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红艳 作品数:78 被引量:762 H指数:17 供职机构: 青海省气候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青海草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应用 对青海8个农气站的草本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草本物候①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②最初至最后的物候出现期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③对气温的响应:上年10月至当年4月平均气温升高1℃,草本平均萌动... 祁如英 严进瑞 王启兰 申红艳关键词:草本植物 物候期 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青海南部牧区前冬积雪变化及其预测的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1961—2008年青海南部牧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74个环流特征量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整理了地表积雪序列和雪灾年表,并对积雪的变化趋势和雪灾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8年青南牧区共有16a发生积雪灾害,占总年数的33.33%。在4 450m以下,累计积雪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 451m以上,累计积雪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典型多积雪年新地岛地区的冷空气偏强、高原低值系统活动偏多,新地岛的冷空气容易沿偏西北路径侵入青南高原与高空槽前的暖湿空气汇合,形成云雨的物理条件充分,降雪多、积雪厚。典型少积雪年环流形势与上述基本相反。10—12月北美区极涡面积偏大和欧亚经向环流偏强、10月欧亚经向环流偏强、11月大西洋欧洲环流型E型日数偏多、12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偏北均有利于前冬青藏高原高度场的偏低和青南牧区累计积雪量的偏多。这些环流因子在相反的配置下,容易导致青南牧区累计积雪量的偏少。前冬模拟预报方程对典型多积雪年和1993年以来的积雪变化趋势全部预测成功。 时兴合 李林 陈晓光 戴升 申红艳 杨延华 刘彩红关键词:积雪 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的异质性及其成因 被引量:17 2019年 利用1961-2016年西宁等青藏高原东北部13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南海季风指数、西伯利亚高压指数等大气环流特征量数据,分析近56年来气候变化与高原主体的差异性及其可能的气候成因。研究表明:近56年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暖趋势十分显著,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高达0.39℃/10 a,呈现出三次明显的阶梯性增高态势,并于1994年前后发生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虽然经历了2002年左右由少到多的变化,但并未出现明显突变,年降水量具有3年、5年的准周期,而年降水日数微弱减少,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该区域气候变化的年际波动主要受到东亚季风、高原季风和南海季风的年际振荡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而西风环流的作用并不明显,植被覆盖的恢复既是对2002年以来降水量增加的具体反应,同时也对于气候变暖趋势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 李林 李林 李晓东 李晓东关键词:气候变化 南海季风 高原季风 NDVI 青藏高原 1960—2009年青海湖水位波动的气候成因探讨及其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31 2011年 利用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和2010—2020年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数据降尺度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揭示了1960—2009年青海湖水位波动的气候成因,预测了未来10 a青海湖水位可能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50 a来青海湖水位在波动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而近5 a持续上升为近50 a来首次出现,不仅使水位持续下降趋势趋缓,同时使水位变化的短周期趋弱而较长周期趋强;青藏高原季风增强使青海湖流域气候暖湿化,而降水量增加和气温升高则使入湖径流量增加,进而引起了青海湖水位近5 a来的持续上升;据综合统计方法预测和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预测结果,2010—2020年青海湖水位总体上仍可能以下降为主。 李林 时兴合 申红艳 戴升 肖建设关键词:气候变化 水位 径流量 柴达木盆地藜麦气候品质评估 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利用1981-2015年青海德令哈逐日气象资料及2012-2015年藜麦生育期数据,确定了影响藜麦优劣的主要气象指标: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0℃有效积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霜冻日数(<-4℃),建立了藜麦因素集、评判集,确定了藜麦各生育期对藜麦品质影响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矩阵法认证2015年德令哈尕海藜麦品质为特优。 温婷婷 王紫文 余迪 申红艳 汪青春关键词:模糊矩阵 青海省冬季气温变化成因及其预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青海省1961-2012年冬季气温观测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月平均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和美国国家海洋局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126项环流指数,探讨青海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1-2012年青海冬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具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于1986年出现由冷向暖的明显转折;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是影响青海冬季气温的主要系统.当冬季北半球500 h Pa高度场出现欧亚(EU)遥相关型时,青海冬季易于偏冷,同时发现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和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温与东亚冬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采用主成分回归集成方法初步建立青海冬季气温预测模型,经历史回报检验其距平符号一致率为87%,具备一定预报技巧和能力. 申红艳 时兴合 朱西德 李万志 张调风关键词:冬季气温 东北亚地区初夏、盛夏和传统夏季降水特征及环流型的异同性研究 被引量:13 2018年 本文利用1979~2015年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东北亚地区初夏、盛夏和传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环流型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揭示了东北亚地区传统夏季降水表现为盛夏降水贡献占主导,其年际和年代际特征以及环流特征同盛夏降水特征相一致,而初夏降水和盛夏降水特征及形成机制则具有显著差异。空间分布上,初夏的降水EOF第一模态表现为"+-+"的三极型分布,而盛夏和传统夏季则表现为南北相反的偶极型特征;时间演变方面,初夏降水表现为5~6 a振荡周期,盛夏为2~3 a为主的振荡周期,传统夏季则兼具上述两类振荡周期;在年代际调整方面,在1990年代末,盛夏降水和传统夏季降水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转折。此外,分析降水与环流的联系发现:初夏,由于西太平洋上空异常反气旋将西太平洋等地的水汽向北方地区输送,且受欧亚II型(EUII)遥相关的作用,东北亚地区初夏降水异常具有明显纬向特征。盛夏,东北亚地区降水主要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孟加拉湾和南海等地水汽加强的影响。欧亚I型(EUI)遥相关和亚洲太平洋型(EAP)遥相关与我国东北以西和沿海地区的降水具有显著相关性。EU型遥相关的作用使东北亚夏季降水的异常中心存在西北—东南向的波列特征,EAP型遥相关的作用则使夏季降水存在经向三极型或偶极型特征。 胡泊 申红艳 王晓娟 封国林关键词:降水异常 遥相关型 环流 极端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008年 着重从观测和模拟研究、极值分布理论和降尺度技术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极端气候及其变化的研究进展。限于篇幅,文中略去了相当多的内容,只是非常简要地作了客观评价和展望。 丁裕国 郑春雨 申红艳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 极值分布 近44年来长江源区气候变化的若干统计分析 利用长江源区5个气象站44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以及其中两个探空站500hPa露点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突变等情况.结果表明:近44年来长江源区气温普遍升高,冬季升温幅度较大,夏季增温趋势明显,进入21世纪后,长... 陈芳 马英芳 申红艳 刘秀兰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统计分析 降水量 文献传递 1961—2010年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1961—2010年青海省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高原近50 a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气候成因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来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它是热力、水分、动力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三类因子中,动力及水分因子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较大,而热力因子相对较小;区域分析表明,影响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蒸发量的主导因子为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三江源区为相对湿度,而唐古拉山区为气温日较差。通过分析黄河上游可能蒸散量与地表水资源的关系发现,蒸散量对地表水资源的负效应十分显著,其中夏季蒸散量对平均流量的影响最显著,而秋季平均流量对蒸散量的响应最敏感。 申红艳 马明亮 汪青春 王振宇 李江英关键词:潜在蒸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