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王驰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脂肪移植
  • 4篇自体
  • 4篇自体脂肪
  • 4篇自体脂肪移植
  • 4篇创面
  • 3篇负压
  • 2篇动脉
  • 2篇引流
  • 2篇脂肪
  • 2篇伤创
  • 2篇烧伤
  • 2篇烧伤创面
  • 2篇水动力
  • 2篇皮瓣
  • 2篇吸脂
  • 2篇肌肉
  • 2篇肌肉移植
  • 2篇股薄肌
  • 2篇封闭式负压
  • 2篇封闭式负压引...

机构

  • 6篇广东医学院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深圳市南山区...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普爱医...

作者

  • 17篇秦王驰
  • 6篇许扬滨
  • 6篇张陈威
  • 6篇梁智
  • 5篇郭正东
  • 5篇林海波
  • 5篇刘飞
  • 5篇杨卫国
  • 4篇刘祥厦
  • 3篇洪浩
  • 3篇林海波
  • 3篇梁智
  • 3篇罗恺
  • 3篇杨卫国
  • 2篇郭正东
  • 2篇刘飞
  • 1篇郭能强
  • 1篇许澍洽
  • 1篇许澍洽
  • 1篇向剑平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轴状脂肪移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关于自体脂肪移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93年,当时的文献首先报道了将自体脂肪应用于软组织填充,然而医师发现脂肪组织移植之后被大部分液化吸收了.后来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脂肪移植到宿主后,出现假性囊肿形成和胶原纤维增生,脂肪存活不足50%,脂肪移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罗恺秦王驰梁智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脂肪组织移植胶原纤维增生假性囊肿形成软组织填充
不同直径轴状脂肪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改良取脂工具,研究不同直径轴状脂肪移植后的存活差异。方法在注射器轴状脂肪移植研究基础上,设计内径为4、6、8、10 mm的4种取脂工具。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行自体脂肪移植的12例患者中,分别采用以上4种内径取脂工具抽取腹部脂肪标本(n=3),测量脂肪葡萄糖转移量及脂肪细胞活性。取64只3~4周龄免疫缺陷裸鼠,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6只。以裸鼠背部皮下间隙为移植受区,分别移植用内径为4、6、8、10 mm取脂工具取出的0.5 m L脂肪组织。脂肪植入后,观察各组裸鼠存活情况及脂肪植入部位的外观。植入脂肪后1、2、4、8周,测量移植脂肪质量;每组随机处死4只裸鼠,取出受区剩余移植脂肪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计数完整脂肪细胞及毛细血管。结果随着取脂工具内径增大,各组葡萄糖转移量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脂肪细胞活性亦呈增高趋势,其中A、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植入后,随时间延长裸鼠背部隆起样外观均趋于平坦,但C、D组隆起程度优于A、B组;大体观察见C、D组脂肪保持正常形态,并有血管长入。脂肪植入后即刻及1周时,4组脂肪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8周时,A组明显小于其他3组(P〈0.05),B组小于C、D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随时间延长,与其余3组比较,D组脂肪细胞形态完整性较好,坏死区域小,血管密度高。除植入后1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A组完整脂肪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余3组(P〈0.05),B组少于C、D组(P〈0.05)。各时间点随取脂内径增大,毛细血管数呈增加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10 mm范围内,取
秦王驰梁智杨卫国林海波
关键词:裸鼠
水动力辅助吸脂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水动力辅助吸脂技术在自体脂肪移植隆胸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寻找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的颗粒脂肪获取方法。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应用水动力辅助吸脂后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治疗19例患者,其中先天性双侧小乳症11例、单侧乳房不发育1例、哺乳后乳房缩小7例。11例经过2次治疗,其余8例患者治疗1次,所有患者行水动力系统吸脂后立刻将收集在密封系统中的自体脂肪颗粒采用多层次、多遂道的方法移植于胸部受区。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乳房体积均有增加,外观较好,质感佳,第2次术后效果更佳。结论水动力辅助吸脂能明显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提高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治疗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自体脂肪颗粒获取方法。
刘飞张陈威郭正东林海波秦王驰洪浩杨卫国梁智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隆胸
以节段性肌肉移植为目的的股薄肌应用解剖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对股薄肌的主次血管蒂进行显微解剖,为节段性移植提供参考。方法解剖40例福尔马林保存的股薄肌标本,采用一种比例测量法,解剖及测量动脉蒂以及神经和血管的伴行关系。通过将每1例标本营养血管的位置比例化,总结肌肉动脉及神经分布的规律。结果股薄肌有4条动脉供血,其中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肌支和股动脉肌支是恒定出现的两条营养动脉,管径粗大、长度充分,适于游离移植。它们分别在距肌肉近端1/5与距肌肉后缘2/3相交的位置、和距肌肉近端1/2与距肌肉后缘1/2相交的位置进入肌肉,95%的神经和血管伴行。结论股薄肌可以凭借主要营养动脉分支为蒂纵行游离移植,或分别以主次营养动脉为蒂横行游离移植。
秦王驰许扬滨
关键词:股薄肌
水动力辅助负压吸脂与单纯负压吸脂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水动力辅助负压吸脂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中的效果,进一步寻找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的脂肪获取方法。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应用水动力辅助负压吸脂后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治疗先天性双侧小乳症患者21例。行水动力系统吸脂后,立刻将收集在密封系统中的自体脂肪颗粒,采用多层次、多遂道的方法移植于胸部受区。并与15例先天性双侧小乳症单纯负压吸脂隆乳患者的疗效相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乳房体积均有增加,外观较好,质感佳。术后随访6个月,水动力组乳房体积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第2次手术后,两组患者乳房体积增加更显著,水动力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水动力辅助吸脂能明显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提高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治疗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脂肪获取方法。
刘飞张陈威郭正东林海波秦王驰罗凯杨卫国梁智郭能强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各种复杂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6
2016年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技术治疗各种创面的效果,进一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方法 2004年1月至2015年8月,笔者应用VAC治疗各种创面357例,其中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13例、糖尿病溃疡和足趾坏疽74例,骨髓炎创面14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22例、压力性溃疡37例、跟腱术后外露18例、窦道11例、Ⅲ度烧伤伴脓肿和慢性溃疡形成15例,Ⅲ度电击伤8例、供皮区5例、血管渗漏组织坏死2例、贯通伤1例,植皮区12例,下肢静脉性溃疡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热压伤5例,痛风性溃疡2例,外周动脉性溃疡5例,不明原因慢性溃疡1例。积极全身支持治疗,及时手术扩创,行VAC治疗,术后3~7 d更换负压装置。结果经过VAC治疗后,植皮区皮片全部存活;余创面中,除供皮区、动脉疾病性溃疡外,其他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迅速,全部或部分覆盖深部组织,创面缩小。自行愈合6例,直接扩创缝合34例,自体皮片移植修复167例,皮瓣修复128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19例,3例创面缩小后改传统换药治疗。患者随访6个月~3年,除3例糖尿病治愈患者同部位再次出现创面外,其他无复发,3例仍有残余创面,总治愈率为98.3%。结论 VAC适应证较广,对多数复杂难愈创面有显著效果,能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但供皮区等创面效果不佳。
刘飞曲振玲郭正东张陈威林海波秦王驰罗恺杨卫国梁智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创面适应证禁忌证
联合尺神经束支和臂丛外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联合尺神经束支和臂丛外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臂丛损伤6例,其中单纯上千损伤4例;上中干为主,合并下干部分损伤2例。伤后平均2.8个月接受手术。术式包括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膈神经或者副神经斜方肌支转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支。用肱二头肌、岗上肌和三角肌肌力,肩外展和上举角度,尺神经功能损失等指标对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6例中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肱二头肌均在术后3~4个月开始恢复肌力。随访时间18个月以上的4例屈肘M4^+~M,;随访时间4个月的1例屈肘M3^+。其中3例行外展功能重建,单用膈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臂可上举至180°,外展肌力M4^+;联合副神经和肱三头肌长头肌支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90°,肌力M4^-;单用副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80°,肌力M3^+。3例手部握持力与术前相同,2例增强。4例手部尺神经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1例小指掌侧皮肤感觉减退,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结论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修复肱二头肌支可以有效的恢复臂丛损伤后屈肘功能;用膈神经修复肩胛上神经可能取得更好的肩外展和上举效果;本组臂丛下干部分损伤的病例受伤均在3个月内,采用此术式同样恢复了肱二头肌功能。未加重原有的手功能障碍。
许扬滨沈俊向剑平秦王驰刘祥厦
关键词:臂丛损伤神经转位尺神经显微外科
慷舒灵凝胶和磺胺嘧啶银软膏用于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比较与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慷舒灵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抗菌作用。方法 90例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慷舒灵凝胶试验组和磺胺嘧银软膏对照组各45例。观察两组的创缘反应、疗效性指标(治疗第5、7、10、14天的创面愈合百分率、创面100%愈合时间和创面判断)、细菌培养+药敏实验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创缘反应较对照组轻;安全性较对照组高;治疗效果评价:除治疗第5天外,治疗第7、10、14天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100%愈合时间相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创面感染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慷舒灵凝胶能降低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感染率,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软膏。
刘飞杨卫国彭霖霞张陈威郭正东林海波秦王驰洪浩梁智
关键词:慷舒灵凝胶创面
一种新型脂肪移植工具的开发的实验研究
秦王驰
一例拇指发育不全(Hypoplasic Ⅲb型)的功能重建和3年随访结果报告
目的 男性患儿出生后双手拇指发育不全,检查后确定为Hypoplasic Ⅲb 型,表现为拇指明显小于其它手指,掌指关节不稳定,大鱼际肌没发育,虎口小。方法 手术分期分左右手进行。虎口开大,环指屈指浅腱转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许扬滨刘祥厦许澍恰秦王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