。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下,卵巢反应正常者,选择优质胚胎进行SET能够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宋娟陈士岭尹敏娜熊夏思赵二勇孙玲罗琛
关键词:单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
两种人卵巢颗粒细胞分离提纯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2种人卵巢颗粒细胞分离提纯方法的效果。方法: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穿刺取卵后的卵泡液,分别用2种方法分离提取颗粒细胞。A法用红细胞裂解液去除混杂红细胞、酶消化卵泡液中黏液团、Percoll分离液与细胞悬液等体积叠加后离心;B法省略红细胞裂解步骤、舍弃黏液团、增加Percoll分离液用量。比较2种方法获取的颗粒细胞数量、活性、纯度以及实验耗时。结果:2种方法获取的颗粒细胞存活率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法获取的颗粒细胞数量多于B法(P<0.05),但混杂较多细胞碎片,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状态欠佳;B法获取的颗粒细胞纯度高,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且实验耗时较A法短(P<0.05)。结论:2种方法对颗粒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B法更为省时高效,有助于建立稳定的颗粒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江欢谢宝国罗琛李红朱伟杰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细胞分离体外培养
复发性流产与反复种植失败相关危险因素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M)与反复种植失败(RIF)相关危险因素的联系与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选取RM患者68例及RIF患者22例进行男女双方染色体及女方的子宫解剖、内分泌、凝血、免疫共五方面筛查,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各方面异常率。结果 RM组免疫异常率及NK细胞异常率均显著高于RIF组(分别为94.1%vs.72.7%及84.4%vs.57.1%,χ2=5.687及χ2=5.278,P均<0.05);两组男方染色体异常率均高于女方,RM组双方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16.2%vs.5.9%(P>0.05),RIF组为36.4%vs.4.5%(χ2=3.387,P<0.05)。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混合异常率(≥2项)分别为86.8%vs.77.3%(P>0.05),以高凝状态(86.8%vs.86.4%)及免疫异常(94.1%vs.72.7%)为主,其检测指标以狼疮抗凝物(LA)异常(58.2%vs.70.0%)及NK细胞异常(84.4%vs.57.1%)为主。结论 RM及RIF的相关危险因素均包括遗传、子宫解剖、内分泌、凝血、免疫五方面,且多为混合异常,均以凝血及免疫异常为主,而RM可能与外周血NK细胞增高更密切;此外,男方染色体异常比女方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更相关。
徐丽清陈雷宁宋兰林李红罗琛陈思梅全松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染色体内分泌高凝状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