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文武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射电
  • 3篇巡天
  • 3篇天文
  • 3篇超新星
  • 3篇超新星遗迹
  • 2篇星际
  • 2篇星际介质
  • 2篇英文
  • 2篇宇宙
  • 2篇宇宙线
  • 2篇射电源
  • 2篇脉冲星
  • 2篇馈源
  • 2篇SKA
  • 2篇VLBI
  • 2篇
  • 1篇星表
  • 1篇星云
  • 1篇行星
  • 1篇行星状星云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国...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卡尔加里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藏大学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6篇田文武
  • 5篇朱辉
  • 4篇吴丹
  • 4篇彭勃
  • 3篇张喜镇
  • 2篇曹艾
  • 2篇伍洋
  • 2篇刘丽佳
  • 2篇郑元鹏
  • 2篇金乘进
  • 2篇顾俊骅
  • 2篇赵公博
  • 2篇张翔
  • 2篇柴晓明
  • 2篇秦波
  • 2篇颜毅华
  • 2篇崔晓红
  • 2篇杜彪
  • 2篇郑怡嘉
  • 2篇于京龙

传媒

  • 6篇天文学进展
  • 4篇天体物理学报
  • 4篇中国科学:物...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6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eminga TeV晕周围星际介质的湍动特性
2024年
空间功率谱分析是研究星际介质湍动特性的常用方法。以此方法利用GALFA HI巡天数据分析Geminga附近一块中性氢云的湍动特性,其21 cm谱线积分亮温度图的空间功率谱符合幂律分布,谱指数为-4.0±0.1。与银河系内本地星际介质的功率谱(谱指数大于-3.0)相比,该云的功率谱较陡。分析陡谱的成因,排除了中性氢云在视线方向所取的速度宽度不足、云周围存在垂直于视线方向的有序磁场、能量传递过程中有损失等因素的影响。这个结果暗示Geminga周围可能存在一个区域,其内部湍动特性与银河系其他区域的湍动特性不同,进而导致了Geminga TeV晕中较低的扩散系数。
程皓麟朱辉陈天禄田文武崔晓红崔晓红吴丹
关键词:星际介质GEMINGA
密云232MHz星表的可靠性研究(英文)
1996年
利用密云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在232MHZ频率,对于北纬30°以上天区的巡天已经完成.除了银道面区域(|b|<10°)的射电源外,密云总星表(MGC)共包含了26957颗射电源.MGC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已在另文讨论.本文将利用所有处理完的MSRT资料和其它已发表的主要射电源表,研究密云总星表的可靠性.
彭勃曹艾南仁东郑怡嘉颜毅华田文武邱育海张喜镇朱进李小聪
关键词:巡天射电源星表可靠性
GASKAP大规模巡天天区中目标源查找工具的比较研究
2014年
在射电天文领域,SKA项目以及作为SKA早期项目如MeerKAT,APERTIF,ASKAP和中国的FAST的提出与建设很快就会将射电天文学带入一个海量数据产生的新时代.这些海量的数据需要研究者搜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存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分类筛选预处理迫在眉睫.寻找有效的方法在巡天收集的大量数据中来确定独特的源的模拟工作正在进行.针对GASKAP(ASKAP银道面谱线巡天项目)目前用到的源查找工具主要有Duchamp、Clumpfind、Seleavy等.我们比较几种工具找源的表现,以提高目标源查找的效率.
吴丹田文武朱辉
关键词:巡天
磁单极子探测的历史和现状
2021年
自1931年狄拉克提出磁单极子存在的理论猜想以来,磁单极子探测成为了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历史上曾经有人声称探测到磁单极子,但是没有获得可重复的实验结果.最近,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实验限制了磁单极子的质量下限约为0.5 TeV.当代还有许多大型地面/地下实验,如MACRO, IceCube, Auger等探测来自宇宙的磁单极子,获得了不同速度范围的磁单极子的流量上限.本文总结已有的磁单极子探测结果,并讨论利用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探测磁单极子的可能性.最后,建议建造一个探测磁单极子的卫星或者空间站载荷.
周新霖田文武朱辉朱辉吴丹崔晓红张建立张少博雷贤欢程皓麟
关键词:磁单极子宇宙线
宇宙线起源的天文和物理交叉前沿专辑·编者按
2015年
一百年前,人们为研究空气里异常放电现象的起源,在海水下和隧道里,在埃菲尔铁塔上和高山上,还在极其危险性的高空气球上开展了大量的实验,最终发现了来自地球之外的宇宙线.随后几十年中,人们从宇宙线研究中发现了众多的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中发挥了再要作用,尽管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HC加速器可以把顷子能量加速到7TeV左右,但与自然的加速器相比,仍相差干乃倍的量级,宇宙加速器足什么?。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在如此高的能量下,物理学基本规律是否会发生变化?为回答这些科学问题,今天的科学家也与一百年前的前辈类似,在地面、天上、海底还有冰下,发明了各种方法,通过多波段和多信使的观测开展研究.
曹臻田文武胡红波
关键词:粒子物理学宇宙线专辑天文高空气球
行星状星云测距的研究现状
2015年
行星状星云是研究恒星演化、星际介质与星系化学形成历史与演化等问题的重要探针。距离是行星状星云的基本物理参数,对研究其大小、光度、电离质量、形成率、空间密度和在银河系内的分布等性质至关重要。河内行星状星云距离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其测距结果的准确性普遍偏低,仅有31颗距离的不确定度在20%内。概述了行星状星云测距的9种主要方法,即:三角视差法、星团成员法、膨胀视差法、分光视差法、红化方法、Na D线吸收法、中心重力法、统计方法、运动学方法。着重介绍运动学测距法,用于测量受银道面上消光严重或没有可观测中心星但射电较明亮的行星状星云距离,为将来进一步的测距工作提供参考。
杨嫒媛朱辉田文武吴丹
关键词:行星状星云测距方法
候选射电脉冲星的预测被引量:2
1999年
对已知脉冲星大样本的统计和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脉冲星的线偏振大于10%,谱指数低于-1.比较了脉冲星和射电类星体及致密陡谱源的频谱和偏振特性的差别,以高线偏振、高谱指数、高银纬及在低频下较低流量等作为射电脉冲星候选者的判据,从新近释放的VLA巡天和WSRT巡天结果中挑选出一个较粗的候选脉冲星样本.进一步考虑近期在部分天区中已作过高灵敏度的脉冲星巡天,所有落入这些天区内的候选源也都从本样本中排出.以候选源偏振度大小为序,给出了一个共47颗候选源的子样本.
田文武吴鑫基张喜镇吴鑫基
关键词:脉冲星偏振谱指数射电脉冲星
脉冲星与超新星遗迹成协的候选体
2004年
从所有已被提出和发现的230多颗超新星遗迹和1300多颗脉冲星中,总结出一个共50对脉冲星与超新星遗迹成协候选体的样本。其中至少20对因为环绕脉冲星的脉冲星风云已被探测到,其成协性应该是真实的。结合近来的观测结果,对导致这种成协对缺失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尤其深入地讨论了这个样本中有代表性的3个很可能成协的脉冲星与超新星遗迹对。
田文武LEAHYDenis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成协脉冲星超新星遗迹
SKA建设准备阶段关键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平方公里阵(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是即将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自1993年SKA国际合作启动以来,包括中国在内20个国家逾100家机构科技人员参与其中.SKA现处于建设准备阶段,中国参与了10个国际工作包联盟中的6个.开展反射面天线、孔径阵列技术、宽带单波束馈源、相位阵馈源、信号与数据传输、科学数据处理等SKA关键技术设计及试验.2015年发布的新版《国际SKA科学白皮书》中,中国学者总计参与了其中20%的章节.SKA基线重订后,20余位国内天文学家参与了13个科学目标工作组的11个.确立了我国SKA科学目标"2+1"战略,并在宇宙再电离探测及SKA核心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6月,中国参与SKA第一阶段建设的建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SKA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持续探索有限科学目标、致力于高精度轻型天线设计与工艺等技术研究,建造自己的望远镜阵列,打造SKA区域数据中心,将提升我国天文和相关技术水平,实现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中国创造".本文简述了SKA历史脉络,综述了SKA建设准备阶段国内外主要进展,探讨了中国SKA未来计划.通过对SKA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自主研制了中国SKA验证天线DVA-C系统,成功观测到银河系中性氢和若干脉冲星.
彭勃柴晓明秦波秦波杜彪金乘进伍洋顾俊骅赵公博赵公博田文武王杰郑元鹏刘丽佳禹升华刘彬刘东亮陈如荣刘彬刘彬于京龙喻业钊马月
关键词:反射面天线
VLBI观测频率转换效应的模拟试验(英文)
1996年
本文利用一个相对VLBI观测者的新工具,通过使用多个高斯分量模拟所得到的数据,估计了在5GHz和1.6GHz之间频率切模的效率.基于对所获得的结果图的分析,得到有关频率切模技术的结论以及建议.
田文武DanieleDallacasaHardipSanghera
关键词:VLBI计算机模拟天文观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