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华军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太阳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
  • 2篇林下经济
  • 2篇经济模式
  • 2篇喀斯特山地
  • 1篇形态和生理特...
  • 1篇养分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移栽
  • 1篇荧光参数
  • 1篇弱光
  • 1篇弱光胁迫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理响应
  • 1篇寿竹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市林业科...

作者

  • 6篇何丙辉
  • 6篇秦华军
  • 3篇李源
  • 3篇毛文韬
  • 2篇邓雪梅
  • 2篇于传
  • 2篇杨明山
  • 2篇张野
  • 1篇黄小辉
  • 1篇蔡兴华
  • 1篇曾清平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南山地林下经济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为进一步加强农林牧业资源共享,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在重庆市荣昌县6种不同的林下经济模式下,分别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林下经济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各有差异,有机质和全钾在麻竹林下养禽模式中增加最多,全磷在桉树林下养禽模式中增加最多,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则在马尾松林下养畜模式中增加最多。从微生物总量来看,土壤中表现为桉树林下禽模式最多,其次为桉树林下种菌模式,最少的是麻竹林下种菌模式;腐殖层中最多的是麻竹林下养禽模式,最少的是桉树林下种菌模式。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在研究林下经济过程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秦华军何丙辉赵旋池杨明山张野邓雪梅
关键词:林下经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
西南喀斯特山地林下经济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为研究西南喀斯特山地不同林下经济模式与土壤水分渗透性之间的关系, 以不同空白林地作为对照, 对重庆荣昌县6种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和同一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渗透各指标存在很大差异, 0~10 cm土壤总渗透量在麻竹林下种菌模式中最强, 达到449 mL; 其次是黄葛树林下种草模式, 为427.5 mL; 再次是麻竹林下养禽模式, 为389.4 mL; 以桉树林下种菌模式最差, 仅有241.5 mL。各林地土壤渗透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在3种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模型中, 通用经验方程拟合效果最优, Kostiakov方程次之, Philip方程效果最差。土壤渗透性评价得分显示: 麻竹林下种菌模式土壤渗透性最好, 其次是黄葛树林下种草模式, 再次是麻竹林下养禽模式, 以桉树林下种菌模式最差。土壤渗透性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 土壤渗透与土壤有机质、含水率、总孔隙度和0.005~0.01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与土壤容重和0.05~0.25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合相关分析, 筛选出8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 通过主成分分析, 得到表征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α和表征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的理化性质指标的综合参数β, 并构建了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α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 α=0.249 初入渗率+0.254 稳渗率+0.252 平均渗透速率+0.254 渗透总量, β=0.167 有机质+0.183 含水率+0.200 总孔隙度+0.174 非毛管孔隙度 0.145 P0.05~0.25+0.131 P0.005~0.01+ 0.106 P0.001~0.005 0.200 容重(P0.05~0.25、P0.005~0.01、P0.001~0.005分别表示0.05~0.25 mm、0.005~0.01 mm和 0.001~0.005 mm颗粒含量)。
秦华军何丙辉赵旋池杨明山张野邓雪梅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林下经济土壤渗透性土壤理化性质
美国红枫‘白兰地’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被引量:16
2014年
以美国红枫‘白兰地’(Acer rubrum‘Brandywine’)的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外植体的最佳取材时段为3-5月,最佳消毒方案是用3%的NaClO处理8min,污染率仅为2.22%,存活率达91.11%.2)启动培养中,3因素对其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培养基,IBA,6-BA.在WPM,MS,1/2MS,DKW 4种培养基中,WPM对外植体启动培养影响显著高于其他3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WPM+IBA 0.5mg/L+6-BA 2.0mg/L.3)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WPM+0.002mg/L TDZ+0.4mg/L NAA,增殖系数为1.37.4)壮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WPM+0.5mg/L NAA+1.0mg/L GA3,苗的长势最好,茎粗且伸长明显,叶大且绿.5)根诱导培养中,4因素对其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6-BA,GA3,培养基,IBA,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2.0mg/L IBA+1.0mg/L GA3,生根率高达93.3%.6)组培苗的炼苗移栽以先闭盖锻炼6d,后开盖锻炼2d,再移栽到沙与腐殖质等比混合的基质中,存活率最高,达86.7%.
李源何丙辉于传秦华军毛文韬曾清苹
关键词:移栽
弱光胁迫对太阳扇扦插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将太阳扇扦插苗分别置于光照百分率为100%(对照)、45%和15%的人工控制光环境下处理,研究弱光胁迫对太阳扇扦插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太阳扇扦插苗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有显著影响,随着弱光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太阳扇叶片数逐渐减少,叶片变薄变黄,受害指数显著增大。在45%全光照胁迫短时间(15d)内,太阳扇能正常生长,植株叶片中叶绿素a(Chla)、Chlb和总叶绿素EChl(Total)]含量显著增大,类胡萝卜素(Car)、Car/Chl(Total)和Chla/b值显著减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45%全光照或15%全光照胁迫短时间(15d)内,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减小。在15%全光照胁迫短时间(15d)内,叶片中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15%全光照胁迫长时间(30~60d)内,太阳扇生长困难,与对照相比,可溶性蛋白质、MDA(60d除外)含量和POD、SOD活性均显著增加。弱光胁迫能抑制太阳扇的MDA和可溶性糖等的产生,诱导叶绿素、可溶性蛋白、SOD和POD等的生成,形成应对弱光胁迫的协同生理响应体系。
秦华军何丙辉蔡兴华于传
关键词:弱光胁迫生理响应
Sunfan叶绿素及荧光参数对矮壮素的响应被引量:1
2015年
以1年生澳大利亚‘太阳扇’(Scaevola aemula‘Sunfan’)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0,50,100,200,300)mg/L矮壮素(CCC)处理对Sunfan叶片叶绿素a(Cha),叶绿素b(Chb),叶绿素总量(Chl)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NPQ,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100,200,300)mg/L CCC处理均可显著提高Sunfan叶片的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qP(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CCC处理可显著降低Y(NPQ),NPQ(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当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Cha,Chb,Chl均与Fv/Fm,Fv′/Fm′,Fv/Fo,ETR,ΦPSⅡ,q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NPQ均呈负相关,与Y(NPQ)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回归分析可知,Cha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Chb随着Fv/Fm值的增加而增加;Chl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
李源何丙辉黄小辉毛文韬于传秦华军曾清苹苏健波
关键词:矮壮素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
西南喀斯特山区寿竹林地土壤微生物量与酶活性在不同坡位和剖面层次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4年
以重庆市梁平县城东乡云佛村寿竹(Dip)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坡位[上坡(US)、中坡(MS)、下坡(BS)]和剖面[表层(0~15 cm),底层(15~3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微生物碳熵、氮熵(qMBC、qMBN)、土壤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LK)、脲酶(URE)、蔗糖酶(INV)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坡位下,表层土壤SMBC、SMBN、qMBC、qMBN、CAT和INV表现为BS>MS>US,ALK呈BS>US>MS,URE呈MS>US>BS;底层土壤SMBC和qMBC呈MS>BS>US,SMBN、qMBN、CAT、ALK、URE和INV呈BS>MS>US.在不同土壤层次下,SMBC、SMBN、CAT、ALK、URE和INV均表现为表层>底层;qMBC和qMBN表现为底层>表层.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坡位和剖面层次土壤微生物碳氮与土壤酶活性、含水率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从回归分析得出的2个方程可知,SMBC随着土壤CAT和ALK的增加而增加,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SMBN则随着INV和ALK的增加而增加.
秦华军何丙辉赵旋池李源毛文韬曾清平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坡位土壤微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