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谭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媒体·企业·公共性——《新快报》事件引发的新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在媒介形式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媒体与企业的关系随之几经变化,大致出现了两个方向,一是在资本合谋下其乐融融、和平相处,二是在新旧媒体领域中剑拔弩张、刀兵相见,这两个方向都偏离了媒体与企业关系的正常状态,削弱甚至掣肘传媒公共性的实现。而市场化的当下,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又面临着媒体权力寻租、企业恶意利用、媒体与企业合谋等重重压力。因而,建立良好的媒企关系应当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媒体应对负外部性保持警惕,企业应对媒体监督多些包容,媒体与企业之争议应回归事实,媒体与企业之合作应恪守责任。
- 郜书锴白洪谭
- 关键词:《新快报》公共性
- 论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
-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网络新闻跟贴。在我国,网络新闻跟帖的开设距今已有十年的历史,网络新闻跟帖和网络论坛(BBS)、博客(个人空间)一起共同构成公众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渠道。和传统媒体中新闻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网络新闻跟帖的...
- 白洪谭
- 关键词:民意受众
- 文献传递
- 理解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被引量:22
- 2014年
- 大数据时代,来自硬件的数字鸿沟在缩小,而来自软件的数字鸿沟在扩大。拥有数据、分析数据和大数据思维等,成为分析数字鸿沟的三个维度。消弭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需要把握三点,其一是把大数据当做一种公共开放的资源,其二是媒体要担当数据与真相的"摆渡人"职责,其三是要提升整个社会的大数据素养,实现"数字化生存"向"数据化生存"转变的目标。
- 郜书锴白洪谭
-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鸿沟
-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西学东渐”历程——一种与经验学派相比较的视角
- 2014年
- 在传播学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其实有着两种不同的引进路径,而且批判学派内部不同理论范式的引进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本文拟对照经验学派的西学东渐史讨论批判学派的引入过程及遇到的问题,为批判学派的本土化发展和自主性创造提供借鉴。
- 白洪谭
- 关键词:批判学派经验学派西学东渐
- 微信公众号热门文章的体例、情境与反思——以《学术中国》《大学教师“磨洋工”十大惯用招数》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大学教师"磨洋工"十大惯用招数》是2015年3月16日在微信公众号《学术中国》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几个小时后突破了十万点击量并被微信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等转载。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文章标题、内容、文风、呈现形式以及受众的阅读场景与情境思考在社会化媒体中一篇文章的传播过程,同时对文章流行背后的社会影响和议程娱乐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严肃问题的遮蔽进行反思。
- 白洪谭
- 关键词:体例情境
- 《赫伯特·席勒读〈纽约时报〉》的媒体实践与历史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赫伯特·席勒读〈纽约时报〉》是美国另类媒体实践者哈勒克和美国批判传播学者赫伯特·席勒在1981年所做的系列电视节目。在介绍该系列节目产生的背景及另类媒体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媒体技术演进、赫伯特·席勒思想谱系梳理、媒介素养教育范式转移以及批判传播学者的媒体实践意义等方面解读《赫伯特·席勒读〈纽约时报〉》,以期为补充另类媒体研究史料和启迪现代媒体体系建设有所助益。
- 白洪谭
- 关键词:席勒纽约时报另类媒体
- 大数据之下的媒体角色——一种媒介公共性视域下的思考
- 2014年
- 关于大数据时代的讨论提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海量数据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精确、预测成为大数据带来了宝贵财富,但是大数据也存在价值密度低、掘取难度大等问题,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大数据的阳光还需要媒体的努力。在公共性视域下,大数据时代的媒体应该扮演好数据开放的实践者、数据可视的摆渡者、数据鸿沟的弥补者三种角色,以期建构一个更为开放、更为亲民、更为公平的大数据时代。
- 白洪谭
- 关键词:大数据媒体角色
- 景观理论视域下的公共艺术传播——以霍夫曼的“大黄鸭”为例的讨论
- 2014年
- "大黄鸭"是芬兰艺术家霍夫曼的公共艺术作品。在景观理论视域下,大黄鸭的传播流行是放大的视觉文化景观、提示意义的背景景观、交互影响的媒介奇观与作为景观的受众围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黄鸭塑造了一个充满悖论的景观社会,探索这一公共艺术品的景观体系及其相互作用成就大黄鸭流行的深层原因,必然对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大众传媒产业带来新的启迪。
- 郜书锴白洪谭
- 关键词:公共艺术媒介奇观
- 公共领域概念批评及网络实践困境
- 2017年
-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扩展的学术概念,指18世纪末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种存在于国家政权与市民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不受国家干涉。“公共领域”为人文社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角度。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也掀起过两次公共领域研究热潮。
- 张庆贺白洪谭
- 关键词:学术概念网络公共空间国家政权哈贝马斯私人领域
- 传播、仪式与权力:对理疗仪群体的质性研究及思考
- 2017年
- 理疗仪群体日常的传播仪式影响着理疗仪群体的内部结构与权力并最终影响着理疗仪群体的个性。理疗仪群体阶层较为相似,她们把体验理疗仪想象为一种城市生活方式,并通过群体之间衣食住行的比较获得满足并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理疗仪群体通过共同的行为仪式建构了组织文化,其背后是正常组织生活的缺失和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对她们的双重挤压;理疗仪群体的存在还反映了健康传播运动的缺位以及家庭和社区对退休或内退的中老年人精神关注的不足。这些曾经有强烈群体归属感的人被推向了孤独的城市,成为商家、宗教和非法营销组织的猎物。研究理疗仪群体对于了解城市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精神结构和情感诉求以及群体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同时在促进健康传播运动的开展,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防止商业行为的误导方面有重要意义。
- 白洪谭
- 关键词:仪式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