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科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从《堂表亲戚们》等作品看贝娄创作中的叙事艺术
- 2013年
- 享誉世界的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叙事艺术上成就巨大,他创作的中长篇小说引人入胜且极具批判性,而其短篇小说则极富哲理意蕴,呈现给读者不一样的文学世界。作为一名美籍犹太人,贝娄经历了在俄国浓郁犹太教氛围的生活,也娴熟掌握了美国现代生活方式,他所看到的社会和文化都是双重性的,并且通过文本创作的形式记录下来,完成了个人精神和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深入了解贝娄创作的《堂表亲戚们》、《银碟》、《人间天堂》等作品,挖掘了贝娄在作品中的各类叙事艺术。
- 田新科牛亚卿
- 浅析美国梦被引量:3
- 2008年
- "美国梦"是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的理想。本文对美国梦的含义、起源、美国梦的代表、美国梦的现实及其体现的价值观进行了一定层次的探讨。
- 田新科
- 关键词:美国梦
- 论约翰·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的探寻
- 约翰·厄普代克是集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他一生笔耕不辍,直到2009年辞世共创作了包括其代表作“兔子四部曲”在内的60余部作品,内容涉及二战后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中产阶级的家庭风波,性爱、死亡...
- 田新科
- 关键词:女性意识厌女症性别平等自我实现
- 文献传递
- “美女之死”和“重压下的优雅”——论爱伦·坡和海明威在女性形象创作上的不同
- 2013年
- 美国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极其擅长对死亡的刻画,尤其擅长对"美女之死"这一主题的刻画,"美"与"死"在他的作品中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而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一生在其作品中塑造了无数个"硬汉式"人物形象,这些"硬汉式"人物以坚强的反抗命运的方式和"重压下的优雅"影响了一代代读者。本文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经历等方面分析了两位作家对女性形象创作的不同的成因,并且探讨了坡和海明威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所想要表达的女性理想。
- 韩俊玲田新科
- 关键词:女性理想
- 从《喧哗与骚动》剖析福克纳长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 2013年
-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的杰出作家,他的诸多文学作品都致力于探寻创作技巧上的创新,并勇于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本文试以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为例,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并着重指出福克纳在文本中大量地运用了意识流、复调理论以及象征等创作技巧,使文本更具审美性和艺术魅力。
- 田新科韩俊玲
-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
- 性与成长——简评《村庄》
- 2013年
-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题材多样,广泛涉及小说、诗歌、剧本、艺术评论等诸多领域。在小说创作领域,他的成就是最辉煌的。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有关美国中产阶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的,其间充斥着痛苦、道德困惑以及无时不在的对死亡的恐惧。
- 田新科
- 关键词:《村庄》作品题材小说创作文学大师厄普代克艺术评论
- 简评厄普代克小说《葛特露与克劳狄斯》
- 2013年
-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最多产和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跨越大半个世纪,作品形式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以及文学评论等创作范畴,内容大多植根于美国社会现实。
- 田新科韩俊玲
- 关键词:厄普代克小说葛特露当代文坛文学评论社会现实
- 浅议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提高的因素及教学策略的改进
- 2007年
- 听力学习一向是现代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根据课题组两年来对于河北省四所高校中16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和研究。经过严谨细致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探讨了制约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提高的因素并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 常征富苏苏田新科
-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 民俗文化翻译探析——以河北蔚县剪纸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蔚县剪纸是河北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是民俗文化重要的载体。在推进河北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河北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如何更好地将蔚县剪纸所代表的河北民俗文化推介给国外受众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民俗文化翻译相关研究,通过对蔚县剪纸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及适宜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对蔚县剪纸所反映的民俗文化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
- 田新科
- 关键词:民俗文化蔚县剪纸翻译
- 麦加恩短篇小说中的“回头浪子”形象
- 2013年
- 爱尔兰小说家麦加恩生前出版的四本短篇小说集复述了《路加福音》中的"浪子回头"的寓言,里面收录的短篇小说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共同讲述了年轻主人公从逃离家乡的束缚,到历经城市中的困惑迷惘,最后选择回归家乡的人生历程。通过这些小说中主人公和《路加福音》中"浪子"的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主题及作家对爱尔兰家乡难以割舍的情结。
- 牛亚卿田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