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智超
-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视网膜坏死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 李娟娟黎铧盛智超胡竹林
- 急性视网膜坏死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 黎铧李娟娟盛智超胡竹林
- 虹膜肿瘤相干光断层扫描5例分析
- 2010年
- 李娟娟盛智超胡竹林
- 关键词:相干光断层扫描
- 先天性黄斑缺损的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黄斑缺损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分析OCT对先天性黄斑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先天性黄斑缺损患者15例(20只眼)的眼底照片和OCT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OCT可显示后巩膜葡萄肿的范围和程度;(2)缺损区域脉络膜层毛细血管层光带消失;(3)缺损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变薄,伴有神经上皮内外层间的分离,层间有低反射带;(4)缺损边缘紧密粘连;(5)缺损累及视盘时呈类似青光眼样视盘改变。结论OCT能够显示先天性黄斑缺损患者视网膜细微的形态学改变,结合眼底彩照可对该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
- 张红李娟娟盛智超胡竹林
- 关键词:先天性黄斑缺损相干光断层扫描
- 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患者睫状体脱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VKHS的患者采用VisanteOCT进行0°、90°、160°、180°、340°等方向连续扫描,进行脱离范围和脱离高度的分析。结果21例(42只眼)有睫状体脱离,5只眼可见前部脉络膜脱离,2只眼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沟通。13只眼脱离范围小于90°,7只眼脱离范围为90°~180°,1只眼为360°全周脱离。脱离高度平均值为50%巩膜厚度。睫状体脉络膜脱离高度和范围随治疗好转。结论前节OCT能发现较为轻微的睫状体脱离,提供激素用量调整的临床依据,是一项有效手段。
- 李娟娟黎铧盛智超胡竹林
- 关键词: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相干光断层扫描
- 多模式影像技术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CSC合并(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病例时有报道,我们应用多模式影像技术诊断和随访CSC合并CNV病例1例,讨论多模式影像技术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
- 吴敏闵洁杨文芝盛智超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
- 急性视网膜坏死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 李娟娟黎铧盛智超胡竹林
- 急性视网膜坏死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OCT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眼底照相和OCT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炎症急性期OCT显示黄白色视网膜病变的区域视网膜弥漫性水肿渗出呈高反射信号,其下结构反射信号屏蔽;神经上皮层下液体积存,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紊乱。黄斑区OCT图像表现为弥漫性水肿,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加,可见高反射渗出物。炎症消退期坏死区域视网膜与正常视网膜相比厚度明显减少,色素上皮破坏。结论OCT能提供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视网膜精细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眼底彩照、眼部荧光造影检查对该病能进行较全面而精细的评估。
- 李娟娟黎铧盛智超胡竹林
- 关键词:急性视网膜坏死光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
- 李娟娟张文佳盛智超胡竹林
- 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房水中Th1/Th2炎性因子的变化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房水中Th1/Th2炎性因子的变化,了解Th1/Th2炎性因子与本病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茄病镰刀菌培养7 d后收集真菌混悬液,调整孢子密度为10×109CFU·m L-1。清洁级树鼩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组10只,右眼为实验眼。实验组将真菌孢子混悬液50μL注入角膜基质中央,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50μL。造模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流式细胞仪分析房水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4、IL-10的水平;病理学检查观察浸润细胞类型。结果 Th1型细胞因子IL-1β和IL-6浓度均在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造模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h2细胞因子IL-10浓度在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造模后第7天、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L-4浓度仅在造模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示:炎症细胞浸润数量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实验组各时间点均可见菌丝平行于基质纤维生长。结论促炎因子IL-1β和IL-6及抑炎因子IL-10在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炎症反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妍李丽红刘海盛智超闵婕胡竹林
- 关键词:茄病镰刀菌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