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年秀

作品数:30 被引量:637H指数:10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降水
  • 6篇长江
  • 5篇地理
  • 5篇洪水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灾害
  • 3篇流域
  • 3篇径流
  • 3篇课程
  • 3篇高中地理
  • 3篇干旱
  • 3篇变暖
  • 3篇长江洪水
  • 2篇义学
  • 2篇水文
  • 2篇全球变暖
  • 2篇主义
  • 2篇乌江流域
  • 2篇旅行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教育部
  • 9篇河海大学
  • 8篇南宁师范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水利部长江水...
  • 1篇南宁市第三十...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部湾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0篇秦年秀
  • 8篇陈喜
  • 7篇薛显武
  • 7篇姜彤
  • 4篇施雅风
  • 4篇张志才
  • 4篇苏布达
  • 3篇胡宝清
  • 3篇熊小菊
  • 2篇程勤波
  • 2篇张强
  • 2篇凌敏华
  • 1篇夏军
  • 1篇王俊
  • 1篇杨桂山
  • 1篇柯长青
  • 1篇石朋
  • 1篇王晓龙
  • 1篇王艳君
  • 1篇万荣荣

传媒

  • 5篇中学地理教学...
  • 3篇湖泊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岩溶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大众科技
  • 1篇水文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 1篇气候变化与生...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4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广西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2004~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14个地市逐月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广西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多年平均降水量桂南﹥桂北﹥桂东﹥桂中﹥桂西;2004~2015年间有6年发生干旱,发生春旱、夏旱、秋旱、冬旱的频率分别为25%、8.33%、41.67%、50%;广西14个地级市发生干旱的平均频率为49.4%。广西发生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的平均频率分别为6%、12.5%、8.3%、22.6%;其中南宁和梧州为轻旱易发城市,贵港、玉林、崇左和河池为中旱易发城市,崇左、河池、百色、来宾为重旱易发城市,河池、百色、崇左、南宁为特旱易发城市。
廖春贵熊小菊秦年秀胡宝清
关键词: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
贵州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以贵州境内18个气象站1961-2001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贵州近41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太阳净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进行了相关性及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近41年来,贵州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99%的置信度检验,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冬、春、夏三季.从区域分布来看,蒸发皿蒸发量整体上东部及西北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其他地区趋势变化不明显.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净辐射的显著下降.
秦年秀陈喜薛显武张志才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气象因子
1840年以来长江大洪水演变与气候变化关系初探被引量:85
2004年
长江洪水灾害是我国频率高、为患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可靠资料,选择1840年至2000年间32次大洪水记录,探讨其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认知1910s前的19世纪冷期出现大洪水13次(包括1870年的极值大洪水事件)频率为1.9次/10a.1921-2000年间出现了大洪水19次,频率为2.4次/10a.20世纪暖期又分出两个变暖时段,前一变暖时段的峰值期1920s-1940s出现大洪水9次,包含1931年全流域大洪水.后一变暖时段,即1980s与1990s出现大洪水8次.实测记录到的最大洪水1954年位于前一变暖时段结束阶段.1990s是全球,也是我国近百年中最暖年代,受东南季风影响大的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是近百年最多的,大暴雨频率也是有较多记录的40年来最高的.以此出现了10年5次大洪水高频率现象,包含1998年全流域型大洪水,表明了全球变暖的显著影响.也指示30-40年问周期性振荡中多雨年代.如此可预期21世纪初期降水会有小幅度下降与大洪水频率在短期内降低的可能性.长江上游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19世纪下半期与20世纪上半期为多降水期,大洪水频率较高.20世纪下半期为少降水期,大洪水频率较低.关于气候变化研究有待深入,前景不易预估.
施雅风姜彤苏布达陈家其秦年秀
关键词:变暖气候变化洪水频率夏季降水大暴雨长江洪水
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023年
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可以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实践育人功能,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以南宁东站研学为例,从确定项目、规划项目、执行项目、验收项目四个环节进行高中地理交通运输相关内容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期为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提供借鉴。
卢瑞欣汪军能秦年秀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交通运输
地表水文过程与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及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循环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模拟计算有助于水资源精准评价。在非饱和带数值计算模型(UZF1)与模块化地下水动力模型(MODFLOW2005)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地表水文过程与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数值模拟模型,模型可以同时输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和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有利地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将模型应用于资料条件较好的临涣集流域,从模拟结果分析来看,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流域出口流量与地下水位空间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凌敏华陈喜程勤波薛显武秦年秀
关键词:地下水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91
2014年
自然通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之间形成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其变化影响着区域洪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安全维护,是长江中游水问题的核心.从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的概念与内涵、江湖关系演变过程、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研究的进展.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江湖关系表征指标体系是正确认识江湖关系的前提;定量区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贡献率是江湖关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深入跟踪研究三峡等重大工程对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是一项长期任务;评估江湖关系调整背景下江湖关系的健康状况,研究以江湖水系重大水利工程群联合调度为核心的江湖关系优化调控原理,维持江湖两利的长江中游健康河湖系统格局和相互作用关系是江湖关系研究的根本目标.
万荣荣杨桂山王晓龙秦年秀戴雪
关键词:江湖关系长江鄱阳湖洞庭湖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及可能损失评估研究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最大河流之一。长江流域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奠定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2002年全流域共有国民生产总值61599.03×108元,约占全国52.35...
秦年秀
关键词:洪水灾害风险区划
文献传递
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策略--以湘教版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为例
2022年
通过厘清思政元素的内涵,梳理湘教版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的融入要点,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地理教学的具体过程,提出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策略与注意事项,以期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参考。
柴光辉秦年秀秦年秀
关键词:高中地理
基于地形因子特征值的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判别被引量:22
2009年
利用数字地面高程模型进行子流域划分,提取反映喀斯特地貌形态的7个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粗糙度、地表切割深度、高程变异系数和地形指数,提出根据地形因子特征值进行喀斯特地貌类型判别方法。以贵州省后寨河流域为例,在划分的18个流域中,选取16个流域通过单个地形因子特征值相关分析和多个地形因子特征值模糊聚类分析,确定峰丛-洼地和峰林-盆地地貌类型判别的阈值,选取另外两个流域进行判别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地形因子特征值可定量判别出喀斯特流域不同地貌类型。
薛显武陈喜张志才秦年秀
基于“5W2H”分析法的研学课程设计开发与实践——以“水育桂林,以地鉴史”研学为例
2023年
如何将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设计富有课程属性的研学旅行课程,是当前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理论出发,结合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与特征,以桂林山水研学课程设计为例,利用“5W2H”分析法提供一种研学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从研学课程的主客(体)基础、内容核心、实践与验证3个方面进行设计,为研学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黄清清汪军能秦年秀
关键词:课程设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