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平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细胞
  • 5篇膀胱
  • 3篇血小板
  • 3篇神经元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细胞癌
  • 3篇创伤
  • 2篇凋亡
  • 2篇休克
  • 2篇运动神经
  • 2篇运动神经元
  • 2篇尿动力
  • 2篇尿动力学
  • 2篇脓毒症小鼠
  • 2篇盆神经
  • 2篇梗阻
  • 2篇腹部
  • 2篇膀胱癌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作者

  • 22篇程平
  • 8篇陈立波
  • 6篇鲁功成
  • 6篇窦东伟
  • 6篇曾甫清
  • 5篇郑海
  • 5篇肖传国
  • 4篇邢诗安
  • 4篇朱朝辉
  • 4篇孙运秀
  • 4篇朱鹏程
  • 2篇张齐钧
  • 2篇方开锋
  • 2篇刘延军
  • 2篇陈路佳
  • 2篇杨郁
  • 2篇李国胜
  • 2篇张进祥
  • 2篇陈敏
  • 2篇王思齐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临床急诊杂志
  • 4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排尿期尿道压力测定在膀胱出口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排尿期尿道压力测定 (MUPP)在膀胱出口梗阻 (BOO)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下尿路梗阻患者 4 5例 ,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38例 ,前尿道狭窄 3例 ,女性尿道狭窄 4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 4例。按常规方法行压力 流率测定 ,静态尿道压力测定 (UPP)及MUPP。以压力下降梯度计算梗阻程度。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研究不同疾病梗阻患者尿道压力下降点及下降梯度 ,MUPP对梗阻部位的诊断价值 ,MUPP与压力 流率研究对可疑梗阻诊断的比较 ,MUPP与压力 流率研究判断梗阻程度的比较。 结果 对照组 2例男性 ,外括约肌以上尿道内压与膀胱内压力相等 ,尿道压在外括约肌处快速下降 ;2例女性 ,膀胱压与全部尿道压几乎相等 ,尿道末端 1cm处尿道压下降。 38例BPH患者最大排尿压增高 ,平均为 (99.33± 4 1.0 9)cmH2 O(1cmH2 O =0 .0 98kPa) ,尿道压力在膀胱颈或前列腺尖部下降。 3例前尿道狭窄患者后尿道近端压力与膀胱压相等 ,球部及远端尿道压力下降。 4例女性远端尿道狭窄患者尿道压力在狭窄远端区域下降。BPH、前尿道狭窄、女性远端尿道狭窄平均MUPP压力下降梯度分别为 (71.6 3± 37.4 1)cmH2 O、(43.5 1± 15 .71)cmH2 O、(41.4 8± 17.34)cmH2 O ,与正常对照组的 (2 4 .2 5± 2 .99)cmH2 O相比 ,差别有?
陈敏鲁功成张齐钧曾甫清王思齐程平肖传国
关键词:尿动力学膀胱出口梗阻
大鼠盆神经节NOS和VIP阳性神经元对阴茎海绵体的支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鼠盆神经节(MPG)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神经元对阴茎海绵体的支配。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大鼠MPG中还原型辅酶Ⅱ(NADPH,NOS标志物)阳性和VIP阳性神经元对阴茎海绵体的支配。结果:HRP阳性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于MPG内靠近阴茎神经的区域。HRP阳性标记神经元中72%(210/292)为VIP免疫阳性,83%(268/323)为NADPH组化反应阳性。结论:大鼠盆神经节中NOS、VIP阳性神经元对阴茎海绵体有直接支配,NO和VIP作为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了阴茎勃起。
李兵杜茂信程平吴新红
关键词:盆神经节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肠肽
肾细胞癌中bcl-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 (RCC)中bcl 2、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 (SABC)法分析 3 4例RCC标本中bcl 2、p5 3和PCNA蛋白的表达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3 4例RCC标本中 ,15 ( 4 4.1% )例bcl 2阳性表达 ,表达阳性率与增殖指数 (PI)、凋亡指数 (AI)及RCC病理学参数无关 ;仅有 3例p5 3表达阳性 ;PI为 6.0 %~ 2 4.0 % (平均为 12 .3 % ) ,AI为 2 .0 %~ 8.0 % (平均为 5 .4% ) ;PI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关系 ,AI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结论 明显增高的PI和AI与肿瘤恶性表型有关 ,提示在RCC中肿瘤细胞过度增殖伴有频繁的凋亡发生。
朱朝辉邢诗安程平李国胜杨郁曾甫清鲁功成
关键词:肾细胞癌P53细胞增殖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在小鼠脓毒症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在脓毒症小鼠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CLP组、CLP+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检测处理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CD61、CD62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 CLP组血小板计数为(167.0 ±31.4)×106/L较阴性对照组[(289.7 ±45.9)×106/L]、假手术组[(267.7±25.4)×106/L]、替罗非班组[(217.0 ±29.7) ×106/L]明显降低(P<0.01);CLP组CD61、CD62P[(91.22 ±2.96)%、(7.87±2.90)%]及TNF-α、IL-6[(723.51±96.65)、(757.35±131.48) ng/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替罗非班组CD61、CD62P[(67.50±8.67)%、(3.53±0.78)%]及TNF-α、IL-6[(426.38±16.69)、(482.32±56.73)ng/L]表达较CLP组降低(P<0.01);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表达与炎性因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因子表达参与脓毒症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孙运秀薛寅凯刘延军朱鹏程窦东伟陈立波程平杨东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炎性反应
肾绞痛的药物治疗被引量:15
2011年
急性肾绞痛是由于上尿路结石引起的反应性肌肉收缩所致,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急促移动或突发嵌顿,导致上尿路急性梗阻,由于管腔内壁张力增加,扩张及刺激管壁上平滑肌兴奋性增加,不断加强蠕动,力求克服阻力排除梗阻,然而蠕动的增强加大了管腔压力,其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
蒋春舫程平
关键词:肾绞痛急性急诊
雄性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2004年
目的 :探讨研究正常雄性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方法 :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荧光金 (FG)注射于正常雄性SD大鼠的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肌门外括约肌 ,行逆行神经追踪。结果 :尿道外括约肌或坐骨海绵体肌注射HRP或FG后 ,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外侧核 ;球海绵体肌或肛门外括约肌注射HRP或FG后 ,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 S1段前角背内侧核。结论 :雄性大鼠支配盆底横纹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两个区域 :支配坐骨海绵体肌运动神经元聚集分布于脊髓L5~S1(以L6多见 )段前角背外侧核 ;支配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聚集分布于脊髓L5~S1(以L6多见 )段前角背内侧核。
程平肖传国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控制下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2005年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及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截瘫后,支配大鼠盆底肌肉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分布。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n=25):大鼠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截瘫。于造模后6个月,取正常组(n=10)及模型A组(n=20)大鼠行荧光金(fluorogold,FG)注射至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行逆行神经追踪,荧光显微镜观察FG阳性神经细胞。采用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malt agglutinator binding horseradish peroxidase,WGA-HRP)作为顺行神经示踪剂,取模型B组(n=5)大鼠左侧L4前角注入WGA-HRP,经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HRP显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内神经纤维末梢。结果注射FG后,正常组:尿道外括约肌或坐骨海绵体肌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外侧核;球海绵体肌或肛门外括约肌,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内侧核;模型A组: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左侧L4前角均可见FG标记神经元。模型B组:大鼠左侧L4前角注入WGA-HRP后,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内可见大量神经纤维末梢着色。结论正常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L6前角,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下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主要分布于L4前角;脊髓L4前根与L6前根吻合后形成的“异类神经纤维”发出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
程平肖传国
关键词: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运动神经元
膀胱癌中p53突变及Bcl-2、PCNA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5 3突变和Bcl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检测 6 2例膀胱癌标本Bcl 2、p5 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 (PI)。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计算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即凋亡指数 (AI)。结果  6 2例膀胱癌中 ,5 0例 (80 6 % )发生 p5 3突变 ,其中G3 级的突变率为 91 3% ,较G1级 (72 7% )和G2 级(78 5 % )更多见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T2 期 p5 3突变率 (95 7% )较Ta 1期 (71 8% )高 (P <0 0 1)。14例 (2 2 5 % )发现有Bcl 2表达 ,Bcl 2表达阳性率在G3 级中明显高于G1和G2 级 (P <0 0 5 ) ,但与分期无相关性(P >0 0 5 )。Bcl 2表达与p5 3突变无关。PI为 17 3%~ 4 1 8% (平均为 2 2 4 % ) ,AI为 1 9%~ 3 5 % (平均为2 9% ) ,PI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AI与肿瘤的分级明显相关。结论 p5 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 p5 3和PCNA过表达可提示预后。随着肿瘤的进展 ,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 ,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朱朝辉邢诗安程平曾甫清鲁功成
关键词:P53突变膀胱癌BCL-2表达凋亡细胞细胞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新技术的诊疗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是急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主要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死亡率约2%-10%.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由于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根据不同的病因可有多种治疗方法.本文基于以上情况,对AUGIB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展开综述.
李静蕾程平盛卫勇张进祥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恢复截瘫后直肠功能的神经追踪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正常和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脊髓损伤大鼠肛门外括约肌-脊髓、直肠-盆神经节-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方法 正常及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后截瘫的(以下简称模型组)雄性SD大鼠,用荧光金(FG)注射至肛门外括约肌(EAS)、直肠壁内、盆神经节(MPG),行逆行神经追踪;模型组大鼠,采用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作为顺行神经示踪剂,在大鼠脊髓左侧L4前角注入WGA-HRP。结果 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直肠壁注入FG后,MPG主体部可见大量标记神经元。正常组将FG注射入MPG后,FG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6-S1骶髓副交感核(SPN)、后联合灰质核。正常鼠FG注射入肛门外括约肌后,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L5~S1脊髓的背内侧核(DM)区,背外侧核(DL)区可见少量标记神经元。模型组大鼠将FG注入盆神经节或肛门外括约肌后,左L4前角均可见FG标记神经元;左L4前角注入WGAHRP后,肛门外括约肌和左侧MPG中均可见HRP阳性神经末梢。结论 正常大鼠盆神经节支配直肠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MPG主体部;脊髓内支配盆神经节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L6~S1节段SPN;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L5~S1脊髓DM区。建立人工反射弧后,大鼠L5~S1脊髓L4前根与L6前根吻合后所形成的“异类神经纤维”在MPG换元后,支配直肠壁和EAS。
程平肖传国
关键词:外括约肌盆神经直肠HRP外侧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