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大胜

作品数:109 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会议论文
  • 46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2篇烧伤
  • 16篇细胞
  • 16篇创面
  • 9篇救治
  • 8篇休克
  • 8篇烧伤后
  • 7篇严重烧伤
  • 7篇瘢痕
  • 7篇干细胞
  • 6篇愈合
  • 6篇伤患者
  • 6篇烧伤患者
  • 6篇皮肤
  • 5篇多普勒
  • 5篇真皮
  • 5篇伤创
  • 5篇并发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治疗烧伤

机构

  • 9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3篇解放军第97...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五十...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作者

  • 105篇程大胜
  • 73篇夏照帆
  • 36篇王光毅
  • 35篇唐洪泰
  • 29篇朱世辉
  • 28篇肖仕初
  • 26篇贲道锋
  • 25篇路卫
  • 23篇马兵
  • 14篇田建广
  • 10篇孙曙光
  • 8篇常菲
  • 7篇郇京宁
  • 7篇李廷
  • 6篇徐能武
  • 6篇罗鹏飞
  • 6篇吕开阳
  • 5篇王广庆
  • 5篇李廷
  • 5篇王静

传媒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中华烧伤杂志
  • 7篇2010年第...
  • 4篇中华临床医学...
  • 4篇第四届全国烧...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全国烧伤创面...
  • 3篇中华医学会烧...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第十届全国烧...
  • 2篇第五届全国烧...
  • 2篇全国危重烧伤...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7篇1998
  • 4篇1997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真皮支架在大面积撕脱伤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研究人工真皮支架在大面积撕脱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创伤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撕脱伤患者20例,年龄6~68岁,撕脱面积占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10%~40%。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一期行清创+负压引流术,二期行取植皮术;治疗组患者一期行清创+真皮支架+负压引流术,5~7d后更换负压装置,观察基底血管化程度,伤后12~14d行取植皮术。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从清创到植皮的间隔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以及植皮区皮片成活率、愈合时间及愈合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从清创到植皮的间隔时间延长[(13.30±2.06)d vs(7.90±1.10)d,P〈0.01];供皮区愈合时间缩短[(8.10±0.99)d vs(13.10±1.10)d,P〈0.01],供皮区愈合质量提升(4.40±1.58vs 7.80±1.14,P〈0.01);植皮区皮片成活率[(87.30±5.27)%vs(85.10±5.53)%]、愈合时间[(17.80±1.14)d vs(18.70±2.06)d]、愈合质量(8.40±1.07vs 9.00±1.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面积撕脱伤的治疗过程中早期应用真皮支架联合负压引流技术,可避免在伤后1周左右大范围取皮,手术损伤少,对全身干扰小,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病程早期阶段;同时通过支架自身的血管化可促进创面恢复,减少植皮所需皮片厚度,从而缩短供皮区愈合时间、提高供皮区愈合质量。
王晨李廷罗鹏飞程大胜贲道锋
关键词:撕脱伤真皮负压伤口疗法供皮区
坏疽性脓皮病注射部位形成坏死创面一例的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冯苹周万芳唐洪泰程大胜朱建英
关键词:肌内注射输液坏疽性脓皮病皮肤护理
人表皮细胞分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通过优化表皮细胞分离条件,最大程度的获得基底层内的表皮细胞。方法采用D ispaseⅡ酶与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表皮细胞。将D ispaseⅡ酶浓度、胰蛋白酶浓度及其作用时间作为实验因素,利用L 16(44)正交表设计实验,优化最佳分离条件。观察不同分离条件对表皮细胞生长情况、贴壁率、克隆形成率的影响。正交设计的计量资料数据用方差分析。结果D ispaseⅡ酶、胰蛋白酶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对原代分离的活细胞数无显著影响;胰蛋白酶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对24h贴壁率有显著影响;胰蛋白酶作用时间显著影响克隆形成率。0.125%D ispaseⅡ酶冷消化10h、0.1%胰蛋白酶37℃消化30 m in,分离的原代表皮细胞克隆形成率最高。结论通过优化表皮细胞分离条件,可最大程度的得到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从而为利用表皮细胞作为人工皮肤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
孙曙光程大胜王良喜王静毛学飞曹淑琴
关键词:表皮细胞克隆形成率
重度烫伤休克大鼠β-内啡肽和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程大胜
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后肠黏膜和机体免疫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肠黏膜屏障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严重烧伤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伤后应用谷氨酰胺颗粒10 g口服,3次/d,对照组接受安慰剂。于烧伤后第1、3、7、14天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血清IgG、Ig M、CD4+/CD8+及转铁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烧伤后外周血DAO和D-乳酸水平无明显增高,在第7、14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烧伤后第14天血清IgG、Ig M、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烧伤后第7、14天转铁蛋白水平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谷氨酰胺能够对严重烧伤后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改善。
马晓菁马兵谢东珊程大胜夏照帆朱世辉
关键词:谷氨酰胺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乳酸
儿童烫伤直接住院耗费分析:为时两年的前瞻性病例系列分析
吕开阳肖仕初程大胜马兵张建荣朱世辉唐洪泰贾一韬夏照帆贲道锋路卫王广庆王光毅
烧伤后全层腹壁缺损的修复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全层腹壁缺损创面修复方法。 方法 胸腹壁全层烧伤创面,分别为15cm×20 cm、20 cm×15 cm、30 cm不等。采用阔筋膜移植修补术、大网膜填充固定封闭腹腔、复合移植异体脱...
程大胜唐洪泰肖仕初朱世辉杨勇夏照帆
一种人工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鼻,具有套管接管,与该套管接管相连通的湿化腔,与该湿化腔相连的通管管道,以及外接管,其特征在于:湿化腔包括中空圆柱形的腔本体以及封堵部,封堵部具有内盖以及封堵在内盖外部的外盖。其中,内盖与腔本体相...
房贺常菲沈拓王亮刘嘉楠王光毅程大胜路卫夏照帆
文献传递
烧伤犬早期左室功能变化超声监测
<正>本文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检测烧伤犬后早期心脏功能为烧伤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5支健康实验犬(雄性9支;雌性6支),7.8~ 21.5kg。进行犬麻醉后,犬仰卧位略向右侧固定,探测区褪毛,使...
章仁品赵宝珍徐静程大胜朱世辉王光毅
文献传递
液体伤口敷料在治疗慢性溃疡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王晨李廷罗鹏飞刘莹莹伍国胜程大胜贲道锋夏照帆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